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历史试卷分析讲课稿

历史试卷分析讲课稿

历史试卷分析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测试1、试卷结构本次考试采取闭卷形式进行,题型分:选择题(四选一)、历史诊断题、图说历史题、材料分析题、以史为鉴题五种,题型稳中有变。

2、考试质量从这次考试中反映出学生学习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不足。

考生失分较多的题目为选择题的第12、13、14、19、24题;材料分析题第一小题;以史为鉴题。

从总的来说,本份试卷难度较大,很好地体现了对学生学习的阶段评价。

3、试卷的主要特点:(1) 、历史责任感、时代感强这种时代感在选择题与问答题均有突出表现。

这种把历史与现实紧密结合起来的试卷风格,不论是对初中历史教学还是学生的历史学习都具有不可估量的指导意义。

它使学生认识到:历史绝不是过去的简单再现和复述,而是和现实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我们常说:“忘记历史就是背叛”。

对这句话的体验在今年的历史试卷中得到最好的印证。

这种强烈的时代色彩必将对中学历史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产生深远的良性影响。

(2)、立足强调学生提高综合能力概括性大,突出表现在选择题与材料分析题。

结合问题谈感想,使学生立足本国国情,增强使命感。

从这不难看出,对历史学科的能力要求,已提上初中历史教学的日程,这不能不引起中学历史教师的反思。

(3)、注重学科渗透,着眼培养学生融会贯通根据考纲精神,历史考试渗透时代精神,在答题的同时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这是试卷的精彩之处。

(4)、此外,试题灵活、新颖也是这份试卷的可贵之处。

整套试题中能够从书上直接翻来,试题内容来源于课本,但设计上显得灵活。

而问答题让学生畅所欲言,发表个人见解,新课改的理念得到了很好的贯穿。

4、关于答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具体阅卷中,我们发现相当的学生初步表现出可贵的历史思维能力及综合运用、文字表达能力和创新意识,及对时事的关注,这种发现特别是在材料题的答案中得到印证。

但是我们也发现了如下一些问题:首先还是基本知识问题。

尽管是阶段总结性考试,还是有不少学生表现出对历史基本知识掌握的薄弱、混乱甚至是无知。

其次是审题不清,答题不规范。

不少学生不注意审题,或审题马虎,细心不够,甚至混淆了时间概念,尽管答得有条有理,但不能得分,实在可惜。

最后,不少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实际运用能力较低,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不强,突出表现在材料题和问答题的解答方面。

有的学生不明题意,或思维模糊,当然无从答起。

5、关于对今后教学的启示这次历史试卷所体现出的新特点、新思路、新创意,给历史教学以极大的启迪,我认为有以下几点:(1)、必须高度重视并大力加强历史教学,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

通过这次考试我们不难发现,它不是让教师和学生在平时的历史学习中放松了要求,恰恰相反,它对初中历史教学的要求上升到了新的层次。

它对历史思维和实际运用能力的要求,实际上是对素质教育的有力推动,尽管在具体把握上尚有欠缺之处,但这种思路和试卷内容本身已给了我们足够的暗示或指导。

因此,学校教学必须跟上考试改革的步伐,不但要从师资上加强历史教学队伍,更要从思想上重视历史教学,从模式上探索历史教学。

(2)、初中历史教学在注重历史基本知识的传授的同时,必须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历史概念。

在这过程中,必须注意到并注重培养学生可贵的创新意识。

但有一个误区必须要避免:即由开卷考试可能带来的轻视历史基本知识、片面重视能力的问题。

必须明白这样一个事实:知识是能力之源。

(3)、还必须注意历史与相关学科知识的结合,比如和地理、文学以及政治常识初步的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变成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

历史内容本身的博大精深就注定了它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最好的园地。

总之,通过这次考试,我会吸取教训,弥补不足,争取在来年的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2008~2009学年度八年级(下)历史与社会试卷分析为了全面地了解我市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的学习水平,研究和分析我市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的教学现状,深化学科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发挥教学评价的激励、导向作用,在上交的25所学校1147份试卷中,随机抽取了200份试卷,对试卷进行了分析、统计,并结合试题及学生答卷反映出来的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如下:一、试卷结构分析(一)命题意图此次命题以《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一)》规定的内容和要求为依据,并结合我市八年级历史与社会教学实际情况进行,注重从二个维度考查学生,(即考查学生对历史与社会基础知识、基本观点的掌握情况,更注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学生在对知识体系的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对所学知识进行提炼、归纳、整合的能力;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辨析能力和综合运Hj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人文精神和科学的世界观、历史观。

(二)基本题型本张试卷共六大版块,四道大题,30道小题,,共100分,共有四种题型,题型的类型和分数分配如下:试卷结构及赋分(三)难易比例整套试题难易比例为7:2:1,试题有一定梯度,坡度适宜。

试题70%的易题的起点在充分分析学生现有水平的基础上制定的,起点不高。

二、试卷特点分析《历史与社会》作为人文学科,突出时代性、人文性、思想性、教育性,关注联系实际。

并把考试作为一次教育的契机,让学生在答题过程中有所感、有所悟、有所思、有所得,在价值判断中明辨道德是非,在观点阐述中提高思想认识。

试卷既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又注重考查学生的学科能力。

本卷主要特点如下:(一)注重基础,考查历史线索和主干知识。

考查内容基本上是中国近代历史线索及主体知识。

试题立足课本,紧扣课标,基础知识考察细致丰富,比较全面,突出考查学科的基础知识,尤其是学科的重点主干知识。

例如选择题1、2、4、6、7、8、9、10、11、13、16题等,识图题的21题光绪帝、22题鸦片战争形势图等,列举题28、29题等。

(二)呈现学科特色,注重能力考核。

试卷学科特色十分鲜明:注重考查学生从史料中、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注重文史结合。

多数题设置了情境,以多元信息为载体,考查学生提炼信息能力、分析概括能力、读图分析能力、材料研读和综合分析、运用能力。

如第3题通过对太平天国运动和以往的农民战争相比较,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运用能力;第7题“公车上书”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考查学生透过历史现象,揭示历史本质的能力;第23题在考查学生在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线索的基础上,考查通过图片提取信息,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第26题材料分析题:如何看待洋务运动?本题要求学生对历史问题进行深层次的分析,考察学生对历史问题综合分析的能力,尤其考查学生从不同立场对同一历史事件的不同解读的辨析能力。

(三)体现综合性和教育性。

综合性是指把地理的知识和历史的知识相结合,图文相结合。

如第22题:读“鸦片战争形势图”,试题在突出学生读图能力考查的同时,渗透爱国主义情感教育,通过做题使学生进一步明确香港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明确“一国两制”构想的伟大意义。

第24题读李四光图,第25题读宋庆龄图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到了历史上杰出人物的高尚品质。

命题立足于将考场视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课堂,将考试视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发挥历史与社会学科的教育功能。

总之,全卷试题紧扣课程标准、参考教材,视角新颖,形式多样且难度适中:人文性、时代性和开放性体现充分;学科德育功能突山;知识和能力并重,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的三维目标。

三、试卷成绩统计分析(一)抽样试卷成绩统计表(满分100分,60分是及格线,90分以上算优秀)从以上平均分和及格率来看,没有达到预期的成绩,这是个水平考试试题,主要考查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从试卷答题情况来看基础知识掌握不是十分理想。

今年很多学生把精力放在生物学科升学考试复习上,所以,忽略了历史与社会学科的复习,在后面的试卷分析中会详细分析说明。

(二)各分数段人数统计分数段(0-0.3)(0.3-0.4)(0.4-0.5)(0.5-0.6)(0.6-0.7)(0.7-0.8) (0.8-0.9) (0.9-1) (1)人数13 21 22 56 14 30 25 19 0(三)分数分布直方图从分数的颁布情况来看,50分到70分人数居多,一方面说明学生的答题情况不够理想,另一方面也说明多数学生在这一科的学习上还是具备很大潜力的,只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加以引导和督促,成绩提升的空间很大。

(四)每题得分率各大题得分情况题号满分平均分得分率一20 15.1 75.5%二41 20.2 49%三23 12.2 53%四16 10.9 68.00%大题得分率从各道大题的得分率的情况来看,分数比较高的是单项选择题和列举题,材料分析题和识图填图题得分相对低些。

说明学生的能力水平相对知识的掌握来讲要弱一些。

各小题得分情况题号满分平均分得分率题号满分平均分得分率1 1 0.997 99.70% 16 1 0.857 85.70%2 1 0.714 71.40% 17 1 0.234 23.40%3 1 0.428 42.80% 18 1 0.857 85.70%4 1 0.714 71.40% 19 1 0.143 14.30%5 1 0.571 57.10% 20 1 0.571 57.10%6 1 0.857 85.70% 21 6 3.71 61.83%7 1 0.572 57.20% 22 7 5.28 75.43%8 1 0.578 57.80% 23 9 1.71 19.00%9 1 0.735 73.50% 24 12 7.43 61.91%10 1 0.734 74.30% 25 7 1.29 18.43%11 1 0.999 99.90% 26 11 3.86 35.09%12 1 0.143 14.30% 27 12 9.71 80.92%13 1 0.234 23.40% 28 4 3.57 89.25%14 1 0.976 97.60% 29 4 2.71 67.75%15 1 0.428 42.80% 30 8 3.14 39.25%从抽样统计调查情况可以看出,试卷在考试内容、考试目标的把握上和试卷难度的控制上均比较好。

考试内容分布、考试目标分布基本上依据课程标准。

但平均分和及格率比较低,说明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还不太重视,也说明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四、学生答题情况分析第一大题是单项选择题。

选择题在考查本学科基础知识方面具有很大优势,具有客观性强、覆盖面广的特点,旨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判断、理解、运用等能力。

从以上统计数据统果看,是考生答的最好的一道题,得分率较高,说明考生对基础知识的学习比较扎实,同时也具备了初步的分析、理解能力。

失分较多的是第3题、12题、13题、15题、17题、1 9题。

第3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次农民战争的特点有一个总的综合和概括,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以及比较能力,理性较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