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及二氧化硅教学设计
硅及其二氧化硅在自然界及地壳中存在广泛,是人类生产生活中重要的物质组成材料,从传统的瓷器到现代的芯片,从珍贵的水晶到普通的玻璃水泥,都含有硅元素。
人教版必修一的章节中,重点介绍了单质硅、二氧化硅及常见的硅酸盐等物质。
根据新课程标准,特设计以下教学设计。
一、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金属元素的基础上(钠、铝、铁),开始接触并学习非金属元素。
对于硅这种元素,学生相对比较陌生。
为了让学生从宏观到微观,再从微观到宏观全面系统的认识桂硅元素及其化合物,笔者采用实例教学法。
二、教学与评价目标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硅晶体及二氧化硅的结构、用途及理化性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对硅及二氧化硅结构的认识,能够对物质从宏观上进行辨识和微观上进行探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根据硅及其二氧化硅的性质,能从硅及其二氧化硅的组成和结构来解释一定的宏观现象及反应类型。
2. 评价目标
(1)通过对硅及其二氧化硅性质的描述,诊断并发展学生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对硅及其二氧化硅性质的认识。
(2)通过对硅及其二氧化硅结构用途的描述,诊断并发展学生认识硅及其二氧化硅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三、教学与评价思路
四、教学流程
Ⅰ宏观现象
准备手机芯片、电脑芯片、水晶、玻璃、沙子、光缆,让学生认识这些物质并探究组成。
Ⅱ微观本质 化学思维 总结上述物质的组成元素,引出硅单质及二氧化硅,并让学生阅读课本,思考硅及其二氧化硅的结构、性质及用途
Ⅲ问题解决 化学科学价值观 1.硅及二氧化硅的结构。
2.硅及二氧化硅的性质。
3.硅及二氧化硅的用途。
【学习任务1】通过沙子、芯片、玻璃、水晶、光缆等物质,总结构成这些物质的元素; 【评价任务1】诊断并发展学生化学知识的探究水平(定性水平);
学习任务1教学流程图
【学习任务2】学习并探究二氧化硅的结构
【评价任务2】诊断并发展学生对二氧化硅结构的认识,诊断并发展学生对分子式与化学式概念的理解。
学习任务2教学流程图
【学习任务3】硅及其二氧化硅的理化性质
【评价任务3】诊断并发展学生对硅及其二氧化硅性质的掌握
真实情景素材
引发探究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提问:这些物质的组成元素有哪些?
展示实物
提问:硅及其二氧化硅的用途?
学生及教师总结:硅及其二氧化硅的分
布及用途
二氧化硅的结构模型 水的结构模型、二氧化碳的结构模型
总结上述物质结构模型的异同,并思考化学式与分子式的区别
总结化学式与分子式的区别,并熟练掌握二氧化硅的结构
发现问题 找出核心 解决问题
宏观辨识
微观探析
学习任务3教学流程图
【学习任务4】总结硅及其二氧化硅的理化性质、用途及结构。
【评价任务4】诊断并发展学生对物质性质及结构的认识 五、板书
六、教学反思
经过整堂课的讲解,较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学生掌握了硅元素在自然界中的物质形态,培养了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核心素养;通过探究二氧化硅的微观结构,初步形成原子晶体性质视角: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运用视角:
1.从用户到沙滩?
2.查找资料“玉文化”
4.1 硅及其化合物
一、实物引入-从生活学化学
沙子、水晶光缆的主要成分—二氧化硅芯片的主要成分-硅 总结硅的用途:①例如芯片②光电池板 二氧化硅的用途:①沙子②水晶③光纤 二、二氧化硅的结构
1. 比较二氧化硅模型与水分子的结构模型,总结异同
2. 二氧化硅的结构特征:正四面体空间网状
3.化学式与分子式的含义区别 三、硅及二氧化硅的性质
1. 物理性质:颜色、状态及熔沸点
2. 化学性质:①硅与HF 的反应②二氧化硅与HF 的反应③二氧化硅与碱的反应 四.问题探究
1. 思考从“沙滩到用户”
2. 查阅资料,了解中国的“玉文化”
的模型认知,为选修三的物质结构打下基础;通过对二氧化硅用途的诠释,让学生形成一定的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深刻理解化学与生活的联系。
但部分同学鉴于学习基础与学习的能力的问题,接受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在以后的教学中,对此部分内容应当延长教学时间,留给学生消化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