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民主选举——投出理性的一票》教学设计

《民主选举——投出理性的一票》教学设计

《民主选举:投出理性的一票》教学设计《民主选举:投出理性的一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的含义及优缺点(2)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的含义及优缺点(3)民主选举方式的制约因素2、能力目标:(1)能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评价、权衡四种选举方式的利弊。

(2)学会把理论和实际材料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通过讨论,明白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对于民主和公民的意义,逐步增强和提高政治参与的责任感和实际本领。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初步理解民主建设是要与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拥护我国的民主选举。

(2)关注社会的公共生活和公共管理,培养公民意识。

珍惜得来不易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认真投出自己的一票选出人民满意得当家人,努力提高自己参与民主政治的意识,增强自己的政治素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之间的区别和利弊。

(难点)2、我国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方式。

(重难点)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2分钟)老师:同学们,在上节课中我们已经知道我们总要参与政治、总会参与政治。

在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在这么多的政治自由和权利中,选举权是公民最基本的政治权利。

那么,关于选举,我们了解多少呢?幻灯片显示:1、选举有何方式?2、我国的选举方式是怎么样?为什么?3、怎样珍惜这个公民的最基本政治权利?老师:问题答案何在?让我们一起去探究。

(二)讲授新课1、选举面面观(3分钟)幻灯片上展示图片:图片①:美国布什和克里总统选举大战;图片②:我国村民委员会选举;图片③:我国全国人大代表选举国家领导人。

老师:图片中人们在做什么?图片①和图片③有何区别?学生甲:图片①显示的是美国全国上下直接选举总统,图片③选举我国的领导人是通过全国人大代表来选举的。

图片②则是我国的村民直接选举村民委员会。

老师:很好。

图片①和②是直接选举代表,图片③则是代表选举代表。

所以我们从选举人的角度出发,选举有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

2、选举方式的选择(1)幻灯片显示:选举的分类①:从选举人的角度来看,选举方式可以分为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

(2)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难点)(8分钟)老师: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各有何千秋呢?请同学们结合P16第一段和方框内的探讨活动,讨论一下它们的优劣,讨论时间3分钟,然后归纳总结。

3分钟后,老师:好,时间到。

请哪位同学总结一下?学生乙:结合书本对这两者的定义,直接选举的优点是使每个选民都有表达自己意愿的机会,能选择自己心目中最值得信赖的当家人。

间接选举的有点则是适用选民多、分布较广的情况。

老师:乙同学总结了两者的优点,很好。

那么它们的缺点何在?对比一下两者,间接选举适用于选民多、分布广的情况,那么反过来,直接选举呢?学生丙:直接选举就不宜用于选民多,分布广的!老师:对。

我们看美国的选举,一选就是几个月,程序复杂,效率低,还有小布什当选总统,花了多少钱,单位是以亿美元计的。

所以操作性复杂,成本太高,效率低是直接选举的局限所在。

同样的道理,直接选举能直接表达选民意愿,那么间接选举就不能直接表达了,这是间接选举的局限性。

幻灯片显示:【直接选举】:优点——能使每个选民都有表达自己意愿的机会,能选择自己心目中最值得信赖的当家人。

局限性——不适用于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操作性复杂,成本太高,效率低)适用范围——①县及县级以下人大代表的选举、②城市的居民委员会选举、③农村的村民委员会选举。

【间接选举】:优点——适用于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下(操作性简单,成本低,效率高。

)局限性——不能表达每一个公民的意愿适用范围——①县以上的各级人大代表、②乡以上各级政府的组成人员老师:每个选民能否都有直接表达自己意愿的机会,在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下能否适用,从这两方面考虑,我们可以得出两者的优缺。

再仔细看看表格,我们可以看出这两者之间存在一种什么关系呢?我有的,你没有;我没有的,你反而有。

全体学生:互补!老师:不错,两者存在着互补的关系。

正是因为这样,崇尚中庸之道的我国也就采取了两者结合的选举方式,但具体原因是不是这样呢,暂且卖个关子。

(3)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难点)(7分钟)老师:我们从选举人的角度出发,可以把选举分为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那么从被选举人也即候选人的角度看,又可以分为什么呢?假如我是候选人,而候选人就我一个,那也就稳坐钓鱼台,非我莫属了;假如非候选人非我一个,而宝座也就OnlyOne,那时鹿死谁手暂吴定论。

于是从被选人角度看,选举分为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

幻灯片显示:选举的分类②:从被选人(候选人)角度看正式候选人=应选名额——等额选举正式候选人应选名额——差额选举老师:这两者的优点和局限性又是什么呢?是不是也是互补关系?讨论3分钟。

3分钟后,老师:时间到,有哪位同学能给我们说一下?学生丁:等额选举比较充分地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但却限制了选民的自由选择,积极性受挫。

差额选举则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了选择的余地,能让候选人之间形成竞争,但容易出现贿选的情况,我们村的选举就存在这种情况。

老师:丁同学结合实际,说了自己的看法,回答的很正确。

能否充分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能否形成竞争、是否限制选民的自由选择和选民积极性有没有受影响,这是两者的区别所在。

幻灯片显示:【等额选举】:优点——可以比较充分地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局限性——限制选民的自由选择,选民可能误以为将要当选者已事先“内定”,影响参加选举的积极性适用范围——在极少数情况下才被采用。

【差额选举】:优点——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了选择的余地局限性——在被选举人之间会形成相应的竞争,容易导致虚假宣传、金钱交易等情况发生适用范围——人大代表的选举。

1979以后,在我国绝大多数情况下采用老师:从表格上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两者的优点和局限性,这两者很明显的也是互补关系。

(4)选举方式的选择(重难点)(10分钟)老师: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都有各自的优点,也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那么应怎样选择选举方式呢?我们且看我国民主选举的历程。

幻灯片显示:我国民主选举的历程◆1953年12月,我国进行首次普选,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

其中乡镇人大代表实行直接选举,各级人大代表的选举实行等额选举。

◆1979年,我国扩大了直接选举人大代表的范围,规定实行差额选举。

◆1986年,我国各级人大代表一律实行差额选举。

◆1995年,我国简化了直接选举的程序。

◆2003年,人大代表进行换届选举,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其中,县乡人大代表实行直接选举,各级人大代表实行差额选举。

老师:从中,我们看出我国的民主选举有何变化?为何变化?请同学们思考总结一下。

3分钟后,幻灯片显示:从我国人大代表选举方式的演变来看:——新中国成立初,人大代表的选举,主要在小范围内(乡镇一级)实行直接选举。

各级人大代表的选举实行等额选举。

——但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公民的民主意识和政治参与能力的不断提高,直接选举人大代表的范围扩大到县级,实行了普遍的差额选举。

结论:选举的方式的选择必须体现国家性质,并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方式。

老师:为何要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方式呢?1、民主政治的产生何发展,必须与经济的发展阶段相适应。

必须选择适合自己国情的发展道路。

民主方式的选择也是如此。

2、建国初,我国经济十分落后,交通不便,人民群众民主意识还不强,实行较大范围的直接选择不现实。

改革开放后,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普遍提高,公民民主意识何政治参与意识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因而我国扩大了直接选举的范围,实行普遍的差额选举。

但是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平衡等状况没有根本改善。

从这个国情出发,我们仍要采用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

幻灯片显示:选择选举方式的制约因素: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水平、选民文化水平和国家性质。

老师:不同的选举方式各有利弊,不能笼统的说哪种方式更好,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区,要根据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文化水平等具体来确定。

3、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5分钟)老师:学习了选举的方式及如何选择选举方式,那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这个公民的最基本的政治权利呢?幻灯片显示:思考:(1)如果我们都不珍惜自己的选举权,那么我们的国家将会出现什么后果?(2)那么作为将来选民和被选举人,你们认为应具有那些政治素养才能适应?学生结合书本思考灯片显示:(1)(提示)不行使或不认真行使自己的选举权,意味着我们将不能选举出能为人民谋福利的当家人,意味着我们的国家将由重蹈旧中国的覆辙。

(2)从态度上讲:公民应积极参加选举,认真行使这一权利,不断增强公民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增强公民的参与感和责任感。

从能力上讲:要不断提高公民的政治参与能力(政治素质、文化素质、议政能力),在周全考虑、理性判断的基础上,郑重地投出自己的一票。

结论:公民只有不断地提高参与民主选举的素养(态度和能力),才能选出代表人民利益和意志的人,才能更好地管理国家事物、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物。

(三)、巩固新课(4分钟)幻灯片显示:知识小结1、民主选举面面观2、选举方式的选择(1)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及竞选的优点与局限性(2)选举方式的主要依据(3)我国采用的选举方式适合国情3、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1)公民参与民主选举的意义及态度(2)公民应如何行使选举权老师:我们趁热打铁,做两道习题,把今天的东西消化掉。

练习:☆下列属于公民直接参与选举的有(C)1县及县以下的人大代表的选举2县级以上各级人大代表的选举3城市居民委员会的选举4农村村民委员会的选举5乡以上各级政府的组成人员A.1234BD.234☆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只在乡镇一级实行人大代表的直接选举。

这因为(B)A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B我国经济文化落后、交通不方便,人民群众的民主素养不高C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巨大发展,特别是公民政治参与能力的巨大提高D乡镇级的人大代表与公民的关系最为密切,最能代表公民的利益。

☆下列属于公民直接参与选举的有(ACD)A县及县以下的人大代表的选举B县级以上各级人大代表的选举C城市居民委员会的选举D农村村民委员会的选举E乡以上各级政府的组成人员(四)、课后扩展(1分钟)材料一:中国贿选第一案2001年10月30日上午,只当了30天“县太爷”的原广东和平县委副书记、县长钟洪茂坐在被告席上,涉嫌破坏选举罪被河源市中级法院当庭判处有期徒刑两年。

这是建国以来涉及职位最高的贿选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