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江苏省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详解版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刺绣画艺术,就是以绘画为稿本,以针黹、缣帛为绣材的艺术再创作。
在其传承与发展过程中,无数绣娘以的工匠精神,创作出令人的作品。
它们或如摄影写实,或如油画般立体,或姿态婀娜,或设色古雅,可谓争奇斗艳,。
A.精益求精耳目一新美不胜收B.励精求治刮目相看美不胜收C.精益求精刮目相看数不胜数D.励精求治耳目一新数不胜数【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成语的运用。
首先辨别成语的意思和用法,然后结合语境进行选择。
精益求精,比喻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
比如“美不胜收”和“数不胜数”,前者突出“美”和“多”,后者突出“多”。
第二,辨析感情。
第三,辨析用法。
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
比如“刮目相看”一般指人。
“励精图治”一般形容国家领导者。
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2.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3分)A.“一带一路”是我国为推动经济全球化而提出的一项互利共赢的倡议,它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转型升级、走出衰退困境的新引擎。
B.气象部门预计,随着暖湿气流增强,我省明天会迎来一场及时雨,空气中污染物浓度将快速下降,人们的舒适度会大幅度提升。
C.一种突如其来的网络病毒洪水猛兽般地袭击全球,导致150多个国家受灾,我国也有近3万家机构的计算机受到影响。
D.我国企业在参与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主动强化环保意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带动了东道主在观念上弯道超车。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修辞的辨析。
题干明确要求选出“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
首先应了解“比考点定位: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江苏卷考查的修辞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对偶、夸张、排比等,其中“比拟”“借代”“对偶”已经考查过,故今年考查“比喻”在意料之中,且“比喻”这种修辞本身不难。
比喻的分类:明喻、暗喻和借喻;比喻的构成——本体、比喻词和喻体。
本体与喻体之间的关系:相似点,且本质不同。
依据这些条件,考生可以先找出含有比喻词的选项,分析所谓的本体和喻体之间是否满足上面所列的两个条件,比如A项的“成为”,C项的“般地”,BD两项没有比喻词,故应分析所谓的喻体是否恰当,经过分析可以发现,B项中说的是“雨”,“及时雨”与“雨”两者的本质是一样的,故构不成比喻。
3.下列对联中,适合悬挂在杜甫草堂的一组是(3分)①为闻庐岳多真隐别有天地非人间②十年幕府悲秦月一卷唐诗补蜀风③狂到世人皆欲杀醉来天子不能呼④秋天一鹄先生骨春水群鸥野老心A.①③ 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把握。
题干要求选出“适合悬挂在杜甫草堂的一组”,可以采取排除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
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今年的江苏卷注重对文化常识和文学常识的考查。
此类试题在平时的练习中都有所涉及。
这与历史人物和对联的配对属于同一种类型的题目。
首先依据题干明确要求,比如本题,“杜甫草堂”,人物是“杜甫”,地方是“草堂”,应先在脑海中回顾如下知识:人物的生平经历、经典诗句、人物的思想特点、历史贡献、字号、活动的地方;然后依据这些内容对选项做出判断,比如②中就暗含了人物的经历、朝代以及草堂的地点;④中涉及人物的字号和经典诗句。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一个人在创作和欣赏时所表现的趣味,大半由资禀性情、身世经历和传统习尚三个因素决定。
,,。
,,。
这三层功夫就是通常所谓的学问修养,而纯正的趣味必定是学问修养的结果。
①它们的影响有好有坏②我们应该根据固有的资禀性情而加以磨砺陶冶③接收多方的传统习尚而融会贯通④这三者都是很自然地套在一个人的身上的⑤不易也不必完全摆脱⑥扩充身世经历而加以细心地体验A.②③⑥④①⑤ B.②⑥③④⑤①C.④①⑤②⑥③D.④⑤①②③⑥【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句子的连贯性。
首先了解整段的大概内容,从第一句话来看,“一个人在创作和欣赏时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有效的答题技巧:(1)阅读全文,了解文段性质和内容,确定中心。
(2)分清句间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确定句子的性质。
(3)注意标点符号的暗示作用:含义、选词、句式。
比如本题中,这段话应属于议论性文字,论述的中心是“一个人在创作和欣赏时所表现的趣味,大半由资禀性情、身世经历和传统习尚三个因素决定”,根据标点符号来看,所给的六个句子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作为两个部分的第一句,一般由主语,再根据横线前的内容,可以确定两个部分的第一句分别为④和②,再依据代词“它们”可以确定答案。
5.下列诗句中,与右图漫画的情境最吻合的一项是(3分)A.小梅香里黄莺啭,垂柳阴中白马嘶。
B.门外平桥连柳堤,归来晚树黄莺啼。
C.学语莺儿飞未稳,放身斜坠绿杨枝。
D.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诗句中,与右图漫画的情境最吻合的一项”。
首先观察漫画的内容,从图上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名师点睛】解答本题,应先明确画面的内容,明确主体和主题,比如本题中,主体应是黄莺和人;主题应是离开的时候,黄莺不舍而啼叫。
然后再分析备选的诗句,可以采取排除的办法,找出与画面不合的内容。
“小梅香里黄莺啭,垂柳阴中白马嘶”,这应是写春游的内容;“门外平桥连柳堤,归来晚树黄莺啼”,是写归来的内容;“学语莺儿飞未稳,放身斜坠绿杨枝”,这是纯粹的写景。
二、文言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汪容甫先生行状王引之先生名中,字容甫,江都人。
少孤,好学。
贫不能购书,助书贾鬻书于市,因遍读经史百家,过目成诵。
年二十,应提学试,试《射雁赋》第一,补附学生,诗古文词日益进。
仪征盐船阨于火,焚死无算,先生为《哀盐船文》,杭编修世骏序之,以为惊心动魄,一字千金,由是名大显。
当世通儒如朱学士筠,卢学士文弨,见先生所撰,咸叹赏以为奇才。
年二十九,始颛治经术。
谢侍郎墉提学江左,特取先生为拔贡生。
每试,别为一榜,列名诸生前。
侍郎尝谓人曰:“予之先容甫,以爵也;若以学,则予于容甫当北面矣。
” 其见重如此。
朱文正公提学浙江,先生往谒,答述扬州割据之迹、死节之人,作《广陵对》三千言,博综古今,天下奇文字也。
毕尚书沅总督湖广,招来文学之士。
先生往就之,为撰《黄鹤楼铭》,歙程孝廉方正瑶田书石,嘉定钱通判坫篆额,时人以为“三绝”。
先生于六经、子、史以及词章、金石之学,罔不综览。
乃博考三代典礼,至于文字训诂、名物象数,益以论撰之文,为《述学》内外篇。
又深于《春秋》之学,著《春秋述义》,识议超卓,论者谓唐以下所未有。
为文根柢经、史,陶冶汉、魏,不沿欧、曾、王、苏之派,而取则于古,故卓然成一家言。
性质直,不饰容止,疾当时所为阴阳拘忌、释老神怪之说,斥之不遗余力。
而遇一行之美、一文一诗之善,则称之不置。
事母以孝闻,贫无菽水,则卖文以养,左右服劳,不辞烦辱。
其于知友故旧殁后衰落,相存问过于生前,盖其性之笃厚然也。
年五十一,卒于杭州西湖之上。
先生,家大人之所推服也。
其学其行,窃闻于趋庭之日久矣。
而先生于予所说《尚书》训诂,极奖励,以为可读父书,则又有知己之感焉。
虽不能文,尚欲扬榷而陈之,以告后之君子。
(选自《王文简公文集》,有删节)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助书贾鬻书于市鬻:卖B.先生往谒谒:拜见C.称之不置置:置办D.尚欲扬榷而陈之陈:陈述7.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江左:文中指长江下游以东地区。
古人叙地理以东为左,以西为右,江左即江东。
B.三代:文中指曾祖、祖父、父亲三代,古人参加科举考试须如实填报三代履历。
C.菽水:豆和水,指粗茶淡饭。
多形容清贫者对长辈的供养,如成语“菽水承欢”。
D.趋庭:《论语》中有孔鲤“趋而过庭”的记载,后世将子承父教称为“趋庭”。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1)予之先容甫,以爵也;若以学,则予于容甫当北面矣。
(2)其于知友故旧殁后衰落,相存问过于生前,盖其性之笃厚然也。
9.根据第三段,概括汪中在治学、为文方面的特点,不超过30个字。
(4分)【答案】6.C 7.B8.(1)我超过容甫,是凭借官位;如果论学问,那么我应以容甫为老师。
(得分点:“先”“以”“北面”各1分,句意1分)(2)他对那些老友旧交去世后家道衰落的,关心慰问超过生前,因为他的本性就是这样忠实厚道啊!(得分点:“殁”“存”“笃厚”各1分,句意1分)9.治学:范围广泛,学有专精。
为文:取则于古,自成一家。
【解析】6.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中实词的理解能力。
C项,置:放弃。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积累和掌握文言实词的基本步骤是:逐步积累,反复巩固,扩展延伸。
具体地说就是:学新带旧,以旧证新。
可采用代入法,联系上下文正确判断。
7.试题分析:平时做好文言常识储备,通读全文,理解内容,结合句子,调动积累,仔细辨别。
B项,三代:指夏商周三代。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
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纷繁。
包括传统文化中事关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礼俗、服饰和器物、古代音乐和历代刑罚等相关知识。
学生平时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
解题时须细心比对,防止张冠李戴,防止时代混淆,防止基本情节和人物错乱等。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在把握全篇整体意思的基础上,根据前后文理解确定句意,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握关键词及特殊句式。
可运用课文联想法、成语联想法、代入法等解读重要实词,注意“换”“调”“留”“增”“补”“删”。
9.试题分析:根据原文“六经、子、史以及词章、金石之学,罔不综览”“博考三代典礼”“为文根柢经、史,陶冶汉、魏,不沿欧、曾、王、苏之派,而取则于古,故卓然成一家”可概括出答案。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