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作文:参观记第1篇:博物馆参观记900字博物馆参观记今天是一个平常的日子,我和家人一起来到了一个叫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的地方。
我看到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几个字,问妈妈:“妈妈,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什么呀?”妈妈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指的是一种精神上的文明与文化的传承。
”“哦!”明白了,没想到这句话就这么短短的几个字竟然有这么深远的含意。
我们走进了这个展馆,看见了一个只有冻梨大小的葫芦,上面有许多密密麻麻的小字,我一看题目,吓了一跳,揉了揉眼睛,没错,上面清清楚楚的写着,“唐诗三百首”,大家肯定也在想,这么小的葫芦上,怎么可能刻上三百首古诗呢?看来,雕刻这个葫芦的人非常有耐心。
我们慢慢地走上二楼,一个雕塑进入了我的视线里,一个老人背着羊皮筏子,虽然这个雕塑在我们兰州非常普通,但是,仔细看这个老人,我惊呆了,他的五官端正、表情和蔼、慈祥。
他的喉结、骨头、手等,都是活灵活现地,走近他,你会认为有一个灵魂在他的体内,甚至你能听到他细微的呼息声。
我们接着往前走,眼睛亮了起来,是因为我看见了我超喜欢的美食“兰州牛肉面”,我连忙跑了过去。
突然看见脚下写着“请勿触摸”,后,猛得抬起头,嘿!原来是一个雕塑。
这时,我看见一个“人”坐在“牛肉面馆”门前,正在大口大口的吃着牛肉面,左手还拿着一个大饼,看到他哪吃相,我感觉自己也在吃面,并和他一起夸这碗牛肉面,牛肉面的味道在我鼻尖萦绕。
兰州牛肉面有一清、二白、三红、四绿、五黄的说法。
一清:清汤,就是牛肉面的汤有着浓浓的清香,它是用肉骨头,及好多种调料用很长时间熬制而成的。
二白:白萝卜,白萝卜有去牛肉的腥味的特点,白萝卜还俗称小人参呢。
三红:红辣子。
四绿:香菜、葱花。
五黄:面条。
大家会问,为什么说面是黄的呢?因为那时候面是用蓬灰做的,颜色是黄的,面里还加了鸡蛋,所以面条也是黄的。
哦,对了,还有最重要的,加上香香的牛肉,就这样,一碗清汤浓香,营养,色、香、味具全的兰州牛肉面就可以享用了。
我离开了诱人的香味,走到了三楼,一幅非常大的剪纸作品映入眼帘,我走近一看,天啊!这不是清明上河图吗?那是北宋时期张择端画的一幅画,长528.7厘米,宽24.8厘米,这么宏伟的一幅画,竟然能用剪刀剪出来,我看到它的1/5时,已经眼花瞭乱了,我在心底里对这幅剪纸的作者感到敬佩之情,我从心底里感到骄傲,感到自豪。
我走出展馆大门,心里洋溢出了一首歌:“在世界的国,在天地的家,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会源远流长,我们将一代代把我们的文化传承下去。
第3篇:参观记作文精选50篇字【第1篇】长城参观记(490字)长城,位于北京,远远望去好像是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
小时候只听别人说过,却从来没有亲眼目睹它的雄伟壮丽。
可是去年的国庆节满足了我这一个梦寐以求的愿望。
进入长城,我们看到了石阶,它非常的高,所以我们扶着把手一步步艰难的爬到了第一个烽火台。
烽火台里面的小台阶更窄更陡,这台阶这么陡,战争时期的那些人们跑上跑下就不怕摔倒吗?我们爬到了第二段的一个烽火台,那上面有一个石碑,还有很多古代时的土炮,土炮上锈迹斑斑,让我仿佛进入了那万箭齐发、大炮轰鸣,这种感觉让人置身于世外。
第三段的时候我又发现了一个小问题,为什么石阶都陷下去了?我不明白就问我妈,说道:“老妈这些石阶为什么都陷下去了?”我妈说:“很正常,平均每天到这里的有好多人,这样你踏一次我踏一次就把石阶给陷进去了,再说了,水滴还能把石头给滴穿了那!”我恍然大悟。
我们爬到了顶峰,从那里向下望去地面的车好像是一个个五颜六色的小甲虫,真是漂亮极了。
下去时那才叫“爽”一个个石阶几乎是直上直下,比坐过山车还过瘾!要走的时候,我真有点恋恋不舍,同时我也很赞叹我们祖先的聪明才智,同样长城也是我们中华人民用汗水和心血建造起来的。
【第3篇】秋天田野参观记(380字)阳光明媚的星期天,我和几个小伙伴去参观果实累累的田野。
走进秋天的田野,只见一根根粒粒饱满的稻杆被沉甸甸的稻谷压得弯下了腰,目之所及,满是令人心奋的金黄色。
在阳光下光耀夺目,闪闪发光,既像是铺了一条金黄色的毯子,又像是撒了整整一地的黄金。
在秋天的吹拂下,这金色的海洋掀起了一浪接过一浪金黄色的滚滚波涛,此起彼伏。
在白白的棉花、黄澄澄的稻子、绿油油的蔬菜的映衬下,使田野更加显得光彩夺目、如诗如画。
我们又走进秋天田野的果园里。
只见葡萄架上挂满一串串紫里透红的大葡萄,它们相互掩隐着自己的身体,在阳光的照射下,就像一颗颗透明的紫色宝石。
橘树上,一个个金黄色的橘子,让人看了忍不住就想咬一口。
假如你剥开橘皮,你就可以看见一片片橘瓣就像一弯弯亏月时的月亮,晶莹剔透。
鸟瞰秋天的田野。
美景是说不完、写不尽。
它如诗如画,让人不到一秒就沉浸在秋色之中。
【第4篇】中山陵参观记(520字)巍巍钟山有幸,一代伟人长眠。
今天,父母带我参观了中山陵。
因为是假期间,所以陵内人流如潮。
行走在两边青翠掩映的大道上,中山陵风景区真是一片绿色的海洋,花草树木碧绿,生机盎然。
深深地呼吸一口新鲜的空气,是那么的清新怡人。
只要来到这里,哪怕是心情跌到谷底的人们都会瞬间从谷底飞到山顶上。
步入中山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花岗石牌坊,牌坊上镌刻着孙中山手书的“博爱”两个镏金大字,它们在蓝天下熠熠生辉。
我想,孙中山先生爱国爱民的情怀,不正如这两个字一样,散发着太阳般的光辉吗?沿台阶拾级而上,又是个牌坊,两个巨大的铜炉稳稳地“站”立在门前,像两个守护神,可它们那时受到日军炮火的攻击.现已残缺不齐。
继续向前走,一眼就能看见一座建筑物,门前两只狮子,可它们不是缺胳膊就是少尾巴!走进正门,便看到了堂中央用大理石雕成的孙中山塑像:他端坐在椅子上,手捧书卷,凝视远方,目露忧愁之色,似乎让我感受到他那种为革命鞠躬尽瘁的精神。
祭堂后壁正中是墓门,与墓室安放着孙中山的汉白玉卧像——孙中山身着中山装,神态安详。
出了祭堂,极目远望,陵园外群山起伏,陵园内人头攒动。
行走在林荫道上,我仿佛听到松涛中警钟长鸣:革命虽已成功,我辈仍需努力。
【第6篇】我的参观记(620字)一天,妈妈问我:“你知道盐是从哪里来的吗?”我想了好一会儿也答不上来,妈妈说:“那我带你去参观省海盐博物馆吧!”我高兴的一蹦三尺高。
我们坐车来到了省海盐博物馆,远远望去,它的建筑像是用一堆不规则的正方体搭起来的,远看有点象埃及的金字塔。
近看,它的前面立着一块大石碑,石碑上刻着七个大字——“中国海盐博物馆”。
走进大门,首先是一艘古代海船的模型出现在我的眼前,那艘海船原来是明末清初的一艘运盐船。
只见资料上显示,它长13.2米,宽3.5米,每小时航行25公里。
这艘船的名字是——三帆运盐船,船上有三位将军威风凛凛,手拿宝剑身披红袍,二将军领头挂风,三将军小巧玲珑。
三位将军就是这三片帆。
我们来到了第一个展厅“生命之旅”,这个展厅主要是给我们介绍了盐的种类,有井盐、海盐、池盐、土盐、岩盐之分,我国盐的种类已经达到了15000多种。
盐不仅使人们的菜肴变得更加有味,而且也可以用在军事上面,盐还是我们身体里必不可少的矿物质,维持着诸多的生理功能。
我们又来到了第二个展厅“史海盐踪”。
战争时期盐很紧张,为了争夺盐,经常爆发大战。
老百姓们把盐水倒在衣服上面,敌人查不出来了,然后送到战士手里把衣服上的盐水挤下来,晒干就可以吃了。
妈妈又给我讲了一个故事叫《落凤化盐》。
一天,有个渔民在岸上发现了一只凤凰,他想凤凰落脚的地方一定有宝物,所以他就把那儿的泥土带回了家,结果发现了盐。
天黑了,我们该回家了,原来盐有这么多用处。
【第9篇】博物馆参观记(690字)我从小到大最大的愿望就是能看到古时候的东西和人,而今天,我将要去本溪博物馆参观这些东西。
下午,我们乘坐大巴来到了本溪博物馆。
还没等停车,我就看到“本溪博物馆”五个大字刻在一块高大的石碑上。
下了车之后,我看到一个石头圆盘矗立在博物馆门前广场的中间,圆盘上面还插着一个铁棍。
等我走近它才听到有的同学说这是一个日晷。
我想:日晷是干什么用的呢?我跟着队伍进入了博物馆的里面,刚一进去,我就看到许多介绍文物的展板。
还没等我看完,向导就把我们领到了第一展览厅。
进入展览厅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个原始人类,向导说这就是庙后山人,他们已经有50万年的历史了!说完,她就让我们看柜子里的东西。
起初,我以为这就是一些古代的石头,可听向导说完我才知道,原来这些都是庙后山人用过的石器。
有用来砍树的,像斧头一样的石器、;有用来点火的,像大铅笔一样的石器;、还有用来盛东西的,像饭碗一样的石器……看了这些我真佩服原始人类的聪明才智呀!接着,向导又领我们去了第二展览厅。
里面有我从没见过的一些瓷器和陶器。
向导在给我们讲解的时候,我们都在认真地听着,生怕有一点错过的。
然后,向导带我们去了《本溪的记忆》历史陈列厅和第三展览厅。
我们都瞪大了眼睛看着那些古代文物,真想把它们都带回家呀!最后我们在日晷前面照相的时候,我听到老师在讲日晷的作用。
这回我才明白,原来日晷是古代用来看时间的,它是利用太阳的投影方向来测定并划分时刻的。
我们来的时候阴影刚指向“申”,出来的时候阴影指向“酉”,这说明我们已经走了两个小时了!我们怀着意犹未尽的心情回到了学校。
今天的博物馆一游可真开心呀!【第12篇】柳侯祠参观记(550字)春天的到来,鸟语花香、百花盛开,我来到柳侯公园里的一处着名建筑物——柳侯祠。
柳侯祠位于柳侯公园南偶,原名罗池庙,是柳州市着名的名胜古迹之一,它的由来是为纪念唐代着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柳宗元而建。
祠内陈列有许多文物及史料,反映了柳宗元的生平和政绩。
来到柳侯祠正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对麒麟,或许是年代久远,或许是遭人破坏,它们的五官已模糊不清。
在祠堂正门额上有当代着名的文学家郭沫若手书的“柳侯祠”牌匾,其左右两边有上下联,上联是“有德于民祀之”下联是“无私济世世兴矣”,字形活灵活现,手法巧妙,道出了柳宗元对一方百姓的无限关爱。
走进柳侯祠,便可看到“三绝碑”,此碑为柳侯祠的镇祠之宝,如同守门的“士兵”。
二进为中厅,有石进两口,古色斑驳。
据说这是柳宗元到柳州柳州后,为解决百姓吃水问题,便派人员勘地寻源,挖井引水,是柳侯祠“有德于民”的见证,也是柳宗元为民服务的象征。
第三进的正殿中央,有一尊刻石技艺精致、神态逼真的柳宗元三彩陶瓷像,他头戴褐色幞头,身着唐朝官府,手执狼毫在凝神攻读。
啊!——柳侯祠里都是不可多得的珍贵文物,它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建造技术高超,也表明了柳宗元为民服务,贤明孰能的象征;我不得不对您说:“您是我国的骄傲,是我国的伟人,我们永远会记住您的!”【第16篇】新学校参观记(640字)在一个特殊的日子里,大家坐着开往新学校的公共汽车里,欢声笑语,还聊着我们的新学校会是啥样的!刚走下车,远远地望见了四个粗体大字——富亭小学!走进学校,外表是四幢楼,旁边还有一些花花草草,很环保!教室前面还有一个长廊,那些紫藤树枝缠绕着长廊,风景很美,总体感觉非常整洁,简直比我想象中的还要好!走进1号楼,在走廊上看到的是一年级和二年级的教室,你不知道,可宽敞哩!走进去,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卫生间,里面干净得是一尘不染,闪闪发亮!走上楼梯,有音乐教室,里面还有架钢琴呢!在走上去,分别是三、四、五年级,五年级教室的窗帘非常好,大家都连连称赞!该去二号楼看看了,二号楼是六年级,还有部分五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