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5浙江大学植物学乙思考题

2015浙江大学植物学乙思考题

2015-2016年植物学乙试题
一、问答题:
1.试述双受精的过程及生物学意义。

过程:花粉管进入胚囊后,其内容物包括两个精子和一个营养核等,由小孔释放到卵细胞与中央细胞之间的位置,两个精细胞中的一个与卵细胞融合形成受精卵(合子),另一个与中央细胞的极核(或次生核)融合形成初生胚乳核,这种受精现象称为双受精,是被子植物有性生殖特有的现象。

意义:1.恢复了植物体染色体数目,保持了物种遗传性的相对稳定;2.受精形成的后代常出现新的性状,丰富了遗传性变异性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3.精子与极核融合形成三倍体的初生胚乳核,发育为胚乳,结合父母本遗传特性,作为营养被胚吸收利用,后代的变异性更大,生活力更强,适应性更广。

所以,双受精作用不仅是植物界有性生殖的最进化、最高级的受精方式,是被子在植物界占优势的重要原因,也是植物遗传和育种学的重要理论依据。

2.列表说明花药的发育及花粉粒形成过程。

形成过程
花药花药在发育初期,构造很简单,外围是一层表皮细胞,内为一群形态相似的幼嫩细胞。

不久,由于花药四个角隅处的细胞分裂较快,使花
药变成四棱形。

以后,在每个棱角处的表皮内方出现一到多列孢原细
胞,其细胞较大,核也相对较大,细胞质较浓。

小麦等植物,在每一
棱角处只有一列孢原细胞,故在幼嫩的花药的切片上,只能见到4个
孢原细胞。

以后,孢原细胞进行一次平周分裂,形成内外两层:外层
称为周缘细胞,内层称为造孢细胞。

周缘细胞继续进行平周分裂和垂
周分裂,自外向内逐渐形成药室内壁、中层和绒毡层。

这几层细胞和
表皮一起构成花粉囊的壁。

造孢细胞一般经过几次分裂形成花粉母细
胞。

花粉母细胞再经过减数分裂,逐渐发育成花粉粒。

花药中部的细
胞逐渐分裂分化形成维管束和薄壁细胞,构成药隔。

花粉粒
3.列表说明胚珠发育及胚囊形成过程,并绘简图说明蓼形胚囊的组成。

4.指出高等植物各门首先出现的进化特征及其意义所在。

5.常见的被子植物分类系统有哪些(请列举至少4个)?我们教材采用的是什么系统,该系统将被子植物分为哪几大类群?(8分)
6.简述蔷薇科分亚科的依据及各亚科的主要区别和代表植物。

7.试述葫芦科、百合科、木兰科、茄科、毛茛科、十字花科、伞形科、唇形科、菊科、豆目三亚科、禾本科植物的识别要点。

三、名词解释
聚合果,聚花果,花程式,中轴胎座,侧膜胎座,子房下位,双名法,单体雄蕊,聚药雄蕊,合蕊柱,孢子囊群,异型叶,接合生殖,世代交替,原丝体和原叶体,总状花序、穗状花序、聚伞花序
三、判断题(正确为+,错误为-)
1.一般来讲,在植物生活史中,配子体是单倍体,孢子体是二倍体。

+
2.在蕨类植物的生活史中,只有一个能独立生活的植物体,即孢子体。

-蕨类植物的配子体大多能独立生活。

3.从苔藓植物开始,植物就有了“根”、“茎”和“叶”的分化现象。

-
从蕨类植物开始。

4.地衣是细菌和藻类组成的共生复合体植物。

-
地衣是藻类和真菌共生的复合体。

5.严格来讲,藻类不是系统分类上很自然的类群,但根据其所处的地位及相互之间的共同点,作为一个类群予以研究是比较合理的。

+
6.衣藻的运动和硅藻的运动都是由于具鞭毛的缘故。

硅藻的营养细胞没有鞭毛,但是生殖细胞有。

7.在一些蓝藻的藻丝上常有异形胞,它的功能是进行光合作用和营养繁殖。

作用是固氮和营养繁殖。

8.蓝藻门植物和红藻门植物含有藻胆素。

+
9.裸子植物比蕨类植物进化,而裸子植物的颈卵器却更为退化。

+
10.裸子植物无柱头、花柱,花粉不必萌发即可抵达胚珠,所以不形成花粉管-
裸子植物配子体简化,出现花粉管。

11.裸子植物的雄配子体只具一个精子,所以不能进行双受精。

-
分裂成两个精子,但是还是不能双受精。

12.银杏的外果皮肉质。

-
银杏是裸子植物,没有外果皮,外种皮肉质。

13.冷杉不属于杉科,水松不属于松科,竹柏不属于柏科。

+
14.罗汉松种子下方紫红色的膨大部分为种托。

+
15.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具颈卵器,裸子植物是颈卵器植物,而买麻藤科植物虽无颈卵器却仍属裸子植物。

+
16.真蕨亚门植物的孢子囊均为薄囊性发育(-)。

有些为无囊群盖。

17.柏科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叶、珠鳞对生或轮生,水杉有此特征,却被置于杉科()。

+
18.木犀科具有二强雄蕊,玄参科具有四强雄蕊,二科易于区别()。

-
木犀科只有两根雄蕊,玄参科有4根雄蕊但是2强。

19.花部3基数是单子叶植物的重要特征。

但双子叶植物中也有几个科花部为三基数()。

+
20.被子植物各种性状中,落叶比常绿原始,无限花序比有限花序原始()。

-常绿比落叶元始,
四、填空
1.苔藓植物的孢子体主要由基足、孢蒴和蒴柄三部分组成,蕨类植物的孢子体主要包括根、茎和叶。

2.地衣植物依据外部形态分为壳状地衣、叶状地衣和
枝状地衣三种类型,根据内部构造分为同层地衣和异层地衣
两种类型。

3.真蕨亚门植物的孢子囊通常生在叶的背面;水生蕨类孢子囊群通常生在特化的孢子果。

4.水绵藻体形态为丝状体,核相为1N,细胞中载色体为
螺旋带状,有多数的蛋白核纵列于载色体上,光合作用产物为
淀粉,有性生殖为接合生殖,生活史中无交替。

5.硅藻分裂数代后以产生复大孢子的方式恢复其体积大小。

6.裸子植物具多胚现象。

多胚现象可分为简单多胚现象和裂生多
胚现象两类。

7.裸子植物通常可分为苏铁、银杏、松柏、和买麻藤四纲。

8.苞鳞与珠鳞的离合情况是区分松、杉,柏三科的主要依据之一,即
松科为珠苞分离杉科为珠苞半合生,柏科为珠苞完全合生。

9.一种植物完整的学名是由属名、种加词和命名人
三部分组成的。

10.菊科的主要特征为头状花序,聚合5雄蕊,心皮2个,子房下位,果实为瘦果。

11.裸子植物的大孢子叶在银杏中特称为珠领,在红豆杉中称为
珠托,在松柏类中称为珠鳞。

12.十字花科的主要特征有十字型花冠,四强雄蕊,角果.
13.下列各科的鉴别性特征是:蓼科托叶鞘,菊科头状花序、聚药雄蕊,
樟科花药瓣裂,山毛榉科壳斗兰科合蕊柱14.唇形科的子房4室,果实为小坚果;玄参科的子房2室,果实为蒴果。

15.指出下列特征为哪一科植物所具有:花药瓣裂樟科,聚药雄蕊菊科,合蕊柱兰科,壳斗山毛榉科,托叶鞘蓼科,双悬果伞形科。

16.植物界从苔藓植物门开始出现胚,从蕨类植物门开始出现维管组织,从蕨类植物门开始出现真根,从被子植物门开始出现果实。

17.植物学名中,门的词尾是phyta,目的词尾是ales,科的词尾是aseae。

18.被子植物胚乳的核相为3N,而裸子植物胚乳的核相为1N。

19.具蝶形花冠、二体雄蕊、荚果的是蝶形花亚科,具头状花序、
聚药雄蕊的为菊科,具副萼、单体雄蕊的为锦葵科。

20.唇形科的主要特征是茎4棱、叶对生、花序轮伞花序、
唇形花冠、二强雄蕊、4小坚果。

21.芸香科的主要特征是叶具透明油点,果实为柑果。

22.指出下列植物所属的科:人参属五加科,绞股蓝属葫芦科。

23.蕨类植物门一般分为五个亚门,即松叶蕨、水韭、石松、楔叶蕨、真蕨。

24.藻类植物中光合色素具有藻红蛋白和藻蓝蛋白的藻类为蓝藻门
和红藻门。

25.按照APGⅢ系统,通常将被子植物分为双子叶古草本群、
单子叶植物群、
真双子叶植物群、木兰复合群
四大类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