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趣》林语堂解析

《论趣》林语堂解析


到“趣”,是否偏离题意?
参考:不偏离题意。 原因:1、虽未言“趣”,然而却是由“趣 事”引入议论,道出对人生活动动机的看法。 2、为下文界定“趣”的概念作好铺 垫,明确之间的区别。 补充了解:林语堂文章写的很散,常常是拉拉扯扯 , 纵笔真书.有的有主旨,有的没有主旨,只有一个谈话 范围。这里要点在散而不破,杂而不芜,漫而不长. 郁 达夫因而说中学生若取范本,还是叶绍钧那种”脚踏 实地造次不苟”的散文为宜.
林语堂(1895-1976)原名林和乐、 林玉堂,福建龙溪人,著名幽默大师。 我国现代著名学者、散文家、小说家。 “两脚踏中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 挚爱故国不泥古,乐享生活不流俗。” 可谓是林语堂一生为人治学的真实写 照。


1、了解作者及其写作风格。 2、能自行分析文章的结构及主旨。 3、品味作者的语言特点。 4、重点把握其散文语言的幽默性。
Ⅱ 从第二部分中找出“趣”的定义,并 说说如何理解。 •“一种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行 为动机,叫做趣。” 理解:知道它是这样却不知道它为什么是 这样,意思是目的性不强。
Ⅲ 第二部分中,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 论“趣”的?
1、在做学问上要有“趣”;
2、在启发心智上要有“趣”; 3、在教育、读书上,要能“知趣”。
1、船舶 2、扈从 3、胼胝 4、摩顶放踵
bó hù pián
大船 随从
zhī 趼(jiǎn)子
从头顶到脚跟都擦伤了。形容不辞 劳苦,不顾身体。 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 指恭敬谨慎,竭尽心力。 钱财和爵禄迷住了心窍。 穷尽天下一切道理。 超出凡人,达到圣人境界。造诣深。 pǐshì 癖好,嗜好 qián 替人介绍买卖,从中赚取 佣金的人。也常喻指投机者。
文段4
据里考克说,剑桥的教育就是这样的,导师一礼 拜请你到他家谈学问。就是靠一只烟斗,一直向 你冒烟,冒到把你的灵魂冒出火来。与君一席话, 胜读十年书,就是这个意思。 赏析:作者将导师和学生的谈话说得妙趣横生, 我们不难想象,拿着这烟斗,喷着冒烟,这导师 是如何拷问这学生的。其中因不明而怒,无知而 怯,明而悦,悟而喜,种种滋味随这个特别的 “冒”字浮现而出。
——课外拓展
傅红雪:“林语堂随笔写作中的幽默乃一家之长, 他不会用笑话引别人发笑,而是在生活中捕捉有幽 默感的事物透出哲理,并使人会心一笑。”
林语堂“幽默性”的特点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生活气息浓厚 2、知识性强 3、哲理性强
5、熙熙攘攘 6、鞠躬尽瘁 7、利禄熏心 8、穷理至尽 9、超凡入圣 10、癖嗜 11、掮客
——理结构
•根据以下结构划分提示用一句话概括 各部分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1~3自然段) 由乾隆游江南的故事诙谐地道出人生 一切活动动机在于名、利、色、权。
第二部分(4~7自然段)
从各个方面谈“趣”。
Ⅰ 标题为“论趣”,而第一部分并未提
赏析:这个说法我们不能不佩服它的精妙, 南北来往的船舶,熙熙攘攘众生,无不为 了这名,这利。借助故事的形式,将世相 概括得如此恰当,既叫人恍然大悟,又叫 人拍案叫绝。
文段1 大禹治水,手足胼胝,三过其门而不入, 不见得是为名为利吧。墨子摩顶放踵,而 利天下,就显然不为名利。 赏析:这段话信手拈来如顺手推舟,却打 捞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让人回味无穷, 大禹治水 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伟岸,墨子摩 顶放踵而利天下的兼爱,无不让人敬仰。 这简单的一句话饱含知识渊博,文化的厚 重,让人获益匪浅。
文段2 我看见至少有四条船叫做名、利、色、权。 世上熙熙攘攘为这四事。 赏析:作者显然比乾隆的扈从概括得更准 确,顺水推舟地将世上困扰人心的事实巧 妙而诙谐地说了出来,自然而有趣,我们 读着有味,品着有理,嚼着有趣。
文段3
人有人趣,物有物趣,自然景物有天趣。顾凝远 论画,就是以天趣、物趣、人趣包括一切。能够 潇洒出群,静观宇宙人生,知趣了才可以画画。 名、利、色、权都可以把人弄得神魂不定。只是 这趣字,是有益身心的。 赏析:作者对趣的阐释就像是智者喝茶品人生, 淡定从容,而让人顿悟。顾凝远论画讲究兴致, “当兴致未来,腕不能运时”不能作画,林语堂 随手采摘的这朵历史浪花就非常恰当而将趣字讲 深,讲透,讲明,让人信服。
归纳主题
主旨句:人生快事莫如趣。
《论趣》这篇散文,站在“通脱自喜”、 “适可而止”的人生高度,从求知、启发 心智、读书三个方面,解读了人生的 “趣”,主张我们去寻此“趣”,加强思 想文化修养。
——课内
•林语堂的散文富有哲理性、知识性和趣 味性,请从课文中画出,并做具体分析。
示例: 我看见只有两条船。 老天爷,实在只有两条船。一条叫名,一条叫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