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础肿瘤学作业

基础肿瘤学作业

郑州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基础肿瘤学》课程考核作业
1.肿瘤发展的三个时期各有什么意义
答:第一时期:基因发生突变。

这是肿瘤发展的初期,细胞基因开始病变、生理代谢并没有出现异常,但细胞基因病变只能通过DNA来鉴别,目前这项技术尚未普及,因此一般无法在这个阶段发现身体有病变。

第二时期:代谢出现异常。

当细胞病变发生到一定阶段时,病变组织就会出现异常代谢,但身体并没有出现不适的症状。

此时如果通过PET-CT检查出异常代谢并及时做出判断,80%以上的肿瘤是完全可以治愈的。

第三时期:细胞开始癌变。

肿瘤发展到第三阶段,一般都会出现大量的相应的临床症状,此时人们开始感觉身体不适应并开始四处求医,但一般都是肿瘤的中晚期,生存率低。

2.以CyclinD为例简述细胞周期调控与肿瘤发生的关系
答:细胞周期是指一个细胞经生长、分裂形成两个细胞所经历的全过程,即细胞从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结束所经历的全过程。

分为间期与分裂期两个阶段。

间期又分为三期即DNA合成前期(G1期)、DNA合成期(S期)与DNA 合成后期(G2期)。

M 期:细胞分裂期。

G0期:暂时离开细胞周期,停止细胞分裂,去执行一定生物学功能的细胞所处的时期。

细胞周期的调控可分为外源和内源性调控,外源性调控主要是细胞因子以及其它外界刺激引起;内源性调控主要是通过cyclin(细胞周期蛋白)-CDK(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Is(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的网络调控来实现。

在真核细胞的有丝分裂中,有两个重要的过程:DNA合成(G1 →S期)和姐妹染色单体均衡地分配到子细胞中(G2 →M期),这两个过程需要细胞内多种基因激活、关闭来精确调控,这两个过程调控的失调与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

CyclinD是细胞周期运行的起始因子,又是生长因子的感受器。

cyclinD分为cyclinD1、cyclinD2、cyclinD33个亚型。

通常,处于G0期的细胞在生长因子和生长因子受体的作用下, 通过G蛋白ras、有丝分裂原激活蛋白激酶等信号传导途径使cyclinD在G1早期表达增加,cyclinD与细胞中存在的CDK4和CDK6结合,
通过cyclinD-CDK4/CDK6通路调控细胞越过G1期限制点。

cyclinD在正常细胞调控和癌变过程中均发挥重要作用,其过表达可激活CDK4和CDK6的活性,缩短G1期,一定程度上降低细胞增殖对有丝分裂原的依赖,造成细胞周期调节失控和细胞异常增殖,导致肿瘤的发生。

在cyclinD3个亚型中, cyclinD1不表达或表达较低,而在肿瘤组织中常有基因扩增、基因重排及突变,导致表达产物增多。

在胃癌组织中阳性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在其他多种肿瘤,如,乳腺癌、淋巴癌、原发性肝癌中表达阳性率也明显高于正常组织。

在多种肿瘤中均有cyclinD1单独或与CDK4共同过表达,是多种肿瘤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3.抗肿瘤免疫逃逸的机制是什么?
答:答: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应答反应处于低能状态,从而使肿瘤逃避免疫监视而发生、发展。

肿瘤可通过多条途径使机体处于免疫功能低下或耐受状态,包括:干扰树突状细胞的抗原提呈、阻碍T细胞的活化及免疫应答、自身抗原表达的异常、抗凋亡因子的作用、产生有利其生长的微环境等。

对肿瘤免疫逃逸机理的研究有助于人们寻找和设计新的肿瘤免疫治疗方法和途径。

4.肿瘤细胞特异性免疫的杀伤机制?
答:(一).体液免疫机制。

肿瘤细胞虽可刺激机体的体液免疫应答,抗体对肿瘤细胞也表现效应,但总体来说,抗体产不是机体抗肿瘤的重要因素。

(二).细胞免疫机制。

(1)T 淋巴细胞在控制具有免疫原性肿瘤细胞生长的方面,T 细胞介导的特异性免疫应答起重要作用。

CD8+CTL 是抗肿瘤免疫最重要的肿瘤杀伤细胞,其杀伤机制有二:一是通过其抗原受体识别肿瘤细胞上的特异抗原,并在Th 细胞的辅助下活化后直接杀伤肿瘤细胞;二是分泌IFN-γ ,TNF-β 淋巴毒素等细胞因子间接杀伤肿瘤细胞。

若要激活T 细胞介导的抗肿瘤免疫反应,肿瘤抗原必须在肿瘤细胞内或抗原提呈细胞内被加工成抗原肽,抗原肽与MHC-Ⅰ类分子结合共表达于肿瘤细胞或抗原提呈细胞的表面,CD8+CTL 通过其抗原受体与MHC-Ⅰ类分子结合的肿瘤抗原肽识别和结合,获得第一活化信号。

CD8+CTL 通过表面的某些分子如CD28和肿瘤细胞或抗原提呈细胞表面的分子如B7分子识别获得第二活化信号。

(2)NK 细胞NK 细胞不需预先致敏就能杀伤肿瘤细胞,其作用不受MHC 限制,也无肿瘤细胞特异性。

NK 细胞是一类在肿瘤发生早期起作用的效应细胞,是机体抗肿瘤的第一道防线。

(3)巨噬细胞巨噬细胞在抗肿瘤免疫中既是抗原呈递细胞,也是杀伤肿瘤的效应细胞,其杀伤机制有:①与肿瘤细胞结合后通过释放溶酶体直接杀伤肿瘤细胞;②处理和提呈肿瘤抗原,并通过产生IL-1和IL-12等激活T 细胞;
③通过特异性IgGFc 受体介导ADCC 效应;④分泌TNF、一氧化氮等间接杀伤肿瘤细胞。

5.简述肿瘤的一、二、三级预防及其意义。

答:肿瘤的三级预防及其意义。

肿瘤的三级预防:恶性肿瘤是由环境、营养、饮食、遗传、病毒感染和生活方式等多种不同的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所以目前尚元可利用的单一预防措施。

国际抗癌联盟认为1/3恶性肿瘤是可以预防的,l/3恶性肿瘤如能早期诊断是可以治愈的,1/3恶性肿瘤可以减轻痛苦、延长寿命。

并据此提出了恶性肿瘤的三级预防概念:一级预防是消除或减少可能致癌的因素,防止恶性肿瘤的发生;二级预防是指恶性肿瘤一旦发生,如何在其早期阶段发现它并予以及时治疗;三级预防是治疗后的康复,提高生存质量及减轻痛苦,延长生命。

恶性肿瘤的预防概念与其它疾病预防概念不同,它不仅着眼于减少恶性肿瘤的发生,而且着眼于降低恶性肿瘤的死亡率。

(1)一级预防。

约80%以上的人类恶性肿瘤与环境因素有关。

改善生活习惯如戒烟,注意环境保护较为重要。

与烟草有关的除肺癌、口腔癌外,食管、胃、膀胱、胰、肝的恶性肿瘤也与之有关。

约25%~35%的恶性肿瘤与饮食有关,应多食纤维素、新鲜蔬菜水果,忌食高盐、霉变食物。

此外职业性暴露于致癌物,如石棉、苯及某些重金属等应尽量减少。

近年来开展的免疫预防和化学预防均属于一级预防范畴,可望为恶性肿瘤预防开拓新的领域。

前者如应用乙型肝炎疫苗对大规模人群实施肝癌“免疫预防战略”;后者是指用一种或多种天然或合成的化学预防剂防止肿瘤的发生,此类药物可通过抑制和阻断致癌剂的形成、吸收和作用来预防肿瘤发生或阻抑其发展,如应用选择性环氧化酶一2(COX一2)抑制剂对结直肠腺瘤进行化学预防等。

各种预防措施的长期效果和其可能带来的副作用尚需时日观察证实。

(2)二级预防。

早期发现、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恶性肿瘤。

对高发区及高危人群定期检查是较确切可行的方法,一方面从中发现癌前病变并及时治疗,是二级预防中的一级预防效应。

例如切除胃肠道腺瘤或息肉,及时治疗子宫颈慢性炎症伴不典型增生病变,治疗慢性胃溃疡或经久不愈的下肢溃疡等。

另一方面尽可能发现较早期的恶性肿瘤进行治疗,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3)三级预防。

即通过正确治疗,及时康复,以延长病人生命,减少痛苦。

三级预防的关键是正确选择诊治方案,防止病情恶化,以尽早治愈,恢复功能,促进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