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企业国有资产法

企业国有资产法

《企业国有资产法》培训
主讲人:法务风险部
目录
第一讲 第二讲 第三讲 第四讲 第五讲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总则 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 国家出资企业及其治理 国家出资企业管理者的选择和考核 关系国有资产出资人权益的重大事项
第一讲 总则 一、企业国有资产法的立法目的
2008年10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 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并自2009年5月1日起 施行。
(2)国有资产的概念
国有资产就是国家所有的资产。国有资产如果不以 “企业”加以修饰的话,更多地是指国有财产,即“国 家依法取得和认定的,或者国家以各种形式对企业投资 和投资收益、国家向行政事业单位拨款等形成的资产。 这里的国有资产包括:其一,国家以各种形式对企业的 投资及收益等经营性资产;其二,国家向行政、事业单 位拨款形成的非经营性资产;其三,国家依法拥有的土 地、森林、河流、矿藏等资源性资产。
(一)本法的立法目的
第一条 为了维护国家基本经济制度,巩固和发展 国有经济,加强对国有资产的保护,发挥国有经 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促进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发展,制定本法。
1.维护国家基本经济制度,巩固和发展国有经 济,发挥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
据国务院国资委统计,至2007年末,全国仅国有 及国有控股的非金融类企业的总资产和净资产就分 别达到35.48万亿元和14.8万亿元。截至2007年, 我国共有国有企业11.5万户,资产总额35.5万亿元。 仅中央企业一级,除国资委监管的146户外,还有 财政部负责监管的金融企业,以及行业主管部门监 管的其他为数众多的国有企业。这个数字还仅仅是 国有资产总数的一小部分。
二、国家所有权和国有资产
(一)国有资产的概念和种类
第二条 本法所称企业国有资产(以下称国 有资产),是指国家对企业各种形式的出资 所形成的权益。 第七十六条 金融企业国有资产的管理与监 督,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 定。
1.国有资产的概念
(1)资产的概念
在严格意义上,“资产”和“财产”不是同一概念。财产 和财产权是一般法律概念,资产主要是会计上的概念。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 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前款 所指的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包括购买、生产、建造行 为或其他交易或者事项。预期在未来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 不形成资产。企业拥有或者控制,是指企业享有某项资源 的所有权,或者虽然不享有某项资源的所有权,但该资源 能被企业所控制。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是指直接 或者间接导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企业的潜力。”本法 第2条所界定的,正是这样的资产概念。但在实际生活和法 律中,“资产”和“财产”往往不能严格区分,比如在不 严格适用本法第2条界定的场合,一般而言“国有资产法” 中所指的“国有资产”,与国有财产的含义相同,“国有 资产法”就是国有财产法。资产包括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 产。 资本,与资产是不同的概念,是指能够通过不断运动而实 现利润或增值的财产。
3.重点解决需要规范的突出问题
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本法着重 于社会普遍关注、迫切需要通过立法解决的、实践经 验也比较成熟的关键问题和突出问题,以维护国有资 产权益、保障国有资产安全、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促 进国有经济的巩固和发展为重点,构建相应的法律制 度;着眼当前,兼顾长远,对改革过程中正在探索尚 需总结经验的、当前争议较大的一些问题,仅止于观 点和概念而在法律上难以清楚界定的,暂不作规定或 只作原则性规定,为今后的改革和发展留有余地。对 于应当由国家宏观政策调整的国有经济战略布局和结 构调整等问题,本法也不作规定;对于《公司法》等 法律、行政法规中已有明确规定的诸如建立现代企业 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等,主要适用其他相关法律法规, 在本法中只作衔接性的规定。
(二)立法的的总体思路
1.坚持国有财产投资经营体制改革方向
国有资产立法必须贯彻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精神,遵循 宪法,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保障国有经济的巩 固和发展,从法律上保障和维护国有资本的权益。
十多年来我国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 脉络,是在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大背 景下,始终围绕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这个核心,推进 政企分开、政资分开,促进国有财产投资经营各环节的 角色定位科学、明晰,在此基础上力求老板到位、监管 得力、企业得以依《公司法》面向市场有效地运作,从 而为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奠定了体制基础。因此,本法就 是在延续以上精神的前提下,着重完善经营性国有资产 管理体制,将其制度法律化的尝试。
2.体现与《宪法》和《物权法》相衔接的原则
《宪法》第12条规定:“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 神圣不可侵犯。”“国家保护社会主义的公共 财产。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 或者破坏国家和集体的财产。”保护国有财产 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物权法》与《企业国有资产法》是相辅相成 的,《物权法》是基础,旨在对财产进行一般 性确认和保护,国资法则是对国有财产投资经 营进行规制的专门的、特殊的立法,对《物权 法》不能具体规定和调整的相关国有物权关系 进行调整。
截至2007年末,中央级金融类企业国有资本总额 1.2万亿元,占全部实收资本的80%以上,管理的 资产总额已逾40万亿元。
2.保障国有资产权益,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
尽管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取得明显成效, 但由于我国以前对国有财产投资经营酌规律不甚明了, 实践中缺少章法,制度性缺漏较多,基本上是“头痛医 头、脚痛医脚”,体制不够完善。加上我国正处于社会 和经济转型期,各种侵吞、侵害国有资产及其权益的事 件层出不穷,如在国企改制过程中,将国有资产低价折 股、低价出售,甚至无偿分给个人,或者以其他方式和 手段侵害国有资产权益,化公为私。因而维护国资权益, 保障国资安全,防止国资流失,成为社会持续关注的焦 点。如何从法律角度切实维护国资权益,防止国资流失, 促进国有经济巩固和发展,是国有资产立法的一个重要 的推动力。只有科学地确立并完善国有财产投资经营的 原则、方式,将其制度化、法治化,才能真正实现国有 资产权益的保护,发挥国家所有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中的主导作用,从而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和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