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高中历史专题复习策略

论高中历史专题复习策略

论高中历史专题复习策略
专题复习在高三学年历史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既是对单元教学成果的巩固,又是使知识系统化、形成能力的关键环节,同时又为第三轮综合训练进行了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准备。

当前,在专题复习教学中暴露的问题比较多,如流于重复教学,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只就知识讲知识而不与考纲、考题挂钩,不能构建起适应高考需要的知识体系或框架。

专题复习如何适应高考的需要,借此本人谈几点粗浅看法。

一、整体把握,解决“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问题
系统科学中的整体原理告诉我们:学习的最佳策略应遵循这样的公式:整体――局部――整体。

即首先要认识整体,然后探究部分,最后才能深入地认识整体。

专题教学应体现“整体――局部――整体”的特点,首先应从宏观上和整体上帮助学生理清每一个专题的历史线索、历史阶段特征、历史发展走向,总结每一专题历史知识给后人的启示。

这样,学生看到的就不仅仅是一棵棵孤立的树木,而是一片森林;学
生学到的就不单单是孤单的历史现象,而是结构化了的历史科学知识体系。

二、局部归类,解决“一盘散沙,不得要领”的问题
中学历史教材是按时间顺序编写的,同性质、同特征、相关联的历史内容分散在不同的章节或几册书中,像一盘散沙,学生复习往往不得要领。

专题复习的教学任务之一就是运用归类法,把散见于历史课本各章节中同类型、同性质、同特征、相关联的历史内容予以纵横联系,形成前后贯通、左右并串、中外联系、条块分明、专一集中、全面系统的专题知识网络。

三、突出重点,解决“眉毛胡子一把抓”的问题
专题教学不同于单元教学,不必事无巨细,面面俱到。

切忌平均用力,不分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

而应根据“考纲”的要求和历年高考试题的走向,确定每个专题的讲解重点,进行突出重点的教学。

在专题复习中,有不少教师特别重视“量”,生怕说漏了什么,于是大容量、高强度、疲劳战;而对讲解“质”的研究重视不够,哪些该讲,哪些不该讲,哪些该多讲,哪些该少讲,心中无数。

重量轻质、舍本逐末,往往事倍而功半。

一般来讲,课本叙述用于衔接的文字,课本的小字,重大历史事件、重大战争发生经过
的内容,不是教学的重点。

而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特点、意义、地位和影响等则是专题教学的重点。

专题教学如何确定重点?这就要求我们认真研究“考试说明”、高考试题、历年高考评价报告及当前社会的密切程度,从而确定出教学的侧重点。

四、讲清规律,解决“就事论事,就题论题”的
问题
复习教学不同于平时教学之处在于,复习是知识与能力系统化、深刻化和规律化的过程,而不是停滞在简单的知识重现和反复上。

规律教学应是专题复习的主旋律,失去规律提示的教学就失去了专题教学的灵魂。

例如,在专题教学中经常涉及对一些历史现象发生的原因、性质、特点和意义的分析,应掌握分析的窍门。

像分析革命运动发动的原因,就须先从分析经济上的矛盾入手,进而再分析它如何引起阶级矛盾的尖锐化,使革命形势逐渐成熟,但成熟不等于爆发,这就需要指出适应形势需要而产生的革命政党或领袖人物的革命活动。

有些历史现象还要指出它的导火索或直接原因。

分析历史事件的性质,如战争的性质,就要抓住交战双方的各自目的,从正义性和非正义上判定;政党的性质,不要只看领导者属于哪个阶级,还要分析这个政党的纲领、政策;革命性质,要分析
革命的斗争目标、口号和行动等。

五、娇正补救,解决“亡羊补牢”的问题
对复习和训练中学生出现的普遍性错误以及高考中尤其要注意的个别性错误,在教学中应作补救性讲解和训练。

目前,中学生在历史学习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知识、方法和能力三个方面。

对于知识方面的欠缺,教师应耐心指导学生全面开花、扎实地、逐章逐节地“回扣”课本。

通过温故知新,把尚未掌握和尚未完全掌握的知识掌握起来;把掌握得若明若晦的知识弄清楚、搞明白;把未理清的若断若续的线索理清楚;把前后应贯连的若即若离的知识形成面上的整体知识。

当前,学生在学习方法上出现的问题最为突出,如有的学生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去学习历史,以致陷入“上课记笔记,下课对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完全忘记”的困境。

对学生学科能力方面的欠缺进行矫正补救,应选择突破口,如果全面开发、没有重点,往往效果不佳。

从对学生学科能力考查的定位来看,主要集中于分析、概括、综合等一般能力方面,因此,我们对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也应重点放在分析、综合能力的培养上。

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教学中应重视启疑导思,训练中应大量使用一些新情境题。

另外,在教学中还可以指导学生建立错题库,把每次考试做错的题集中起来,并养成对错题进行反思的习惯,如在解题过程中曾走过哪些弯路,犯过哪些错误?这些问题后来是怎样改正的?如果适当改变试题的设问和角度,问题将会出现什么变化?有什么规律?和过去做过的题有什么联系等。

六、依托教材,解决“抓了专题丢了课本”的问题
学生在高考历史复习过程中时常会犯“急功近利”的毛病,总想通过某些捷径迅速提高学习成绩。

为此,许多学生往往沉浸在各种高考辅导材料和题海之中,抓了专题复习材料而丢了课本的现象比较严重。

而目前书市上有关历史专题复习的材料非常多,即使编写再好的专题复习材料,也不能代替课本,课本是“高考之本”,离开课本,那学习将成为“无源之水”,肯定是学不好的。

所以,在高三第二轮专题复习和第三轮针对性综合训练中,都不能离开课本,所有的资料只能是“课本”的辅助材料,“万变不离其宗”。

学生复习时,必须要回到课本中去,与课本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作者单位: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第一中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