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尼加拉瓜境内针对尼加拉瓜的军事与准军事活动案
【案情简介】
从1984年2月开始,在美国的资助和直接参与下,尼加拉瓜反政府武装组织在尼加拉瓜几个重要港口布设水雷,这严重威胁到尼加拉瓜的安全和航行,并造成了重大事故和损失。
美国还支持尼反政府武装攻击尼加拉瓜港口、石油设施等。
为此,尼加拉瓜于1984年4月9日向国际法院提出申请,控告美国在其港口布雷、出动飞机袭击尼加拉瓜石油设施和港口以及进行其他军事和准军事活动。
尼加拉瓜请求法院宣布美国的行为构成非法使用武力和以武力相威胁、干涉其内政和侵犯其主权的行为,请求法院责令美国立即停止上述行为及对其本身和其国民所受损害予以赔偿,并指示临时保全措施。
美国则认为法院对该案没有管辖权,因为尼加拉瓜发表的接受法院强制管辖的声明并未发生法律效力。
而且,1984年4月6日美国政府通知联合国秘书长对于1946年发表的接受法院强制管辖的声明在两年内不适用于“与任何中美洲国家的争端或由中美洲发生的事件引起或同中美洲事件有关的争端”,该通知立即生效,这也排除了法院对本案的管辖权。
【判决】
1984年5月,法院指示了临时保全措施。
11月,法院作出初步判决,否定了美国的初步反对意见。
法院认为尼加拉瓜1929年发表的接受国际常设法院强制管辖的声明依《国际法院规约》第36条第2款具有法律效力。
至于美国1984年的声明,应受其1946年声明中的“6个月后生效”的约束,这是依据诚意原则的结果。
因此法院对本案有管辖权。
1985年,美国宣布退出国际法院的诉讼程序,并中止1956年《美国和尼加拉瓜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和美国对国际法院强制管辖的接受。
法院认为美国的这些行为均发生在法院作出初步判决之后,其管辖权不受影响。
根据规约第53条有关当事国一方不出庭的规定,法院决定继续审理此案。
1986年6月,法院对本案的实质问题作出了判决。
法院以绝大多数票判决:美国在尼加拉瓜境内的行动违反了禁止使用武力原则,构成对尼非法使用武力和以武力相威胁;美支持尼反政府武装是对尼内政的干涉,明显违反了不干涉原则;美国对尼加拉瓜的行动违反了尊重国家领土主权原则;美国鼓励了尼反政府武装从事违反人道法原则的行为,美国在尼港口布雷造成第三国船舶及其人员的人身、财产损害的行为也构成了对人道法原则的违反;美国有义务立即停止并不再采取任何上述违背其国际义务的行为,并对违反行为所
造成的损害予以赔偿。
【评析】
本案涉及的国际法问题之多,判决篇幅之长,在国际法院的裁判史上都是罕见的。
因此,本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案件,它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
本案的重要性不仅表现在它处理的是一个涉及超级大国与弱小国家的、包含极大政治成分的争端,也不仅表现在它在国际法院的历史上几乎是第一次对一个超级大国滥用武力、干涉别国内政的霸权主义行为,根据国际法的基本原则予以否定,更表现在法院第一次系统、全面地阐述了现代国际法的若干基本原则具有公认习惯法的地位。
这些原则包括尊重国家主权及领土完整原则、禁止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原则、不干涉内政原则等。
法院在一个大国以缺席作为抵制的情况下仍然继续审理其有管辖权的案件,并作出有利于弱势申诉方的判决,显示了法院的独立性和公正性。
国际法院在审理此案的实质问题时,所适用的不是多边条约,而是习惯国际法。
它表明,即使习惯国际法被编纂入国际条约法,也不会影响其独立存在,二者并行不悖,具有各自独立的可适用性。
〔练习题〕
1.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早是由()倡导的。
A. 中国
B. 印尼
C. 苏联
D. 缅甸
E. 印度
2. 善意履行国际义务原则是由()演变发展而来的。
A. 国际法必须遵守
B. 约定必须遵守
C. 国际义务必须遵守
D. 诚实履行国际义务
3. 联合国秘书长哈马舍尔德曾提出维持和平行动的原则是()。
A. 自愿原则
B. 中立原则
C. 自卫原则
D. 同意原则
E. 不使用武力原则
4. 关于内政,错误的说法是()。
A. 内政是一个有非常广泛内容的概念
B. 内政本质上属于国内管辖事项
C. 一个国家在本国境内的行为是内政
D. 不得以任何借口干涉内政
5. 第一个明文规定不得使用威胁或武力侵害任何国家原则的是()。
A. 《白里安—凯洛哥公约》
B. 《巴黎非战公约》
C. 《国际联盟盟约》
D. 《联合国宪章》
6. 最早提出民族自决原则的是()。
A. 列宁
B. 门罗
C.斯大林
D. 格老秀斯
7. 现代国际法基本原则体系中最重要的是()。
A. 国家主权平等原则
B. 民族自决原则
C. 不干涉内政原则
D. 不使用武力原则
8.名词解释:
(1)国际法基本原则(2)国际强行法
(3)主权(4)内政
9.国际法基本原则的特征是什么?
10.国际法基本原则与国际强行法有何关系?
11.论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法基本原则中的地位。
〔拓展与反思〕
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国家主权问题
一、经济全球化对国家主权的冲击与弱化
1,国际经济组织数量的增多和其职能的发展,对国家主权产生一定的限制与制约。
2,伴随经济全球化出现的全球性的问题迫使各国在一定程度上弱化国家主权意识以增进全人类的共同利益。
3,跨国公司及其经济扩张也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国家主权。
4,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不均衡性导致发展中国家边缘化,致使国家主权遭到侵蚀。
二、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加强国家主权的必要性
第一,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各国政府必须适应这一趋势。
面对群雄并起的全球化时代必须加强国家主权在贸易、投资、金融等方面制定更加自由化的政策,方能应对挑战,发展经济。
第二,贸易自由化和贸易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表现,国家或政府在贸易全球化的自由化中除了要遵守贸易自由化的规则之外,还承担着扶持本国产业增强竞争力,进入国际市场获取利益的任务。
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国家的职能来保护本国产业的抗冲击能力和增强本国企业与外国企业的竞争能力。
第三,金融国际化的趋势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国家主权的作用。
金融国际化使各国的金融、生产和商品市场联系越来越紧密,加上信息流动的加快,各国家之间的经济相互依赖相互牵动每个国家的经济政策都会对它国经济产生影响,同时也受到其它国家的影响。
国家在制定金融政策时,既要考虑内部经济状况,又要考虑外部的作用,否则难以达到确定的经济目标。
第四,引进外资和对跨国公司的监督管理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国家主权。
全球化生产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