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四章 跨文化交际能力PPT
第四章 跨文化交际能力PPT
• 这种情况在十几年后仍未好转。
• 跨文化交际能力本身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各国学者对这个 问题的讨论持续了半个多世纪。如何培养这种能力更是一个仁者见 仁、智者见智的论题。
• 不论什么情况,首先要理清一些基本概念是非常必要的。例如, 什么是跨文化交际能力,如何定义跨文化交际能力,跨文化交际能 力包含什么要素,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有哪些途径,在什么阶段应 该解决什么跨文化交际能力问题等。
•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比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我们自身的文化, 而且会让我们了解更多的西方文化,因此它对于促进中、西方的跨文化 交际非常有帮助。
• 同时,在具体的跨文化交际活动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文化定势”, 即对于某一社会群体的某种文化的一概而论,没有考虑个体差异或者是 具体交际情景。
• 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一定要全方位考虑它们 的文化内核的结构差异、传统文化的特征差异、宗教观念 的不同及其在语言中的具体表现,从而避免再犯文化定势 的错误,这就要求人们在跨文化交际中,具备较深厚的文 化功底,深刻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建立敏感的文化 差异意识。
• 跨文化交际能力(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与跨文化能力( INTERCULTURAL COMPETENCE) 是两个绝对不能等同的概念。
• 文秋芳(WEN 2004:175)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交际能力和 跨文化能力两个部分,在她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图表中,交际能力与跨文 化能力共同组成跨文化交际能力。交际能力包括语言能力、语用能力和 变通能力;跨文化能力包括对于文化差异的敏感、对于文化差异的容忍 以及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
• 归根到底,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熟练地运用目的语与不 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跨文化交际活动的能力。“学习一种外语不仅要 掌握语音、语法、词汇和习语,而且还要知道操这种语言的人如何看待 事物,如何观察世界;要了解他们如何用他们的语言来反映他们社会的 思想、习惯、行为,要懂得他们的心灵之语言,即了解他们社会的文化” (邓炎昌·刘润清:1989)。
族文化的人看作是其文化的传播者和协调人, 在与他们谈话、交往、工 作中学习他们的文化。
• 参加外族的文化活动也是一个帮助我们理解和欣赏其中所蕴涵文化 绝好的方式,在不同的文化活动中的亲身体验会转变和加深对外族文化 的认识。
• 最后,必须掌握外族的语言。无疑,这也是学习其文化最有效的方 法。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十分紧密,某个文化中的许多内容都反映在其语 言之中。在这个十分微妙而神奇的过程中,人们常不知不觉地超越了自 己看待客观世界的视角, 并将自己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 习俗文化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因国家、地区不同的地理位置和语言 文化背景,其各自的习俗均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趣味性。众所周知,习 俗文化现象是表面的生活风俗习惯和深层文化的统一体。
• 对比中西方的不同生活习俗及其背后的文化习俗差异,不仅可以提 高中西方跨文化交际者的交际能力,而且可以帮助语言学习者和跨文化 交际活动的参与者深刻理解所学习语言中的词语以及语法的形成过程, 从而更深刻地理解这种语言。
• 曹德明( 2011)…… • 庄智象等( 2011, 2012) …… • 1972年HYMES(海姆斯)提出…… • 杨盈和庄恩平( 2007)…… • 赵爱国和姜雅明(2003)则认为……
• 因此,结合教学实践,跨文化交际能力指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 为顺利完成交际所必需的,基于跨文化意识的语言能力、语用能力和 交际实践能力。其中,语言能力包括听、说、读、写、译等能力;语 用能力包括语用行事能力、语用推理能力、语用心理能力、语用文化 能力、语用语境能力等;交际实践能力包括语言交际实践能力与非语 言交际实践能力,强调语言规则和交际规则的转化。
• 1971年,社会语言学家HYMES(海姆斯)在继乔姆斯基提出 “语言能力”之后提出了“交际能力”这一概念。
• 交际能力是语言能力向跨文化交际过渡的中枢,是跨文化交际能力
的基础,没有交际能力,更本谈不上跨文化能力;而语言能力又构成了 交际能力的基础,没有扎实的语言知识基础,交际能力的培养就成了无 源之水,无本之木。
第二节 外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
2010 年颁布实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
纲要( 2010-2020 年)》明确提出,要“开展多层次、宽
领域的教育与合作,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要“培养
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
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
• 对于外语教育而言,对接国家的人才战略需求,突显国际化优势, 培养国际化外语人才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性。关于国际化外语人才的培 养,学者们从各个层面进行了阐述。
• 1965年,美国著名语言学家NOAM CHOMSKY(乔姆斯基) 提出了“语言能力”这一概念,他认为“语言能力指的是本族语者 对本族语这种语言的认识,是说话者和听话者内在的语法知识,是 一种比某种语言更抽象的知识体系或状态,这种知识结构本身能够 使说话人完成具体的听、说、读、写、译等语言运用活动。”跨文 化交际中的语言能力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基础,是衡量一个人跨文 化交际能力不容忽视的参数。
•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跨文化意识的形成和文化知识的建构是密 切相关的。
•
• 学习者在养成跨文化意识的基础上,掌握相关语言知识和文 化知识,培养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并在交际实践过程中通过文 化融入和策略培训等进一步提升跨 文化交际能力。
一、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局限性
• 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外语教学的目标已经是无可置 疑的问题。可是,在我们的实践教学工作中,的确存在着 一系列无法回避的问题。
• 如何在跨文化交际实践中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呢? • 首先要有跨文化意识, 要突破语言障碍, 进而认识、理解本
族文化和外族文化的特点以及文化的差异,并尊重其他文化,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1、增强本族文化意识
• 诸多的社会因素, 如受教育程度、经济地位和本族文化的认同感 和从属感等都会影响个人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 权衡其中,文化是 其中的首当其冲的决定因素。EDWSRDT·HALL(爱德华·霍尔) 曾指出,人类生活的每一个方面都与文化紧密相连, 并受其影响。
如何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 这个一个需要外语研究者和语言学习者不断进行深入而系统探索的 领域。基于上述的若干局限性,高一虹教授指出, 新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的培养模式应该有以下特点:
• ① 它以文化意识的培养为中心, 有对文化多元性的意识和对差异 的宽容态度, 对异文化共情能力,以及对自身文化价值观念及行为 方式的觉察和反省。这种文化意识能帮助学习者主动地获取深层 次处理文化知识的能力, 并在跨文化交际行为方面具有更多的灵 活性和创造性。
• 在某种程度上,这种文化错误往往比语法错误更难以接受。
•
• 据此,语言学习者一致认为,学习语言不能仅仅局限于语言系
统本身,而必须与所学语言的文化结合起来,增强文化意识和文化 敏感性, 进一步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 地球村的逐渐形成,世界各国的交往日 益密切, 各国之间的文化接触愈发频繁, 外语教学的目标也随之扩展 到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目标教学。
第四章 跨文化交际能力
• 在全球化的新形势下,各国家各民族间的交往日益频繁,一个全 球化的“地球村”已经渐露雏形。跨文化交流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人民 间一个普通的人际交往活动。
• 为了能从容应对跨文化交际活动,我们必须迅速提高跨文化交际 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和这个大趋势的需求。作为外语学习者和跨文化 交际活动参与者,我们需要越来越多的跨文化交际策略去融入和调和 跨文化交际。
•
• PERRY(佩里)和SOUTHWELL(索斯维尔)指出(2011: 455),许 多学者都对跨文化交际能力下过各种不同的定义,但其中唯一的共同 点是他们都承认“跨文化能力指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有效、恰当地 交往的能力”。
• SPITZBERG(施皮茨贝格2000:357))是这样界定跨文化交际能力: “跨文化交际能力广义地说可以理解为这样一种印象,即这一行为在 某一特定的语境中是恰当和有效的。”
二、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差异的重要性
• 跨文化交际学的创始人EDWARD HALL(爱德华·霍尔)认为, 了解外国文化交际方式的最好动力是激起一种活力和意识感——唯有 当体验到强烈的对比和差异才会产生兴趣,也就是说不同语言背景下 的文化对比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所学习语言的外国文化,从而顺利地完 成跨文化交际活动。
2、认识、理解外族文化
• 学习外族的文化知识有助于我们理解在跨文化交际中遇到的陌生的 价值观、信仰和行为。虽然这些知识不能保证我们准确无误地预见别 人的各种观念和行为, 但会给我们的深入思考提供方向上的指导。
• 首先,通过书籍、艺术和现代技术来学习; • 其次,尊重对方的文化的同时,向外族文化的传播者学习,把来自外
• 因而,全方位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保证跨文化交际活动得以 成功完成的首要条件。
• 据此,“跨文化交际能力”这个概念便进入了我们必须讨论 的范围。
•
•
• 为了体现它的至关重要性,本书将其单独辟为一个 章节,以期得到大家的关注。
第一节 文化与跨文化交际能力
• 许多语言学习者在掌握了一定的语言能力后能够应付自如地面对 外事活动,但在和NATIVE SPEAKERS (本国人)交际时,常会犯一 些文化错误而导致交际失败。
• 贾玉新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应包括基本交际能力系统、 情感和关系能力系统个、情节能力系统和交际方略能力系统。基 本交际能力系统主要是强调交际个体为达到有效交际所应掌握的 能力,主要是由语言能力、文化重态度和情感层面, 也包括认知层面, 特别是批判性地反 思能力。
• ③ 不限于目的语文化,而是通用于与任何文化(包括本国文化中亚 文化)成员的人际交往众所周知,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需要在外 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教学,文化包括以下三个方面:文化知识、情感 态度以及举止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