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与教育工作应对小学六年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一、二年级为低段;三、四年级为中段;五、六年级为高段。
三年级在小学阶段是过渡年级,是孩子跨入中高年级的起始年级,语文、数学等各门学科有了许多新的要求。
同时,三年级是孩子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从可塑性强转向逐渐定型的重要过渡阶段。
处在这一时期的孩子更需要家长和教师关切的眼神、真诚的鼓励和热情地帮助,只要家长和教师能够正确引导,孩子就会顺利度过这一时期。
所以,我们要更多地了解和关注孩子身心各方面的发展情况,并因时制宜,因材制宜,及时调整教育教学方法。
(一)三年级学生身体发展特点:三年级学生一般为9-10岁,属于人体发育的童年时期,身体发育处于相对平稳阶段。
身高,体重,胸围,肩宽,盆骨等指标男生均自9-10岁开始突增,女生均自8-9岁开始突增。
骨骼成分中胶质较多,钙质较少,可塑性大,坚固性较差,不易骨折。
要特别注意身体姿势的培养。
(二)三年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常见问题:第一:个性差别大:三年级的小学生是形成自信心的关键期。
他们在接受别人的评价中能发现自身的价值,产生兴奋感、自豪感,对自己充满信心;有的还表现出强烈的自我确定、自我主张,对自己评价偏高,甚至有时“目空一切”,容易导致自负的心理。
相反,有的孩子由于成绩不良或某个方面的缺失,受到班级同学的歧视,往往对自己评价过低,对自己失去信心。
第二:情绪不稳定:三年级学生由于生活经验不足,他们在陌生、严肃、冲突、恐怖、约束、遭受指责等情况下,容易产生紧张的情绪,自我调节能力比较差,难以释放心理的压力,这样就容易使他们的心情变坏。
他们喜欢与伙伴共同游戏、学习,但情绪很不稳定,容易激动、冲动,常为一点小事面红耳赤,而且情绪变化极大,并且表露在外,心情的好坏大多数从脸上一望便知。
第三:自控力不强:三年级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形象思维过渡的时期,能进行一定的抽象思维,但仍以形象思维为主,模仿性强,是非观念淡薄;想象能力也由模仿性和再现性向创造性的想象过渡;集体主义感情有所发展,良好的道德质量正在形成,但极不稳固。
感情容易激起和爆发,不善于控制,不考虑行为后果,虽已能从事需要一定意志支配的工作,但意志还很薄弱,自觉性、主动性、持久性都较差,遇到困难和挫折,往产生动摇。
三年级学生自我意识逐渐发展,逐渐学会道德原则的评价标准,评价能力开始发展起来,往往是提出自己的见解,但不善于全面地评价一个人的行为表现。
道德感、正义感开始萌芽,但道德认识水平仍较低,辨别是非的能力也不强,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
第四:注意力不稳定:不易持久,有意注意虽有发展,但还不完善。
第五:独立意识半成熟:从三年级开始,学生进入少年期,此时会出现一种强烈要求独立和摆脱成人控制的欲望,因此他们的性格特征中也会表现出明显的独立性。
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外部控制的依赖性逐渐减少,但是内部的自控能力又尚未发展起来,还不能有效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日常行为。
第六:人际关系的多面性:1﹑三年级的学生与同伴的友谊进入了一个双向帮助阶段、但是还不能共患难。
他们对友谊的认识有了提高,但还具有明显的功利性特点。
他们的择友标准也在发生着变化,往往把学习的好坏当作衡量人的能力的标志。
2﹑三年级学生开始不愿意把发生的事讲述给家长,有时自己经历的事也不告诉家长,显出独立性。
3﹑父母对他们的要求也从“听话”标准上升到“学习好,能力强”的标准,而对他们的照料和关注则比以前要减少许多,因此父子、母女之间的沟通通常被忽视,矛盾与代沟开始出现。
4﹑男女生在一起活动不受性别的限制,集体意识开始形成。
第七:学习方面会出现明显的两极分化从三年级开始,学习需要拿出真本事。
三年级课程似乎一下子变得难了,许多事情都要靠自己的努力去解决。
一、二年级的时候,有的孩子比较聪明,不太认真学习也能取得比较好的成绩,然而到了三年级就没有那么简单了,稍有马虎,学习成绩就有可能滑下来。
常听有些家长说:我孩子一二年级一直考99、100分,怎么到三年级只有90来分、八十几分了,的确是这样,三年级是一个两极分化的阶段,由于学习内容多了,难度大了,孩子要保持高分,需要花费更多的力气,付出更多的努力,如果马虎的话,成绩很容易大幅下滑。
但是只要在座的各位家长和孩子的老师密切配合抓住这关键的一年,培养孩子养成踏实、勤奋的学习态度,一般成绩不会下滑,而且这一年保持了良好成绩的话,小学阶段以后几年的学习会变得更加顺利。
相反,如果三年级成绩滑下去了,那基础肯定不会扎实,以后的学习也会越来越困难。
(三)三年级英语有效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向三年级的孩子通过两年的基础学习,在这个时候他们的要求也相应提高了很多,这些要求主要是在行为规范和知识的难度。
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们的自觉性没有提高,但是要求却提高了。
这样很容易造成孩子不习惯,最后造成成绩差异较大。
对于这种情况在课堂上我们就应该关注平时不太发言的孩子,通过课堂游戏互动让孩子积极参与进来学习。
然后再通过游戏,活动或者练习来巩固孩子所学的知识。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具备了接受批评的态度。
因此当有人提到他的错误时,他会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时不对了,会自己主动地改正。
这样上课是在孩子有了不正确的行为时,我们就可以严厉地指出来。
特别是有孩子的行为已经扰乱课堂秩序时。
对于学科知识方面,孩子对于之前的两年应试教育已经处于逐渐适应的状态,因此,对于这个年级的学员,我们可以适当的讲一些学习英语的方法。
例如:单词记忆法。
而英语单词的记忆法,无疑是给了孩子一个很好学习方法。
为了突出单词记忆法的好处,可以采用对比教学。
给以个单词给孩子们,让他们在无方法的情况下记住这个单词,所花的时间不用说也知道是很长的,而且效果还不好。
现在,以这个单词为例,讲解单词的记忆方法,让孩子们跟老师一起用这个方法来记。
最后通过两者,所花时间的对比;最后效果的对比;难度的对比;这样孩子会更容易接受这样的学习方法。
同时,这样也能使孩子有优越感。
让他们觉得这么难背的单词都背下来了,自己一定能学好英语的。
同时在一二年级英语知识储备的基础上,孩子们已经掌握一定的词汇量和语法,在这个时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例如:音频,视频,文本阅读,图书阅读,对话,扮演,模仿等途径,扩大英语知识输入,并加大英语输出,引导孩子们学以致用,以提高孩子们英语兴趣,增强英语学科运用能力和英语学习成就感。
三年级的孩子们正处于求知欲高峰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期,在这个时期里,我们不但要传授孩子们扎实的英语基础,更应该多引导孩子们不断扩展自己的视野,多向孩子们介绍一些优秀的利于孩子们成长的西方英语文化和素养(四)教育方式和方向的改变第一:改变家庭教育方式:少一些简单粗暴-----多一些理解支持和引导身教胜于言传,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都没有耐心,动不动就吼,导致孩子也会有如此的性格;很多孩子不会做复杂的算术,不会解应用题,或者是做一些比较“难”(工序较多)的事情,不是孩子不会做,而是孩子不知道从何着手来做,时间一长,也会让孩子失去耐心和自信心,所谓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家长可以谦虚一些,给孩子一个“卖弄”的机会,会提高孩子的积极性,所谓轻松的问题“艰巨化”;在生活中寻找乐趣,结合孩子爱看的动画,把每一件琐碎的小事想象成有趣的动画情节,所谓死板问题“童趣化”;当孩子学了新的技能,了解新的知识,由于掌握程度不够而不敢展示时,家长可以让孩子纠正自己的漏洞,漏洞越多,孩子参与积极性越高,所谓普通问题“特殊化”。
第二、教育和教学方向的重点,注重孩子们良好习惯的养成:叶圣陶先生曾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
”青少年研究专家孙云晓指出:“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
”很多事实表明,习惯左右成败,习惯影响一生。
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
如果是好习惯,则会终生受益;反之,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害你一生。
一句话,成也习惯,败也习惯。
从习惯养成的特点来看,三年级是强化良好习惯和改变不良习惯的关键时期。
习惯的培养越早越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也是如此。
由于低年级孩子的习惯具有不确定性和易变性,孩子在中低年级以前形成的学习习惯比较容易改变,而四年级以后,除非进行特殊的训练,养成的学习习惯很难改变。
所以如果在中年级未能养成良好的习惯,在缺乏特别教育的情况下很难明显改进原来的习惯,那种认为“树大自然直”的观点是不可取的。
良好的学习习惯内容很多,对于一个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至少要养成下面五种学习习惯1、培养孩子定时专心学习的习惯。
学习是一种艰苦的脑力劳动,只有专心致志、全神贯注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取得良好的成绩。
孩子在学校里的学习是有严格时间规定的,在家里也应该有固定的学习时间。
这样做主要是使学生形成一种时间定向,一到什么时候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学习的愿望和情绪。
这种时间定向能在很大程度上使开始投入学习的准备时间减少到最低限度,使孩子能够很快地专心学习。
同时训练学生的专注能力,集中精力学习。
小学生放学比较早,放了学可以让孩子在外面玩一会儿,然后回家开始学习,最好不要拖到晚上。
每天到了这个时间,全家人都要安静下来,不要大声谈话、聊天或者闲扯,看电视时把声音关得小一点,给孩子创造一个安静的环境。
在这段时间里也不做令孩子分心的事,如修理电器、看电视、打扑克、搓麻将等等,免得激起孩子的好奇心,分散他的注意力。
也不要一会儿问孩子学校的事,一会儿批评孩子书包弄得太脏、文具放得不整齐,一会给孩子倒杯水等等,最好是坐下来做些没有声响的工作。
如果这时父母也能坐在孩子旁边读书、看报,那就更好了,这样,除了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还能给孩子树立一个爱学习的榜样。
按照上面所说的去做,孩子就会把学习当作生活中的必要程序来完成,每到学习时间,就会主动坐下来做功课,再也用不着提醒、叮嘱和责骂了,他们会很自然地养成定时、专心的好习惯。
2、教育孩子学会合理安排时间。
要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对孩子来说是比较抽象的。
家长若不加指导,孩子自己是很难做到的。
由于精力充沛、好奇心和好胜心强,孩子们常常是想到哪就做到哪儿,一边玩一边做作业,许多孩子甚至一边看电视一边做作业,这样肯定难以优质高效地完成作业。
家长要从具体的时间安排抓起,如:要求孩子早睡早起,早晨起来后晨读,下午放学后游戏、复习功课、做作业,晚饭后看电视、读书等等,都应该给孩子规定一些具体任务,并使这些活动为孩子接受,逐渐成为习惯。
3、养成按时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做作业是加深知识理解、巩固教学所得的主要方式,做一个好学生必须有学习责任感,而按时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是具有学习责任感的具体表现。
一个好学生到了该学习的时候就应该放下一切主动地去学习,应该自己完成的作业决不让别人代替。
但是,有些孩子不愿下工夫自己做作业,要么在校抄袭他人做的作业,要么在家里缠着家长替他解答、替他检查,因为现在家长素质提高了,能帮助孩子解决作业方面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