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三历史考试试卷分析

初三历史考试试卷分析

九年级历史考试分析
九年级历史月检测考试已结束,为便于以后的教学,在此对本次作以下的分析。

一、考情分析
1、题型:本试卷总分值60分,共19题,主要包括三类题型:选择题、材料分析题和实践探究题。

通过此试卷达到了全方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历史学科能力的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树立等历史教学三维目标的达成情况。

符合新课改题型要求,且图文并茂、形式活泼,十分符合初中生的阅读心理。

通过这些题型考查学生的分析、综合、理解、应用能力,并渗透对地理、政治学科知识的考查,体现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关怀。

充分体现了新课程历史教学的开放性、自主性、探究性,彰显出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新理念。

2、难度:初中历史学科首先是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

本试卷也首先体现了这一特点。

本试卷所涉及的都是基础知识。

并且考查的面广,能够考查学生全面掌握基础知识的状况。

在注重考查基础知识的掌握的情况下,本试卷也力求难易适中,符合初中学生考试的要求,这也是符合实际情况的。

试题难度适应中考的要求,难易适度,在照顾大多数学生的基础上,适当的设计一些拔高题。

3、范围:本次考试范围涉及的是《考试说明》所要求的内容,试题对基础知识的考查都是主体内容,且重点突出。

考试内容与教学内容基本达到了一致:既反映了历史演变的基本规律,又反映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试题覆盖面广,符合新课标要求。

二、题型分析和总体评价
1、第一大题是选择题,包括1—15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教材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考查学生对历史本质的认识与理解以及判断历史是非的能力。

从总体来看,本次考试选择题难度适中,但得满分的学生没有。

其中,失分率最高的是第1小题、第4小题和第8小题。

在解答第1、4、8小题时,严重反映出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不牢,;特别是解答第8小题时,部分考生对历史事件发展过程和结果理解不清,不能很好的区分各个地理位置,得分率最低,只有百分之四,这证明光靠死记硬背和单一的学习历史事件,而不注重对事件的理解和联系是不可取的。

在历史教学中,应加强学生对事件之间联系的认识,加强事件与事件间纵向与横向的联系、比较。

也应加强历史和地理的有机结合。

2、第二大题是材料分析题,包括16、17题和18题,是考查学生对所给的材料是否理解与认识,从而作出正确的分析与判断,要求学生通过分析、判断、概括性的点题,得出观点和评价。

3、第19题,是得分率比较低的一个题,我这里要深入的谈谈。

可以说这张卷子上,学生也好,老师也好,体会最深的就是这道题。

这实际上是一道横向比较材料题。

题中的三段材料,分别反映了三个时期的世界历史格局,问一简单,但许多学生由于对课本的理解不够,在课本上找答案时,找不到最准确的句子。

问二,学生没有真正读懂要求,不能正确理解和处理什么是根据材料指出,结合所学知识写出等要求。

问三有两个小问,第一小问是对时间的概括,对“大约是在什么时期”理解出现偏差,第二小问,不会分析应该是找两个事件的共同点,综上所述,可见学生读文献的能力较低,且对事件与事件间的联系不能很好的把握,更不善于历史事件之间的对比区别。

这是今后教学中尤其应注意的地方。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及措施:
历史学科,学生在平时学习是不重视,这种教学现状,已经长期存在,可以说,很多老师都很挠头。

如何让学生进行系统的历史知识的学习?如何使学生既不用机械的死记硬背,又能很好的理解知识掌握要点?谈一些我的认识:
1、加强专业专业知识和教学方法培训,增强自己的业务水平,提高教学实践能力。

注重与同科教师和交流与学习,取长补短,改进教学工作。

2、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培训,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学实践,树立终身学习观,在学习---研究---实践----学习中,不断积累经验,发展理论知识水平,形成独特的教学特色。

3、在平时教学中,不仅要注意知识点的讲授,还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多提一些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问题,锻炼学生回答问题的能力。

每堂课的小结部分都出几道与本课知识点相关的问题,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

4、加强对学生的要求,这包括课堂上的要求以及课堂作业的要求。

每一单元学完之后,出一些测试题,多多锻炼学生的卷面答题能力。

5、注重学生养成教育:
①加强书写规范化训练,讲究字迹工整,格式符合要求。

②加强审题能力训练,读懂题,明确问题。

③加强记忆训练,重视基础知识掌握,特别是准确掌握时间,少写错别字,避免概念含混,漏字等现象。

④加强表达能力训练,用词准确,阐述问题要紧扣要点,条理清楚。

⑤认真钻研教材,教给学生答题的方法。

6、在复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仍要重视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系统化,注重历史知识结构的构建;
7、要培养学生关注时事、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针对试题的灵活性越来越强,在教学中教师就要教会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拓展学生的思路,开阔学生的视野,切不可把知识教死,学死。

要向新课标靠拢。

因此,教师要积极研究新课标,及时调整教学思路,教学手段。

在要求学生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还应有意识的启发学生动脑思考,引导学生就历史事件和人物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形成正确的认识历史的能力。

8、多研究往年试题,作一些思考,同时注意新增加的内容。

定时地进行集体备课、交流,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帮助解决学生反映突出的问题。

总之,中考前的复习方法,有它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究竟如何是最佳的复习方法,是对我们原有的课堂教学方法提出的新的挑战,有待于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提高。

九年级历史第一次月考考试分析(2011—2012学年度下学期)
海拉尔区哈克学校苗艳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