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脑水肿护理措施PPT课件

脑水肿护理措施PPT课件


7.躁动护理
-
9
护理措施
• 清理呼吸道低效 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部感染。病人的呕吐物、 分泌物、食物残渣可造成气道堵塞,必须清除口 鼻分泌物,勤翻身勤吸痰,必要时行气管切开。 认真做好口腔护理,保持室内清洁。注意加强呼 吸道雾化。
-
10
体液不足的危险
• 高热
1.每4小时监测体温,高热时至少应1次/4h,监测体温变化 并作好记录。待体温恢复正常3开后,改为1~2次/d。注意 发热类型、程度及经过,同时观察呼吸、脉搏和血压的变化
• 4)、促进脑血流灌注,改善微循环,降低血脑屏障通透性,可应用钙 离子通道拮抗剂如尼莫地平。
• 3、促进和改善脑代谢的功能 尼莫地平作为钙离子阻断剂有保护细胞
膜,阻抑钙离子进入细胞内的作用,胞二磷胆碱是卵磷脂在脑内生物
合成过程中的重要辅酶,而卵磷脂是神经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脑活
素、脑复康、都可喜等药物有促进细胞氧化还原作用,增加细胞能量,
5.尿细菌学检查的护理
-
11
•谢谢!
-
12
• 脑损害症状 常见的症状为癫痫与瘫痪症状加重,或因水质 范围扩大,波及语言运动中枢引起运动性失语。脑损伤后, 如症状逐渐恶化,应多考虑脑水肿所致。弥漫性脑水肿,可 因局限性脑水肿未能控制,继续扩展为全脑性,或一开始即 为弥漫性脑水肿,例如弥漫性轴索损伤。
• 颅内压增高症状 表现为头痛、呕吐加重,躁动不安,嗜睡 甚至昏迷。眼底检查可见视乳头水肿。早期出现生命体征变 化,脉搏与呼吸减慢,血压升高的代偿症状,如脑水肿与颅 内压高继续恶化则可导致发生脑疝。
2.降低体温,体温超过38.5C可遵医嘱给予相应的物理降温, 行降温措施30分钟后应复测体温
3.饮食护理 轻症者进清淡、富营养饮食。发热、全身症状
明显者应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消化道症状严重者可静脉补
液,同时注意口腔护理,必要时遵医嘱用止呕剂。
4.患者卧床休息,有谵妄、意识障碍时应加床栏或适当 约束。
加速脑细胞功能的修复。
-7Biblioteka 护理诊断• 脑组织灌注压增高:与脑出血,脑水肿有关
• 颅内适应能力下降:与脑出血、脑水肿有关
• 清理呼吸道低效:与长期卧床、意识障碍有关
• 有体液不足的危险:与呕吐、高热、应用脱水剂有关
• 受伤的危险:与活动障碍,肢体活动障碍有关
• 自理能力缺陷:与意识障碍,肢体活动障碍有关
脑水肿护理措施
门急诊输液室
-
张惠娟
1
脑水肿的病因
• 颅脑损伤 • 颅内占位性病变 • 颅内炎症 • 脑血管病变 • 脑缺氧 • 外源性或内源性中毒 • 脑代谢障碍 • 脑的放射性损害
-
2
脑水肿的病理生理机制
• 血管源性脑水肿 • 细胞性水肿 • 渗透压性水肿 • 脑积水性脑水肿
-
3
脑水肿的临床表现
• 其他症状脑水肿影响额叶、颞叶、丘脑前部可以引起精神障 碍,严重者神志不清、昏迷。颅内压增高也可引起精神症状。 有时体温中度增高,脑水肿累及丘脑下部,可引起丘脑下部 损害症状。
-
4
辅助检查
• 根据疾病的临床表现和过程 脑水肿多继发于原发疾病, 如在短时间内临床症状显著加重,应考虑局限性脑水肿, 乳沟病人迅速出现严重颅内压增高症状,昏迷,多为广泛 性或全脑水肿。应用脱水治疗,如出现利尿效果,且病情 也随之改善,也表明存在脑水肿。
• 肢体活动障碍:与左侧外囊区脑出血有关
• 舒适度改变:与活动障碍有关
• 功能障碍性悲哀:与肌力下降有关
• 潜在并发征:再出血、脐疝- 、压疮
8
护理措施
• 脑组织灌注压增高
1.体位床头抬高15-30度。有利于静脉回流,减 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2.呼吸道护理
3.皮肤护理
4.口腔护理
5.尿道口护理
6.眼部护理
• 颅内压监护 颅内压监护可以显示和记录颅内压的动态变 化,如颅内压升高,从颅内压曲线结合临床过程分析,可 以提示脑水肿的发展与消退。
• CT或MRI CT或MRI扫描时直接提示脑水肿的最可靠诊断
方法,CT图像所显示的征象,在病灶周围或白质区域,
不同范围的低密度区,MRI在T1或T2加权像上,水肿区
• 2、脑水肿与颅内高压的治疗
• 1)、脱水治疗,根据病情,选用脱水药物,目前常用20%甘露醇、速 尿。可辅以浓缩血清白蛋白,脱水降压效果好。
• 2)、梗阻性脑积水导致脑积水性脑水肿,行侧脑室持续引流,减少脑 脊液量,达到减压和清除脑水肿的目的。
• 3)、对脑细胞损害应用激素等药物,大剂量应用激素尚缺乏统一意见。 自由基清除剂有一定治疗作用。
为高信号,较之CT扫描结果- 更确切。
5
脑水肿治疗方法
• 手术治疗
-
6
脑水肿治疗方法
• 其他治疗
• 1.改善脑缺氧时防治脑水肿的重要措施 首先要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出 现低氧血症与高碳酸血症时,需采用辅助呼吸,控制性通气。临床常 见颅脑外伤病人持续昏迷,当即进行气管切开,充分给氧,解除脑缺 氧后,病情多好转,如不及时解除缺氧,其治疗也难以发挥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