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方剂学第十八章-消食剂

方剂学第十八章-消食剂

等。
(7)良附丸
▪ 主要成份:高良姜、香附。 ▪ 功能:温中祛寒,行气止痛。 ▪ 主治:中焦虚寒之脘腹冷痛、喜暖喜温
者。
(8)温胃舒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囊
▪ 主要成分:党参、白术、山楂、黄芪、肉 苁蓉等。
▪ 功能:扶正固本,温胃养胃,行气止痛, 助阳暖土。
▪ 主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胃炎 所引起的胃脘冷痛、胀气、嗳气、纳差、 畏寒。
香顺气丸、补中益气丸等中成药用于本病 的治疗,临床应随证加以选择应用。
枳实导滞 丸
《内外伤辨惑论》
组成
大黄一两 枳实 神曲各五钱 茯苓 黄芩 黄连 白术各三钱 泽泻二钱
丸剂,或水煎剂
功用
消导化积,清热利湿。
主治
湿热食积证
病机
食积
阻滞肠胃
湿热
气机壅塞 传导失职
脘腹胀痛
下痢泄泻

或大便秘结

食滞胃脘证
病机 食积内停,胃气失和。
食积内停
胃气失和
脘腹痞满胀痛
嗳腐吞酸

恶食

呕逆
或大便泄泻
舌苔厚腻
脉滑
方解
山楂 神曲 莱菔子 半夏 陈皮 茯苓 连翘
油腻
消化食积 酒食
谷面
理气化湿,和胃止呕
健脾利湿止泻 清解积热
运用
1、本方常用于急慢性胃炎、急慢性肠炎、 消化不良、婴幼儿腹泻等属食积内停者。
▪ 另外,有食积的孩子还很易外感而发烧,所谓‘没有内 热,不着外感’。
▪ 如发热,舌苔厚腻,再兼有一两项伤食的证状,常为 ‘食积发热’。
▪ 这时,在使用对证的解表药的同时,参以消食化滞,病 会好得更快,更彻底。”
慢性浅表性胃炎常用的几个中成药
▪ 慢性浅表性胃炎主要临床表现为胃脘部闷 胀、疼痛,或恶心、呕吐、嗳气、嘈杂、 泛酸等症状。
▪ 功能:健脾和胃,理气消滞。 ▪ 主治:纳差、乏力、胃痛、腹胀、嗳气、
反酸。
(5)舒肝丸
▪ 主要成分:柴胡、厚朴、川芎、香附、枳 壳、沉香、砂仁、木香。
▪ 功能:疏肝解郁,和胃止痛。 ▪ 主治:两胁胀痛、腹胀、嗳气、恶心。
(6)气滞胃痛冲剂
▪ 主要成分:柴胡、枳壳、甘草、香附等。 ▪ 功能:疏肝行气,和胃止痛。 ▪ 主治:肝郁气滞之胸痞胀滞,胃脘疼痛
▪ 主要成分:黄芪、三七、合成牛黄、珍珠 层粉。
▪ 功能:补气健脾,宁心安神,行气活血, 消炎生肌。
▪ 主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
(12)胃康灵胶囊
▪ 主要成分:白芍、甘草、元胡、三七等八 味药物组成。
▪ 功能:柔肝和胃,散瘀止血,缓急止痛, 去腐生新。
▪ 主治:适用于慢性胃炎、胃溃疡、胃出 血及十二指肠溃疡等症。
小便短赤
苔黄腻
脉沉有力
方解
大黄 攻积通便,泄热
枳实 行气消积
神曲
消化食积
黄连 黄芩
清热燥湿
茯苓 泽泻 白术
健脾燥湿
[运用]
1.本方为治疗湿热积滞内阻肠胃的常用 方剂。
2.本方常用于胃肠功能紊乱、慢性痢疾 等属湿热积滞者。
返回目录
木香槟榔丸
《儒门事亲》
组成
木香 槟榔 青皮 陈皮 广茂 香附子 黄连 黄柏 大黄 牵牛
2、本方属攻伐之剂,故不宜久服。
返回目录
使用保和丸的指征
▪ 腹胀,不爱吃饭,口气或嗳气中有不消化样的食物味道, 大便酸臭或矢气中有酸臭气味,或有呕恶,或有腹泻, 或有便秘等等。这些是比较典型的伤食表现,不难掌握 和发现。
▪ 但大多患儿证状不明显,或无证状,这时只要观察到舌 苔厚、腻浊,就是使用保和丸的指征。
(13)三九胃泰
▪ 主要成分:三桠苦、九里香、白芍、生地 木香。
▪ 功能:消炎止痛,理气健脾。 ▪ 主治: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萎缩
性胃炎等各型慢性胃炎。
(14)猴菇菌片
▪ 主要成分:猴头菌。 ▪ 功能:消炎止痛。 ▪ 主治: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胃癌、食道癌。 ▪ 此外,还有胃苏冲剂、舒肝和胃丸、木
气滞型
▪ 此型便秘患者,大多数是完美主义者,无论是对 工作、学习还是对家人、朋友,都要求很高。
▪ 一旦上述人或事达不到他的要求,便容易出现情 志失调,大动肝火,或郁郁寡欢,以致肝郁气结, 殃及胃肠,腹胀嗳气,出现便秘。症见:脸色抑 郁,目无生气,不思饮食,默默无言,或言则冲 动,喜太息,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 主要成分:香附、川芎、栀子、苍术、六 神曲。
▪ 功能:理气宽中,解郁消胀。 ▪ 主治:胸脘痞闷、腹中胀满、嗳气吞酸。
(3)香砂六君子丸
▪ 主要成分:木香、砂仁、党参、白术、茯 苓、甘草、半夏、陈皮。
▪ 功能:健脾和胃,理气止痛。 ▪ 主治:胸脘胀闷,呕吐泄泻。
(4)香砂养胃丸
▪ 主要成分:砂仁、木香、白术、茯苓、枳 实、豆蔻仁、厚朴、香附、陈皮、半夏、 甘草、土藿香。
丸剂,
功用
行气导滞, 攻积泄热。
主治
痢疾,食积。
病机
食积
阻滞大肠
湿热
气机壅塞 传导失职
赤白痢疾,
里急后重;
症 状
或食积内停, 脘腹胀满,
大便秘结,
舌苔黄腻,
脉沉实。
便秘的临床中成药选择
▪ 临床采用西药液体石蜡、大黄苏打片和某 些新型润肠通便药外,还可采用中药治疗, 但采用中药治疗需要辨证论治,根据证型 对症下药。
▪ 凡具有健脾、和胃、行气、消痞、解郁、 除满功能的中成药,都适用于防治慢性浅 表性胃炎。
▪ 目前临床上用于本病的常见中成药有:
(1)保和丸
▪ 主要成分:六神曲、山楂、法半夏、陈皮、 连翘、莱菔子。
▪ 功能:消食导滞,和胃健脾。 ▪ 主治:饮食停滞胃脘所致纳差、腹胀、
泛酸、嗳气等症。
(2)越鞠丸
▪ 治法:开郁解气,和解通便。用药:木香槟榔丸 口服,每次10克,每天1~2次(温开水送服);
▪ 或用山楂内消丸口服,每次10克,每天1~2次 (温开水送服);
▪ 或用炒枳实12克,焦槟榔、杏仁(打烂)各10克, 厚朴6克,水煎服,每日1剂。
(9)阴虚胃痛冲剂
▪ 主要成分:北沙参、麦冬、川楝子、甘草 等。
(10)养胃舒冲剂
▪ 主要成份:党参、黄精、云参、乌梅、白 术、菟丝子等。
▪ 功能:扶正固本,滋阴养胃,调理中焦, 行气消导。
▪ 主治: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胃炎 所引起的胃脘灼热,手足心热、口干口苦, 纳差等症。
(11)胃乃安胶囊
大家好
第二十三章 消食剂
第一节 消食化滞
保和丸
《丹溪心法》
保和丸的名称来源
▪ “此为食积痰凝,内瘀脾胃,正气未虚者而 设也……此方虽纯用消导,毕竟是平和之 剂”(《成方便读》)故名曰“保和丸”。
组成与用法
山楂六两 神曲二两 半夏 茯苓各三两 陈皮 连翘 莱菔子各—两
水煎服
功用
消食和胃。
主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