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曾国藩祖坟与故居的风水

曾国藩祖坟与故居的风水

曾国藩祖坟与故居的风水清朝末年,曾国藩、曾国荃、胡林翼、左宗棠等人镇压太平军获得全面的胜利。

从此,湘人遍布全国,不少湘军将领担任巡抚、总督,光宗耀祖,风光一时。

其中尤以曾国藩(1811—1872),成就最大。

曾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封一等侯爵,谥号为“文正”。

毛泽东年青时,非常崇拜曾国藩,尝说:“吾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 而曾氏一门,100多年来,名人辈出,如曾国荃,两江总督;曾纪泽,清末外交家;曾广钧,进士,诗人;曾宪植,原全国妇联副主席······清朝初年,曾氏家族从衡阳的庙山,迁到湘乡荷塘二十四都(今属双峰县)定居,于今近三百年,世称“大界曾氏”。

数百年来,“大界曾氏”代代都是种田的,族中虽然也偶有认识几个大字的人,却从来没有一个人与科举有缘。

曾国藩的父亲曾麟书总算是破了天荒,中了第一个秀才以后,于是,他们家族一下子出了数十个大名人,不能不说是一大奇迹。

百年间名人辈出原因在哪里?人们探索这葫芦里的奥秘,往往首先联想到风水,也即说曾家祖坟和故居可能有好的风水。

而在湘乡荷叶(今属双峰县),有一种传说:曾国藩之所以发家,全靠着他曾祖竞希公的坟地的好风水。

那么,是不是这样的呢?笔者曾在2004年跟随湖南省政协委员们实地考察过湖南双峰县,虽然不敢随意苟同那神奇的传说,但不得不承认曾家祖坟和故居有很好的风水。

神奇的风水风水是我国古代独特的民俗文化,属于一门占术,能占验预测人生吉凶祸福。

因为迎合了世俗的人生观,所以人们择居、丧葬,没有不应用到风水的,并且全都是对前程命运的预测。

风水背后的文化价值就是实现“天人合一”,获得合法的“天命”。

说到底,风水术主要是通过对自然环境的选择,最终实现人的世俗追求。

比如在民间居舍的卜占中,风水学不仅要照顾到居住者起居饮食的便利,而且还须考虑家庭地位的宗法问题,体现出某种人文次序,隐喻着家庭的前程地位等。

古代风水对中国民居、村落和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到现在仍然很有市场呢。

据说,管辂、郭璞是风水学理论的创始人。

管辂是三国时期的魏国人,是当时很有名气的风水术士,精通《周易》、风角和占相之法,很有一套自己的风水理论。

《三国志》记载这么一个故事。

有一次,管辂随军从“毋丘俭”的墓边经过,靠在树边哀叹说:“林木虽茂,无形可久;碑诔虽美,无后可守。

玄武藏头,苍龙无足,白虎衔尸,朱雀悲哭,四危以备,法当灭族。

不过两载,其应至矣。

”后来这事果然灵验。

意思是这么的,“毋丘俭”坟墓不符合风水形法四象模式,北方神龟没有高丘,东方苍龙没有流水,西方白虎没有长道,南方朱雀没有汙回的流水和来朝的山脉,所以是凶地。

在管辂之后,晋朝的郭璞又是一位很有名的风水术家。

据《晋书·郭璞传》,郭氏不但擅长葬术,还精通于占术。

一次,郭璞的母亲去世,卜葬于暨阳,距离水面只有百余步,有人认为太靠近水面了,不吉利,郭璞却说:“这里即将会变成陆地的。

”不久,那里涨沙,距离坟墓的十里之内都成了桑田。

还有一次,郭璞为人卜葬,当时的皇帝微服私访,问主人说:“为什么在东方龙脉建坟墓,这会带来灭绝种族的灾难。

”主人回答说:“郭璞说的,在东方龙脉建坟墓,不出三年,会成为天子的。

”管辂、郭璞评价坟墓风水的事例,表明了风水的好坏与祸福有紧密的关系。

这一点,恰如《辞海》抓住了其中的实质的描述:“风水,也叫堪舆。

······认为住宅基地或坟地周围的风向水流等形势,能招致住者或葬者一家的祸福。

”金鸡啄白米——曾氏祖坟在湘乡荷叶(今属双峰县),一直流传着这样的说法,曾国藩之所以发家,全靠着他的曾祖竞希公的坟地的风水。

据风水师的说法,曾竞希的墓地的地形为“金鸡啄白米”,有灵气,是块风水宝地。

据曾氏族谱,曾竞希死后葬在荷叶镇神冲太西冲,当时唯一的曾孙子曾国藩才5岁。

正是因为这种关系,曾国藩的名字名正言顺地刻在曾竞希的墓碑上,现在还可依稀辩认。

站在曾竞希的坟场那里,俯视前面,稍有古代皇陵的气势。

曾竞希的坟场像一只鸡,坟葬在鸡头上。

坟后面是一狭长的山地,似鸡的脖子。

狭长的山地的背后,又是一长圆形的山丘,像鸡身;长圆形山丘的两边,有片两扇形山地,恰如鸡翅。

鸡头前面是一条叫“犁头咀”的小河。

河边有一片良田,据说,在曾竞希葬后第二年的春天,连下了三天大雨,荷叶镇山洪暴发,金鸡头前面的良田里的禾苗全部被冲走,剩下一片白茫茫的沙子地,恰似白米。

风水师告诉曾家说,这是曾竞希“金鸡啄白米”坟地的显灵,曾家必将大富大贵,但必须保护好这片宝地。

于是,曾家就买下了这块沙洲,并不再耕种它。

曾竞希“金鸡啄白米”坟地,背面有蜿蜒而来的群山峻岭,前面有远近呼应的低山小丘和良田,左右两侧则护山环抱,中间部分地势宽敞,且有屈曲之流水环抱,符合古代理想的风水宝地的特征,即“葬穴”四灵地的“玄武垂头,朱雀翔舞,青龙蜿蜒,白虎驯俯。

”(《葬书》)。

因为曾竞希的“金鸡啄白米”坟地有灵,所以他的后代文运、官运发达。

曾竞希的孙子,曾氏69派孙曾麟书,即曾国藩的父亲,在43岁的时候,参加了第17次“小考”之后,总算是破天荒,成为“大界曾氏”几百年来的第一个秀才。

从此以后,50年时间内,先后产生了曾国藩、曾广钧两进士,举人、优贡、秀才更是多达20多人。

有人说,曾国藩统帅湘军打败太平军,就靠曾竞希“金鸡啄白米”的坟地的风水。

据曾国藩故居管委会的工作人员介绍,香港有一对富豪夫妇,来到双峰荷叶镇,看了曾氏祖坟以后说:“原打算去看洪秀全家的祖坟,看了这里以后,广东就不必去了。

”白玉堂的风水在今双峰县荷叶镇天坪村的白杨坪,有一座老屋叫“白玉堂”,是曾国藩的出生地。

白玉堂比较壮观,青砖青瓦杉木结构,三进两横,48间房屋,6个天井,飞檐翘角,雕梁画栋;正厅中两个大天井各有花池一座,可栽花植树;堂前地坪边堰塘形似半个月亮。

一道石砌的月芽墙将白玉堂和堰塘紧紧裹住,既安全又幽静。

白杨坪自然风光瑰丽,山水奇妙神秘。

俊美的高嵋山、官帽山蜿蜒而来,它们的径向线——龙脉上就是白玉堂。

官帽山稍微矮一点,突兀成金字塔式尖顶极像清朝官帽。

白玉堂屋场四周群山环抱,中间是一片平坦开阔的农田。

高嵋山后面的小溪弯弯曲曲地流过犁头咀,好似一条蛟龙向白玉堂正前方的像一个玉玺的团山探去。

在白玉堂的左边,有一座长形横山,叫虎形山,恰如一只蹲伏着的猛虎,正准备腾朴,俯视着团山的那颗玉玺。

白玉堂的右边,有一座凤形的长山,叫凤形山,则好像一只振翅欲飞的凤凰,凤嘴正对着团山那颗玉玺。

风水师说,白玉堂的风水非常好。

背后的高嵋山、官帽山蜿蜒而来,左有虎形山,右有凤形山,前有团山,犁头咀河弯曲环抱而去,中间的白玉堂宽广平敞,所以说,白玉堂是一块风水宝地,这一切正如《阳宅十论》“论宅外形”中说的:“人之居处,宜以大地山河为主,其来脉气势最大,关系人祸富,最为切要。

”“阳宅来龙原无异,居处须用宽平势。

明堂须当容万马……或从山居或平原。

前后有水环抱贵,左右有路亦如然。

”首先,犁头咀河有富贵之气。

在风水中,“得水”是最重要的,“河水之弯曲乃龙气之聚会也”,而白玉堂屋场恰好在犁头咀河弯曲之内。

《葬书》上说,选择风水宝地,“得水”为第一,“藏风”算第二,“气”乘着风就会散掉,但遇到水却会藏聚起来。

白玉堂因有犁头咀河,既“得水”又能“藏风”,鱼与熊掌二者兼得。

《博山篇·论水》中说,流水来势好,是“福气”,流水弯曲环抱,是“贵气”。

蒋平阶《水龙经》中说,如果流水有很多弯曲,怀抱来朝的话,必定是富贵的风水宝地。

犁头咀河的弯曲有情正如《博山篇·论水》、蒋平阶《水龙经》的描述,所以能给白玉堂屋场带来富贵之气。

其次,白玉堂屋场能“藏风”、“聚气”。

在风水中,“藏风”、“聚气”主要靠“玄武”、“青龙”、“白虎”,即北面有蜿蜒而来的群山峻岭,南面有远近呼应的低山小丘,左右两侧则护山环抱,自然能藏风聚气。

白玉堂背后有蜿蜒而来的高嵋山和官帽山,左有虎形山,右有凤翅山,前有团山,朝抱有情,是一个理想的“藏风”、“聚气”的宝地。

白玉堂风水说来也是有神。

传说曾国藩为蟒蛇投胎,必将有大贵。

曾麟书年青时去南岳烧香,抽得一签说:“双珠齐入手,光彩耀杭州。

”曾麟书因此经常说:“我家这么多儿子中,将来必定有人江浙一带做官。

”后来,这一签灵验了。

曾国藩、曾国荃兄弟都在南京做过两江总督,统辖江浙四省军务。

很可惜,曾麟书生前没有见证这一上上签。

咸丰九年(1859)曾氏家族分家之后,白玉堂被分给曾国华。

他的孙子叫曾广奇,1957年从美国回国,担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并受到周恩来总理的接待。

这说明白玉堂风水很神,在那里住过的人,都会有好的命运。

富厚堂的风水咸丰九年(1859)曾氏家族分家之后,富坨庄屋被分给了曾国荃。

同治四年(1865),曾国藩写信给儿子曾纪泽,叫他与曾国荃商议兑换了这一田庄,修建“毅勇侯第”。

第二年,在富坨修葺了旧的庄屋,即今富厚堂前进主楼,称作“富坨新庄”、“八本堂”,后被命名为“富厚堂”。

同治六年(1867),曾纪泽写信给父亲建议增修藏书楼,获得曾国藩的同意后,在曾国潢等人的协助下,开始修建藏书楼,两年后竣工。

分两栋,较长的一栋庋藏的书籍,称“求阙斋”,沿用曾国藩在金陵官署书斋的名称。

较短的一栋是曾纪泽的书楼,称“归朴斋”,两楼走廊相连。

同治十二年(1873)九月,在曾纪泽的主持下,在主楼后又兴建了后进主楼,翻修了前进主楼,两楼以天井相隔,以过厅相连;在前、后进主楼和求阙斋、归朴斋藏书楼之间修建了花厅;在主楼左侧与归朴斋藏书楼相对称的位置修建了曾纪鸿的藏书楼“艺芳馆”;在曾纪鸿的藏书楼外侧挖建了荷花池,池中修建了一个三层的八角亭,以曲桥与岸边相连;在后山围墙内修建了存朴亭、棋亭、鸟鹤楼等建筑。

新翻修的富厚堂,系典型的沿中轴线对称、仿宋明回廊式风格的古建筑群。

全宅占地60余亩,建筑面积1万余平方米。

大概是前厅有一匾,叫“八本堂”,下方刻有“读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戒恼怒为本。

立身以不忘语为本,居家以不晏起为本,作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

” 所以,在曾纪泽光绪元年的日记中,这座翻新的“富厚堂”被称作“八本堂新宅”。

有人说,富厚堂风水是“玄龟坐椅”,“得水”、“藏风”。

富厚堂背靠半月形的鳌鱼山脚,三面群山环抱,坐西朝东,前临弯曲有情的涓水河。

从远处看来,富厚堂极像一把硕大无比太师椅,坐镇鳌鱼山下,指挥千军万马。

富厚堂前面的呈半月形水塘,面积有十亩,仿“泮宫”而建造的,附近是一片500余亩的田畴。

而在富厚堂围墙内,又人造出山、水来,古木参天,更是景上添花。

据说在当年,曾国藩对富厚堂地基非常满意,认为风水很好,写信给儿子说是“第一等屋场”,准备把它作封侯后退隐养老的地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