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肿瘤学基础PPT课件

肿瘤学基础PPT课件


a
18
联合化疗依据: 对大多数肿瘤由于药物的不同机制可以起到协同作用,例如A药和B药联合用药作用,
可能大于A药和B药单独应用疗效之和。 多药副作用的不同可以避免不良反应的叠加 多药联合应用可以减少耐药的发生机率。
a
19
细胞毒药物同时攻击 肿瘤细胞和健康细胞
快速分裂的正常细胞 对化疗较敏感
M: 转移 Mx 无法评判有否转移 Mo 无可知的远处转移 M1-4 有远处转移
a
5
a
6
治愈
(一般用长期存活(>10年且无肿瘤复发)作为临床治愈指标)
杀灭所下达成功能治愈
缓解
(如果不能够治愈,则仍可以通过治疗缓解症状)
减少肿瘤的增长
减轻疼痛及其他症状
延长生命
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a
7
病人 治疗
治愈性治疗 有治愈潜力的年轻病人
大剂量冲击疗法,有损伤性
姑息性治疗 患有其它需要优先治疗的 疾病、预后差的老年病人 用药剂量小于治愈疗法
治疗副作用
治疗目标 结果
严重的副作用,病人有短期 副作用轻微 的风险
杀灭所有转移癌细胞
缓解症状
病人无疾病及其症状表现。 提高病人生存质量,但生
由于宿主自身的防御机制、免疫清除功能,大部分从原发灶脱离的肿瘤细胞不能形
成转移癌。
肿瘤细胞特点:通过对其抑制最小的途径转移。
a
4
T: 原发肿瘤
Tx 肿块不能通过临床评 判
T0 有恶变迹象,但无初 期瘤变损伤
T1-4 肿瘤大小和侵润范 围
逐步扩大
Tis原位癌
N: 淋巴结转移 Nx 局部淋巴结不能通过临床评判 No 局部淋巴结无异常显示 N1-4 局部淋巴结转移程度逐渐加重
a
16
常用的化疗药物(三)
四、抗微管系统药物 1、紫杉醇 2、多西紫杉酯(泰索帝) 3、长春新碱、长春地辛、长春花碱 4、诺维苯
五、其他药物
a
17
一种化疗药物最初进入临床时多单药使用 要有不可接受的毒性、耐药或疾病进展时停止用药 单药治疗常难以达到治愈效果 目前单药化疗仅用于晚期患者的姑息治疗
环磷酰胺 塞替哌 白消安 卡氮介 氮烯咪胺 顺铂
5FU、希罗达 阿糖胞苷 氨甲喋呤
a
15
常用的化疗药物(二)
三、拓扑异构酶抑制剂
➢拓扑异构酶抑制剂I:
1、喜树碱
2、喜树碱类半合成的衍生物
开普托或伊立替康
➢拓扑异构酶抑制剂II:
1、蒽环类抗生素:表柔比星,柔红霉素
2、鬼臼毒衍生物
3、蒽二酮
4、蒽吡唑类
a
22
疾病进展(PD) 至少有一处病灶体积增加超过25%以上, 或者出现新的病灶
总缓解率:CR和PR之和
临床获益率: CR和PR及SD之和
a
11
总生存率(OS)—最重要的预后参数
患者在诊断后1、3、5、10年存活率
中位生存时间
- 患者半数存活的时间
其他生存相关的指标
– 无瘤生存率 (DFS)
a
1
恶性肿瘤是细胞周期性疾病 细胞周期改变 细胞分裂、增殖加快 细胞凋亡减缓
a
2
X线下可见 -- 肿瘤细胞数108以上 钼靶片可见--肿瘤细胞数109以上,直径1cm 可触及肿瘤--肿瘤细胞数109以上,直径1cm 导致死亡 --肿瘤细胞数1012以上
a
3
转移途径
血道转移/淋巴道转移/体腔转移
内脏上皮细胞 毛发根部的滤泡细胞 骨髓
恶心、呕吐 胃肠道毒性反应 脱发 骨髓抑制(粒细胞减少) 化疗药物特殊反应
a
20
细胞毒药物的特殊副作用
•顺铂 •环磷酰胺 •阿霉素 •5-FU
贫血 腹泻 白细胞减少 血小板减少
肾毒性 心脏毒性 神经毒性
a
氨甲喋呤 紫杉醇 链脲霉素
21
WHO评价标准 1=轻度 2=中度 3=重度 4=威胁生命
期望治愈或长期存活
存期可能较短。
a
8
局部治疗 外科手术 放射线治疗(放疗) 其他
全身治疗 化学治疗(化疗) 内分泌治疗(激素治疗) 生物治疗---Herceptin®
a
9
治疗成功判断指标
患者存活时间
疾病进展时间
患者自觉症状
治疗有效指标
生存时间
治疗结果:治愈或缓解
客观反应指标:肿瘤大小、实验室指标的改变
主观反应指标:生活质量QoL
a
10
完全缓解(CR)患者经相隔4周以上的两次检查病灶均消退
部分缓解(PR) 患者所有可检测肿瘤,最大的两条垂直径 应减少50%以上,并至少持续28天以上。不应有新的病灶出现 ,不应有任何病灶的增大
疾病稳定(SD) 肿瘤体积无变化,或增大不超过25%,或 缩小不大于50%,不应有新的病灶出现
– 无病生存率 (EFS)
– 疾病进展时间
(TTP)
a
12
a
13
一、烷化剂 二、抗代谢物 三、拓扑异构酶抑制剂 四、抗微管系统药物 五、其他药物
a
14
一、烷化剂
1、氮芥类 2、氮丙啶类 3、烷基磺酸盐类 4、亚硝基脲类 5、三嗪类 6. 金属盐类
二、抗代谢物
1、嘧啶类似物 2、嘌呤类似物 3、抗叶酸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