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泌尿系统组织学课件
致密斑
球外系膜细胞
• 又称极垫细胞 ,是充填于肾小体血管极三 角区内的细胞团,经肾小体门部与球内系 膜细胞相延续。
• 细胞形态与球内系膜细胞相似,核呈长椭 圆形,胞质少。
• 目前认为此细胞在球旁复合体的功能活动 中可能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
球旁复合体模式图
球旁复合体光镜结构
致密斑
球旁C
球外系膜C
球旁细胞
• 由接近肾小体处的入球微动脉管壁平滑肌 细胞转化而成。
• 细胞似上皮样排列,胞体较大,外形呈立 方形,核大而圆,胞质弱嗜碱性,内含较 多分泌颗粒。
• 电镜下,粗面内质网及核糖体丰富,高尔 基复合体发达,肌丝含量较少;分泌颗粒 呈均质状,大小不等。
致密斑
• 是由远端小管靠近血管极一侧的上皮转化而 成的椭圆形斑状结构。
集合小管光镜结构
球旁复合体
• 又称肾小球旁器,由球旁细胞、致密斑和 球外系膜细胞组成,位于肾小体血管极处 的一个三角形区域内。
• 致密斑为三角区的底,入球微动脉和出球 微动脉为三角区的两边,球外系膜细胞填 充于三角区中心 。
• 球旁复合体是机体调节血压、水及电解质 平衡的装置。此外,它还可产生促红细胞 生成因子
滤过屏障模式图
内皮细胞孔
基膜
足细 胞次 级突 起
裂孔膜
滤过屏障电镜图
裂孔膜 基膜 有孔Cap内皮
肾小管
• 是由单层上皮细胞围成的小管 。 • 肾小管分为近端小管、细段和远端小管三
个部分,近端小管与肾小囊相连,远端小 管连接集合小管。 • 肾小管的功能主要为重吸收、分泌和排泄 等。
近端小管
• 为肾小管中最长最粗的一段,管径约50~ 60μm,长约14mm,约占肾小管总长的一 半,有曲部和直部之分。
远端小管
• 光镜结构:管径小,管腔大,D35-45um,长 4.6-5.2mm,C呈锥形/立方形,界限清, 着色浅,核圆形位于近腔侧,胞质弱嗜酸 性,染色较浅,游离面无刷状缘,基底纵 纹明显 。
• 电镜结构:上皮细胞腔面仅有少量微绒毛; 基底部质膜内褶发达,褶深可达细胞高度 的2/3或顶部,褶间胞质内有纵行排列的大 而长形的线粒体。
近端小管 曲部(皮质迷路及肾柱)
直部
肾小管 细段
降支 髓袢
升支 (髓放线及肾锥体)
远端小管 直部
曲部 (皮质迷路,肾柱)
肾 单 位 模 式 图
肾小体
• 呈球形,故又称肾小球,直径约 200μm。
• 肾小体有相对的两个极,血管出入端 为血管极,另一端与近端小管曲部相 连,称尿极。
• 肾小体由血管球及肾小囊两部分构成 。
足细胞
• 扫描电镜下,可见足细胞胞体呈圆形或椭 圆形,从胞体伸出几个大的初级突起,每 个初级突起再分出许多小的指状的次级突 起。相邻次级突起之间彼此穿插嵌合,形 成栅栏状结构,贴附于毛细血管基膜外面。 足细胞次级突起之间有宽约25nm的间隙, 称为裂孔,孔上覆以厚4~6nm的薄膜,称 裂孔膜 。
足细胞模式图
远端小管曲部
远 端 小 管
远端小管直部
集合小管系
• 全长 20~38mm,根据外形及分布不同可 分为弓形集合小管、直集合小管和乳头管 三段。
• 集合小管系的上皮细胞胞质着色较浅,细 胞界限清晰,核圆形,位于细胞中央。细 胞器较少,游离面有少量微绒毛,也有少 量侧突和短小的质膜内褶。
• 集合小管也具有重吸收H2O、Na+及排出 K+的功能,使原尿进一步得到浓缩。
• 近曲小管:光镜下,其横切面管腔小而不 规则,管壁上皮细胞呈锥体形或立方形, 胞体较大,细胞界限不清;核圆形,位近 基底部;胞质强嗜酸性,染成红色;细胞 游离面可见明显刷状缘,基部有纵纹。电 镜下,上皮游离面有密集排列的微绒毛, 上皮细胞侧面有许多侧突。
近曲小管上皮模式图
微绒毛 侧突
近曲小管上皮细胞
泌尿系统组织学课件
内容提要
• 肾的一般组织结构 • 肾单位 • 肾小体的微细结构 • 滤过膜 • 肾小管的分段及其
结构和功能
• 集合小管系的结构特 点及功能
• 球旁复合体的组成、 微细结构及功能
• 肾血液循环
• 输尿管和膀胱的微细 结构
髓放线
髓放线
肾单位
血管球 (皮质迷路及肾柱) 肾小体 肾小囊
肾的血液循环特点
• 肾内血流量大,每分钟约有1200ml血液循上述途 径流经肾脏。
• 两次形成毛细血管网 ; • 入球微动脉较出球微动脉管径粗,使血管球内压
力较高,有利于滤过作用; • 髓质内直小血管袢与髓袢伴行,有利于髓袢及集
合小管重吸收和尿液的浓缩; • 肾皮质血流量占肾总血流量的 90%,流速快 ;
肾小体模式图
血管球
入球小动脉 血管极 出球小动脉
尿极 肾小囊外层
肾小体—显示血管极和尿极
肾小球光镜结构
入球小动脉 出球小动脉
血管球 肾小囊腔 尿极
肾小球
血管球动脉分支形成。
• 相邻血管袢之间有血管系膜支持 。 • 血管系膜又称球内系膜,位于血管球毛细血
足细胞次级突起
有孔Cap内皮
足细胞初级突起 足细胞裂孔膜 血管球基膜
足细胞扫描电镜图
胞体 初级突起 次级突起
血管球基膜
• 位于血管球毛细血管内皮与足细胞裂孔膜 之间的均质状膜
• 电镜下,基膜分为三层,中层厚而致密, 内外层薄而稀疏。
• 基膜主要成分为Ⅳ型胶原蛋白、层粘连蛋 白和蛋白多糖,其糖胺多糖以硫酸肝素为 主,它们共同形成有4~8nm孔径的分子筛, 在血液的滤过中起重要作用。
• 光镜下,致密斑细胞排列致密,较其它远端 小管细胞高而窄,呈高柱状,核椭圆形,位 于细胞顶部,排列整齐。电镜下,致密斑上 皮有不完整的基膜,细胞基部有细小的突起, 邻近细胞的突起彼此镶嵌,基部的突起可伸 至球旁细胞或球外系膜细胞 。
• 致密斑是一种离子感受器,能感受远端小管 内滤液中Na+浓度的变化。
管之间,由血管系膜细胞和系膜基质组成。 • 血管系膜细胞又称球内系膜细胞,形态不规
则,核小,染色较深,细胞突起较多。
肾小囊
• 是肾小管起始部膨大凹陷形成的双层杯形囊。 • 外层又名肾小囊壁层,内层又称肾小囊脏层,
脏壁两层之间的腔隙为肾小囊腔,与近曲小管 相通。 • 肾小囊外层由单层扁平上皮构成,在肾小体尿 极处与近曲小管上皮相连续,在血管极处向肾 小体内折返成肾小囊内层。 • 内层细胞有许多足状突起,称足细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