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生在课堂上记录笔记的方法和技巧

学生在课堂上记录笔记的方法和技巧

学生在课堂上记录笔记的方法和技巧
79
页面功能【字体:大小】【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堂上只有45分钟,老师要讲那么多的内容,要想全都记住除了用脑子以外还得准备一个笔记本,记下老师讲的提纲以及重点内容以便日后复习。

所以,课堂笔记已经成为了一种学习方法而不仅仅只是记笔记。

不记笔记只能记住20%内容
研究表明,听课后马上测试,学生一般能记住10分钟讲课内容的一半,如果48小时后测试,则只能记住其中的20%。

如果我们把听课的内容加工整理成容易理解和记忆的课堂笔记。

则恰恰可以弥补听过容易遗忘的不足。

因此,记笔记是十分必要的。

那么如何做好课堂笔记,提高学习成绩呢?
你首先应该明确的是:你应该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听和理解上面!
课堂笔记需记七大内容
1.老师列出的提纲。

你应该很清楚的知道你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老师的课堂笔记一字不落的记下,所以你只需要记下老师列出的提纲。

2.老师强调的重点内容。

3.课本上没有而是老师补充的内容。

4.结合老师讲课的内容你个人需要加强的内容。

5.记疑点。

对老师在课堂上讲的内容有疑问应及时记下,这类疑点,有可能是自己理解错误造成的,也
有可能是老师讲课疏忽造成的。

6.记方法。

勤记老师讲的解题技巧、思路及方法,这对智力培养和解题技巧培养都有好处。

7.记总结。

注意记住老师的课后总结,这对于浓缩一堂课的内容,找出重点及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掌握基本概念、公式、定理,融会贯通课堂内容都很有作用。

课堂笔记的内容应当简洁扼要,最好做到既有观点、又有材料;既有主干,又有枝叶。

记课堂笔记的五大技巧
1.不要记得太紧太密,每页右边留下约1/3的空白处,以便日后补充、修改。

2.用词用语要简洁浓缩,常用词语可用代号。

3.写字要快、字迹不必要求太高,看清就行。

4.注意听课与看书结合,有些内容可直接在书上批注。

5.用不同的颜色的笔,比如你用蓝色和红色,一般的用蓝色笔写,重要的内容如:概念、公式、定理用红色笔写,这样便于以后复习只需看一下提纲然后进行联想。

课后学生如何利用课堂笔记
67
页面功能【字体:大小】【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每天抽出一段时间对着笔记本在脑海中回忆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课内容,包括每一个细节,实在想不起来再看课堂笔记。

这是一种很有效的学习方法,能够减缓对知识的遗忘。

课后要结合课后复习做好笔记整理工作:补充笔记中的省略部分,将简化符号复原,对重点部分要核实,未听懂部分弄懂,使笔记进一步条理化、系统化。

经常对照笔记,对老师讲课的内容,加深理解、增强记忆,灵活运用。

课堂笔记需记的七大内容
时间:2011-6-2 16:30:36 点击:317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堂上只有45分钟,老师讲的内容又很多,要想全都记住,除了用脑子以外还得准备一个笔记本,记下老师讲的提纲以及重点内容,以便课后复习。

所以,记课堂笔记已经成为一种学习方法。

不记笔记只能记住20%的内容
研究表明,听课后马上测试,学生一般能记住10分钟讲课内容的一半;如果48小时后测试,则只能记住其中的20%。

如果把听课的内容加工整理成容易理解和记忆的笔记,就可弥补容易遗忘的不足。

笔记需记七大内容
学生应该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听和理解上,笔记需记七大内容:
1.老师列出的提纲,学生应该很清楚地知道,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老师所讲的内容一字不落地记下,所以只需记下老师列出的提纲。

2.老师强调的重点。

3.课本上没有而是老师补充的内容。

4.结合老师讲课的内容自己需要加强的部分。

5.记疑点。

对老师在课堂上讲的内容有疑问应及时记下。

6.记方法。

勤记老师讲的解题技巧、思路及方法。

7.记总结。

注意记住老师的课后总结,这对于浓缩一堂课的内容,找出重点及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掌握基本概念、公式、定理,融会贯通课堂内容都很有作用。

地理课堂笔记方法指导
时间:2010-01-29 03:13 来源:地理教师网作者:云中雪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地理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过程。

教师通过语言、图像和地理演示、将课本的地理知识转化为传输状态的知识体系;对于学生来说,不仅要用听觉接收教师的语言信息,而且要做到手脑并用,作适当的记录和绘图,通过多方的感知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1.课堂笔记的效益
学生听课的过程就是学习掌握知识的过程,适当地做些课堂笔记是提高课堂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

笔记的主要内容就是记教师的板书体系,而教师的板书则应是课本知识要点的归纳,随着学生记录的要点逐步增加,并成为区别于课本段落文字的新知识纲要,这个纲要便是教师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传递给学生的利于感知的知识体系。

可以设想,听课认真并善于思索的学生,笔记内容将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对上课不专心听课的同学,教师要求他们作笔记至少能起一种约束作用。

课堂笔记的效益还体现在课后的复习巩固上。

一个熟练的地理教师,在课内能较好地为学生析疑解难,抓住教学重点,这些在学生笔记里会有所体现。

学生课后复习,以笔记为线索,对照课文和地图,这对阅读能力较差的初中学生来说,无疑是巩固知识的有效办法。

因为教师在教学时,经常将课本所叙述的地理特征、地理成因等,化为简要的知识要点作为板书内容让学生记录。

2.指导学生作课堂笔记的途径
教师授课不仅传输知识信息,而且指导学生如何接收、容纳和归纳整理知识。

一节课,何时是让学生记笔记的最佳时期,这要因教材、因教学方法的不同而异。

根据我们的教学经验,讲解和板书可采用不同的方式,以不同的循环结构加以体现。

大致上有如下几种:
①板书→学生记录→教师讲解分析;
②教师讲解分析→板书→学生记录(或绘制示意图);
③教师讲解分析→指导学生看图(或集体朗读重点段落)→学生自行归纳(主要通过个别提问、教师评议)→板书→学生记录;
④学生阅读课文→教师提出问题(或设疑、反问)、指出归纳方法→学生自行理出要点→记笔记。

上述①和②是常用的循环结构。

先析书,能开门见山首先给学生明确的概念,然后逐一剖析;先讲解,就是教师通过学主已有的知识或教师向学生提供某些地理资料,经分析得出某个结论,然后板书归纳。

如果某些地理知识内容比较丰富,需要经过读图分析或详细懈说课文后,才能提挚要点找出规律,一般得采用③和④的循环结构。

如讲解我国气温和降水特征时,应先解说:什么是气温?我国气温季节特点怎样?为什么可以用一、七两月气温状况来说明冬夏气温特点?如何观察等温线图等等。

这实际上是为归纳我国冬夏气温并分析特点作准备。

最后,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读出气温分布图的特点,并作出笔记要点。

又如,青藏高原的地形特征(第十一章“青海、西藏”),教师要求学生按照地势状况、地表形态、山脉走向、冰川的分布等几方面内容阅读有关课文,并在书上划出上述要点的具体内容,通过提问和简要
评议,最后教师板书:①世界上海拔最高、最年轻的高原;②地表波状起伏(尤其藏北高原);
③高原上山脉呈东西走向;④冰川广布,为大河发源地。

这些要点归纳是在学生集体参与下得出的,他们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心理上也感到快感,效果就比较好。

学生笔记的基本内容学生的笔记内容不宜过多过杂,应简明扼要,便于记忆。

一般内容是:①本节课的主要知识要点,本章节的知识体系;②记忆教材的重点、难点和疑点;③绘制简要功地理略图、示意图;④在课本上适当批注或补充说明。

例如,无霜期、霜期、生长期和积温这几个概念关系密切,只让学生死背课文中的文字概念效果不佳,黑板上画出如下的示意图,就能化繁为简,变抽象为形象:
在课文上作些文字批注是培养和提高读书能力的重要途径。

又如,在有关新疆塔里木盆地的气候叙述的文字边上注上要点:
“盆地深居内陆,周围高山环绕,海洋水汽不易到达,干旱少雨,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很大,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


(原因)①②③
(气候特征)①②③
在地理课内坚持记笔记,是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通过较长时间的训练,听记能力、书写速度、归纳综合的能力都会有明显长进。

原文地址:/dlsk/10118.html。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