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结构1.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特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循环结构概念;把握循环结构的三要素:循环的初始状态、循环体、循环的终止条件;能识别和理解循环结构的框图以及功能;能运用循环结构设计程序框图以解决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由实例对循环结构的探究与应用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类比,归纳抽象能力;参与运用算法思想解决问题的过程,逐步形成算法分析,算法设计,算法表示,程序编写到算法实现的程序化算法思想;培养学生严密精确的逻辑思维能力;掌握循环结构的一般意义及应用方法;培养由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及具体,抽象,具体的螺旋上升式的认识事物的能力并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师生、生生互动的活动过程,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勇于发现的科学精神,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喜悦。
通过实例,培养学生发现、提出问题的意识,积极思考,分析类比,归纳提升,并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感受和体会算法思想在解决具体问题中的意义,提高算法素养;经历体验发现、创造和运用的历程与乐趣,形成在继承中提高、发展,在思辩中观察、分析并认识客观事物的思维品质;体会数学中的算法与计算机技术建立联系的有效性和优势体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形式化的表达能力,构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程序化的思想意识,为学生的未来和个性发展及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
2.教学重点、难点及关键点(1)重点循环结构的概念、功能、要素、框图及应用(2)难点描述和应用循环结构时,三要素的准确把握和正确表达(3)关键点跟踪变量变化,理解程序的执行过程3.教学手段与方法(1)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2)教法探究启发式教学法(3)学法探索发现式学习法4.教学过程导入阶段(1)温故知新,探究发现课前演练:问题1:给定三角形的三条边长,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填充完成程序框图:【复习引入】复习已学得顺序和分支结构,同时在判断给出的三条边是否构成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时,承上启下,同时注意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哪些是重复进行的部分,为新知作好铺垫。
问题2:现今社会,个人理财问题已受到很多市民的关注。
存款、国债、股票、黄金产品都是市民理财的内容。
随着存款加息周期的到来,市民越来越关心存款利息的收益。
某一时期银行一年期定期储蓄年利率为2.25%,如果存款到期不取继续留存,银行会根据存款时约定的转期自动将本金及80%的利息(20%利息缴纳利息税)转存为一年期定期储蓄。
某人以一年期定期储蓄存入银行20万元,那么3年后,这笔钱款扣除利息税后的本利和是多少?利用已学知识设计算法并画出程序框图。
分析问题:设:本金为A;银行一年期定期储蓄年利率为R;存款时间为T;扣除利息税后的本利和为P。
则,一年后的本利和为:P1=A×(1+R×80%);二年后的本利和为:P2=P1×(1+R×80%);三年后的本利和为:p3=P2×(1+R×80%)。
得出算法后,提醒学生注意:①哪几步在重复执行?②变量的值有什么样的变化规律?③计算总共有哪几步完成?(发现循环结构的三要素)学习阶段(2)启发诱导,体验领悟深入剖析,深化理解。
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得出:循环过程:如果一个计算过程,要重复一系列的计算步骤若干次,每次计算步骤完全相同,则这种算法过程称为循环过程。
循环结构:根据指定条件决定是否重复执行一条或多条指令的控制结构。
及时导入:循环结构有三要素:循环的初始状态、循环体、循环的终止条件。
循环结构的标准流程图:【归纳提升】构建一个循环结构,首先要分析需要重复执行的操作,提炼出循环操作内容,然后要确定如何控制循环。
【感悟体验】对课前演练问题2用循环结构设计算法上述问题的算法如下所示:①输入A、R、T的值;②令I=0;③P=A;④如果I<T,则执行⑤,否则执行⑦;< p>⑤P=P×(1+R×80%);⑥I=I+1,转④执行;⑦输出结果P;⑧结束。
程序框图对应标准框图,比较分析指出在此例中的三要素初始值、循环条件和循环体分别是哪些?要想透彻理解循环结构,必须从“变量的变化”入手,分析清楚每一次循环中变量是如何变化的。
突破这个难点和关键点,由问题2的条件,请同学填写完整的表达式和值[互动讨论] 计数变量和本利和变量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模仿操作,方法提升;亲身体验,自发领悟;互动合作,及时巩固。
问题3 人口预测.:已经知道现有的人口总数是P,人口的年增长率是R,预测第T年人口总数将是多少?1.问题的分析:(1)第二年的人口总数是P+P×R=P(1+R),(2)第三年的人口总数是P(1+R)+P(1+R)×R=P(1+R)2,以此类推,得第T年的人口总数是P(1+R)T-1。
这就是说,如果要计算第10年的人口总数,乘(1+R)的运算要重复9次循环过程。
2.程序框图如右图:小试牛刀,学以致用,初感成功。
问题4:画出1+2+3+4+5+…+1000的程序框图。
1.程序框图:2.归纳提升:大家知道影响程序结果的三要素是初始值、循环条件和循环体。
引导学生对三个要素进行改变,体验循环结构的实质内涵。
(1)初始值对程序的影响把初始值改为i=1,s=10,猜想结果如何。
(2)循环条件对程序的影响把循环条件改为i≤10,猜想结果如何。
(3)循环体对程序的影响把循环体改为i=i+2,猜想结果如何。
应用阶段(3)举一反三,分层演练必作题问题5:周末,小明到爸爸的电脑城去帮忙。
爸爸正忙着进行月底清点。
爸爸所在的品牌电脑部经营着不同品牌和型号的35种电脑。
他希望小明能编写一个程序,帮助计算每月电脑的销售总额。
你会怎样设计算法,画出程序框图。
1.分析问题:通常,本问题可用连加的方法求解,即月销售总额由各品牌和型号电脑的月销售额相加得到。
设s为电脑的月销售总额,X i为某种电脑的月销售额,i=1, 2,3,…,35,采用累加的方法,设s0=0,X i为某种电脑的月销售额,i=1,2,…,35,则s1=s0+X1,s2=s1+X2,…s35=s34+X35 2.程序框图:3.归纳提升:上述算法在统计了月销售总额后,没有保留下各品种电脑的月销售额数据,是因为它采用同一个变量来存放这些输入的数据,当这些数据参与了累加计算后,又被下一个品种的相应数据覆盖了。
若欲保留这些输入数据,可以使用一种称为"数组"的数据结构。
例如,可用数组x(35)来保存这35种电脑的月销售额,其中x(1)表示第1种电脑的月销售额,x(2)表示第2种电脑的月销售额,……,x(35)表示第35种电脑的月销售额。
进一步深入探究讨论,用数组替代变量完成计算月销售总额,如何修改算法?(将上述算法中,变量X用数组变量x(i)替换即可)。
适时渗透数组思想,提示保留有效数据的重要性,为以后学习统计知识,打好铺垫。
问题6:小明的爸爸希望可以找出某月销售额最高的电脑的编号及销售额。
分析问题,完成程序框图。
1.分析问题:找出某月销售额最高的电脑可转化为找出数组x(35)中的最大值,并记下该数组元素的下标。
可以设一个变量maxj 来记录最大数组元素的下标,将其初值设为1,然后将x(maxj)与数组x(35)中的元素逐一进行比较,如果某一数组元素x(i)比x(maxj)大,就将其下标i赋给maxj,再将x(maxj)与下一个数组元素进行比较,……直至比较结束,变量maxj的值就是所找到的最大数组元素的下标,x(maxj)即为求解的最大值。
2.程序框图(如图):问题7 学生自出题目,互相讨论验证。
选作题:问题8:小明的爸爸决定对某种电脑进行促销。
促销方案为:买第一台时需付全价6400元,买第二台时只需付全价的95%,依次类推,买后一台的价格是前一台的95%,但最低价不得低于3800元,如果低于3800元就按3800元的价格购买。
有一位顾客需为单位购置电脑,他计划购买电脑的费用是50000元,求该顾客最多能买几台电脑,需付多少钱?1.问题分析:本问题的解决思路是:一、每买一台电脑,需要计算这台电脑的价格,然后累加到总金额上,当总金额超过50000元时,就停止循环。
因此,本循环过程中的重复操作是计算电脑的单价及总金额。
二、在计算电脑的单价时,还需要作一个判断:如果打折后的价格大于3800元,那么在前一次价格的基础上打折,折扣率为95%,否则价格即为3800元,不再打折,折扣率可看作为100%。
设电脑的价格为p,折扣率为m,购买电脑的台数为n,购买电脑的总金额为S。
①折扣率m的值需要根据前一台电脑的价格p来确定。
如果p〉3800,那么m=________;否则___________。
②根据促销方案,购买某台电脑的价格是在前一台的价格上再打折,可采用累乘的方式计算某台电脑的价格。
计算公式为p=p×________。
③采用累加的方式,购买电脑的总金额的计算公式为s=s+____________。
2.完成程序框图:归纳阶段(4)总结反思,认知提升①归纳小结:循环结构的概念,功能,要素、框图及应用。
②认知提升:循环结构是算法中的一个基础结构,随着它在算法中的广泛应用,它的意义和价值也在不断地扩展。
循环结构虽然形式上比较简单明了,但每一个循环结构都表示了多次重复的运算活动,在此过程中各个变量的值是有规律的变化的,透过形式,深入过程,把握其中的规律,是从本质上掌握循环结构的关键,也是掌握算法思想的方法。
同时提醒学生注意以不同的条件设计算法的适应性,使数学算法与计算机程序在运算执行时(算法实现)建立有效的联系。
(5)变式强化,课堂延伸必做题组:课本P19,练习A──1,3 练习B──2选做题组:课本P19,练习B──3 补充:打印九九乘法表课外合作探究:尝试独立解决课本P15例五。
5.教学设计说明教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理论与实践是我们的教学宗旨。
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师生共同活动,体验数学发生、发现、发展的历程,不知不觉地在共同参与中,提高了数学素质。
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依据建构主义的教育理念,以问题为载体,学生活动为的主线,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采用启发引导,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分析、归纳抽象的能力和乐于探究发现的钻研精神和学习态度。
通过这种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师生活动,将教师、学生、课堂融为一体,让学生体验成功与进步的喜悦。
循环结构是本节的重点难点,也是算法的基础知识。
循环结构往往是计算机算法的核心,而其中循环变量的设置与运用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
根据学生的特点,为实现教学目标,设置问题情境,利用知识的正迁移,从直观,实际经验感悟引出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