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认识说课讲解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认识说课讲解


Unbound Bilirubin Concentration is Associated With Abnormal Automated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 (AABR)
for Jaundiced Newborns
Bf>2.62 ug/dL AABR异常
PEDIATRICS Volume 121, Number 5, May 2008
急性胆红素脑病: 主要指生后1周内胆红素神经
毒性引起的症状
(3) 恢复期:逐渐消失,持续约2周 (4) 后遗症期: 核黄疸四联症:
① 手足徐动,② 眼球运动障碍 ③ 听觉障碍,④ 牙铀质发育不良
其他:脑瘫,智力落后,抽搐等
核黄疸:(慢性胆红素脑病) 最初是一个病理学名词,用
来形容脑干神经核和小脑被胆红 素浸染的情况,指胆红素毒性引 起的慢性和永久性损害
250
头颈部
100
200
躯干上半部
150
躯干下半部及大腿
200
150
臂及膝关节以下
250
100
手、脚心
﹥250
新生儿溶血病
病因和发病机制
母子血型不合致溶血总规律:
特异性血型抗原 初次刺激 母体 8-9周 血型抗体↑ 产生 (IgG)
同样抗原 再次刺激 母体 回忆反应 血型抗体↑↑
(IgG)
穿过
抗 Ig M
说明: 5.“考虑光疗 是指在该日龄的血清胆红
素水平,可以根据临床病史、病程和 体检做出判断,权衡利弊,选择光疗 或严密监测胆红素。 6.“光疗失败 是指光疗4~6h 后,血清 胆红素仍上升到50umol/L
或每天上升> 85umol/L

黄疸退而复现
结合胆红素(DB)>34umol/L(2mg/dl)
早产儿黄疸问题? 为什么刚出生没有黄疸?
➢ 病理性黄疸的分类:
感染性
新生儿肝炎 新生儿败血症
新生儿溶血症
非感染性 胆道闭锁 母乳性黄疸
遗传性疾病
评估:
➢皮肤黄疸部位估计血清胆红素
黄疸部位
血清胆红素
umol/L(±50)
新生儿黄疸分类
生理性黄疸: 全部满足下列 病理性黄疸:下列任一情况
生后2-3d出现
生后<24h出现

14d内消失
持续时间过久

总胆红素 > 85umol/L ~< 221umol/L 总胆红素(TB) >221umol/L

(5mg/dl ~ 12.9mg/dl)
(12.9mg/dl)
一般情况良好
30.1(515) 39.7(679) 38.9 (665) 34.5(592) 43.1(737) 38.1(652) 29.3(501)
Pediatrics 2006.feb 117(2)474-485
核黄疸
临床分期:
(1) 警告期: 嗜睡、吮吸无力,肌张 力减弱,尖叫等,持续约12-24h
(2) 痉挛期:双眼凝视,肌张力↑,呼 吸暂停,角弓反张、抽搐、发热 等。1/2-1/3死亡或持续12-48h
治疗
目的:找出原因,相应治疗: 1. 1周内尽快有效地处理溶血症和 其它原因的严重黄疸→防核黄疸 2. 2-3月内确定胆道闭锁→肝门空肠 吻合术;肝移置。
治疗
(一) 光疗:
1.原理:

尿液
未结合胆红素―――――→水溶性异构体――→排出
425-475nm(蓝色)
胆汁
510-530nm(绿色)源自日光灯,日光治疗(二)药疗: 4. 肝酶诱导剂: 苯巴比妥, 尼可刹米(可拉明),
茵栀黄口服液 作用:① 诱导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
② 增加Y蛋白含量 ③ 利胆作用 5. 静脉免疫球蛋白(IVIG): 早期应用, 封闭抗体 6. 减少肠肝循环:活性炭,思密达,肠道微生态药,
茵栀黄口服液
治疗
(三). 换血疗法: 作用: 1. 减轻溶血 2. 防止核黄疸 3. 纠正贫血.
Bf or Bf/TBC与AABR关系
CE Ahlfors报道: • AABR 异常与Bf or
Bf/TBC 密切相关,而不 是仅仅与 TBC • AABR的异常表明不能 仅用TBC单一指标来反 应胆红素对中枢的毒性
Journal of Perinatology (2009) 29, 305–309
△需12-24 h 血胆红素才下降
2.设备: 光疗箱、光疗灯、光疗毛毯……眼罩,尿布
治疗
(一) 光疗:
3.指征: ① 早产儿出现黄疸, ② 足月儿>12.9mg/dL, ③ 新生儿溶血病黄疸出现
4.副作用: ① 发热, ② 腹泻, ③ 皮疹, ④ 核黄素缺乏, ⑤ 青铜症
治疗
(二)药疗: 1.葡萄糖:补充葡萄糖醛酸的原料 2. 白蛋白、血浆: △ 增加与未结合胆红素的联结,减少核黄疸发生 △ 换血前2-4h使用可增加胆红素的换出 3. 纠正代谢性酸中毒: △ 以利于未结合胆红素与白蛋白联结 △ 胆红素与白蛋白联结能力与pH成正比 pH7.4 两者结合比2:1(mol) pH7.0 两者完全分离
1991-2002年111例住院的核黄疸总胆红素水平
高胆红素病例
例数
特发性高胆红素血症 39
胆红素mg/dl (μmol/L) 20.7-52.0(354-889)
胆红素均值 36.7(628)
败血症/感染
5
G6PD
24
溶血
22
产伤
18
其他
3
总共病例
111
无后遗症核黄疸
7
21.5-48.0(368-821) 25.6-54.0(438-924) 25.0-59.9 (428-1024) 23.8-53.9(407-922) 40.3-49.0(689-838) 20.7-59.5(354-1024) 25.6-36.0(438-615)
Ig G
-→ 胎儿(新生儿)循环 → RBC凝集→溶血
体 水

胎盘
↑ ↑ 初次st 8-9W 再初次st
时间
最严重的并发症
胆红素脑病(核黄疸 Kernicterus):
特点: △ 由高UCB血症引起,常为新生儿溶血症
所并发 △ 多于生后4-7天发生(>10天?) △ 早产儿更多见
发生核黄疸的有关因素: - UCB水平 - UCB与白蛋白联结状态 - 血脑屏障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认识
网状内皮系统
破坏衰老红细胞
大脑
旁路 途径
胆 红
代 谢

血红蛋白
血红素加氧酶
间接胆红素(游离)
+

白蛋白

循 肝 间接胆红素+ y 、z 蛋白
环细 胞
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
结合胆红素
细菌
尿胆原
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总结)
胆红素 生成↑
白蛋白 联结的 胆红素↓
肝细胞处 理胆红素 ↓
肠肝循 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