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护理学诊断及措施
2、按医嘱服用抗癫痫药,严格遵循服药时间及药量,不可自行停药或减量。酌情运用镇静剂。防止癫痫发生。
3、床边备开口器、牙垫,防止癫痫发作时舌咬伤。上床栏,防坠床,做好安全护理。
4、发生癫痫时,立即以牙垫垫在上下臼齿之间,头偏向一侧,加大氧流量,保持呼吸道通畅,不可用力强按抽搐肢体,防止骨折。
九、舒适的改变:头痛
3、长期留置导尿者应定期更换导尿管,普通导尿管一周更换一次,气囊导尿管一月更换一次。
4、防止尿液逆流,及时排放尿液,一般每日排放2次。每次放尿后应用酒精棉球消毒储尿袋放尿口,然后拧紧。要防止尿液中尿盐堵塞尿管,病人翻身、下床、搬动时,尿袋不得高于耻骨联合(膀胱水平)处。
5、不主张使Leabharlann 含消毒剂或抗菌药物的生理盐水进行膀胱冲洗或灌注来预防泌尿道感染,但当有血块、黏液或尿液浑浊导致阻塞时,可用生理盐水进行膀胱冲洗。
3、保持呼吸道通畅。
4、预防继发性损伤。⑴以床栏、约束带保护病人,防止坠床。⑵吞咽、咳嗽反射障碍时不可经口喂饮食,以免引起吸入性肺炎、窒息。⑶病人眼睑闭合不全者,以氯霉素眼药水滴眼每天3次,四环素眼膏涂眼每晚1次,并以眼垫覆盖患眼,以免发生暴露性角膜炎。
5、做好生活护理。⑴参照本病"躯体移动障碍"中的相关内容。⑵随时更换尿湿、渗湿的床单、床裤。 ⑶翻身时注意保持肢体功能位置。
6、尽可能缩短留置导尿的时间。
7、注意手卫生,接触尿引流之前应先洗手。
8、如要留取尿标本,可从集尿袋采集,但此标本不得用于病原学检查。
9、每天评价留置导管的必要性,尽早拔除导管。
护理诊断
护 理 措 施
七、潜在并发症--上消化道出血
[相关因素]应激性溃疡。
1、密切监测血压和脉搏,观察血压的动态变化,必要时记录出入水量。发现出血或休克表现,及时通知医师,并配合抢救。
⑷鼻饲。
⑸气管切开或有气管插管
1、取侧卧位或平卧头侧位,抬高床头。
2、指导病人缓慢进食;喂食时,不要催促病人,宜予糊状食物,健侧喂入。餐毕喂数口温开水,使口内残留食物吞食干净。
3、将食物和药物压碎,以利吞咽。
4、指导病人使用吸水管饮水。
5、必要时鼻饲流质饮食,进食前要先证实胃管在胃内后方可注入食物。
5、降温过程中应注意:⑴醇浴时禁擦前胸、后颈及腹部,以免反射性心跳减慢;酒精过敏者,不可醇浴。⑵醇浴时头部置冰袋,足部置热水袋。⑶热水袋,冰袋应以双层棉布或双层布套包裹,每半小时更换1次部位,防止烫伤、冻伤。⑷随时更换汗湿的衣被,保持床单干燥,防止病人受凉。
6、鼓励病人多饮水,进食清淡、易消化、高热量饮食,以补充机体消耗的热量和水分。
十、体温过高
[相关因素]
⑴伤后头皮、颅内感染。
⑵中枢体温调节失常。
⑶继发肺部、泌尿系感染。
1、监测病人体温,每1-4小时1次。
2、体温>38℃以上,即采取降温措施。⑴ 体温38-39℃时,予以温水擦浴。⑵体温>39℃时,以30%-50%酒精200-300mL擦浴,置冰袋于大血管处,头部置冰帽。⑶夏季可用电扇、空调降低环境温度,必要时撤除棉被。⑷降温毯持续降温。⑸物理加药物降温:冰盐水200mL+APC 0.42保留灌肠或灌胃。
护理诊断
护 理 措 施
四、清理呼吸道低效(无效)
[相关因素]
⑴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或呼吸机的作用,使咳嗽、排痰受到限制。
⑵因意识障碍而不能自行排痰。
⑶后组颅神经损伤致咳嗽反射障碍。
⑷卧床使痰液淤积。
1、鼓励并指导清醒病人咳嗽、排痰。
2、保持病室清洁、维持室温18-22度、湿度50%-60%,避免空气干燥。
7、加强口腔护理,及时翻身。
十一、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相关因素]
⑴意识障碍,不能进食。
⑵高热,致代谢增加。
⑶缺乏营养知识。
⑷伤后机体修复,需要量增加。
1、评估病人的营养状况,教会病人或家属有关营养知识。
2、根据病情设计合理的膳食结构,向病人或家属推荐食物营养成分表和热量要求。
3、尽量选择适合病人口味的食物,鼓励病人少食多餐。
4、加强脑脊液外漏的护理:(1)密切观察脑脊液漏部位、色、量、气味,并做好记录。(2)抬高床头30°-60°,使脑组织移向颅底而封闭漏口。(3)及时清除鼻腔、耳道血迹及污垢,防止液体逆流。 (4)定时以盐水擦洗耳道、鼻前庭,然后以酒精消毒,勿填塞和冲洗。(5)不经鼻吸痰、插胃管,以免导致逆行感染。(6)避免咳嗽、喷嚏等高压气流的冲击,以免加重漏口损伤。(7)勿用力排便,以免颅内压升高,使空气逸入颅内,引起感染。(8)口腔护理,每天3次,以防止经口腔造成颅内感染。(9)监测体温,每6小时1次,直至脑脊液漏停止3天后,及时了解是否有颅内感染。
4、意识障碍病人,伤后24小时鼻饲流质饮食。
5、对长期卧床病人及可能带鼻饲出院的病人,教会家属鼻饲流质的喂养方法及注意事项。
6、监测病人体重,每周1次。
7、遵医嘱检查血红蛋白、白蛋白、血清钙,并追查检查结果,以指导治疗。
十二、有误吸的危险
[相关因素]
⑴吞咽神经受损。
⑵意识改变。
⑶咳嗽和呕吐反射降低。
6、监测大便的性质、颜色、量,进行大便潜血试验检查,及时发现有无潜血。
7、观察病人有无头晕、黑便、呕血等失血性休克表现。
8、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
9、做好饮食指导:急性出血期应禁食,恢复期应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及含粗纤维多的食物。
八、潜在并发症—癫痫
[相关因素]中枢神经系统病变致大脑皮质异常放电
1、密切观察有无癫痫再发作。如有发作应及时通知医生予以处理,并记录抽搐的时间、程度。
5、遵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
六、潜在并发症—泌尿系感染
相关因素:
⑴长期卧床。
⑵机体抵抗力下降。
⑶留置导尿管。
1、留置尿管要保持引流通畅,防止受压、扭曲、堵塞或脱落。要保证引流位置正确,可以固定在床边或轮椅旁,引流管、集尿袋不能接触地面以防污染。
2、封闭的集尿器只在必要时打开,打开之前先碘伏消毒连接处,并定期更换引流管和集尿袋,置管1周以内集尿袋更换1次为宜,若有尿液性状、颜色改变,须每天更换。
2、嘱病人绝对卧床休息,采取平卧位,安慰病人,使其消除紧张心理,保持安静。
3、迅速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给予补液。
4、准确及时执行医嘱,给予止血药物治疗,必要时输同型血。
5、及时清理血迹和倾倒胃肠引流物,保持床单整洁和病人皮肤清洁,及时更换干净的衣物,并协助生活护理,关心病人,满足病人的基本生活需要。
常见神经内外科护理诊断及措施
护理诊断
护 理 措 施
一、脑组织灌注异常
[相关因素]与脑出血、脑梗塞、脑水肿、颅内高压等因素有关
1、保持室内安静。
2、抬高头部15°~30°,头、颈安排呈一直线,不要压迫、扭转颈静脉。如病人有休克
情况予采取休克体位。
3、避免增加胸内压或腹内压的因素。
4、预防血压突然变化过大:正常情况下,动脉压上升颅内压也会受人体自动调节机能的
8、修剪病人指甲,必要时给病人戴手套,防止抓伤。
9、消除造成病人躁动的诱因:⑴积极处理脑水肿和颅内高压。⑵及时翻身,防止肢体受压,使病人体位舒适,并注意保暖。⑶尿潴留病人,用手掌环形按摩下腹部、开塞露塞肛等物理刺激使其排尿,必要时可采用导尿术解除尿潴留。
3、降温30分钟后复测体温并记录。
4、经上述处理,体温仍不下降者,可用冬眠低温疗法降低体温:⑴用药前注意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如有脉搏过快、呼吸减慢、血压偏低,应报告医生更换药物。⑵用药半小时后配合使用物理降温。⑶降温速度不宜过快。⑷定时测体温并观察全身情况,降温以肛温32-34℃为宜,以免发生并发症。 ⑸病人出现寒颤、鸡皮疙瘩、肌紧张时,应暂时撤除冰袋,待加用镇静剂后再用。⑹由于机体代谢率降低,胃肠功能减弱,一般不从胃肠进食,液体输入每天不宜>1500mL。⑺冬眠低温治疗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为3-5天,以防肺部感染、冻伤、褥疮等并发症发生。⑻停止冬眠治疗时,应先停物理降温,并为病人盖上被褥,使体温自然回升,必要时以热水袋复温或遵医嘱使用激素等药物。
五、潜在并发症--颅内感染
相关因素:
⑴头皮损伤使屏障功能破坏。
⑵开放性颅脑损伤。
⑶脑脊液外漏。
1、指导并协助病人做好下述预防感染的措施:(1)控制探视人数和次数。(2)勿自行抬高引流袋,防止引流管脱出。(3)脑脊液外漏时不可强行填塞。
2、保持头部敷料干燥,随时更换渗湿的敷料,头下铺无菌棉垫。
3、密切观察体温、意识、瞳孔变化,及早发现颅内感染征象。
3、密切观察病人呼吸、面色、意识、瞳孔变化每0.5-1小时1次。
4、监测体温每4小时1次。
5、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脑缺氧。⑴随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呕吐物。⑵翻身时予以拍背,以使呼吸道痰痂松脱,便于引流。⑶吸痰前先吸入纯氧或过度通气,每次吸痰时间<15秒,防止脑缺氧。⑷痰液粘稠时,遵医嘱气管内滴药每小时1次,气道湿化或雾化吸入每4-8小时1次,必要时行气道冲洗,以湿化痰液。⑸意识障碍、吞咽咳嗽反射障碍者,备气管切开包于床旁。⑹气管切开者,注意无菌操作,做好气管切开术后护理。⑺给鼻饲流汁病人喂饮食时抬高床头,进食1小时内不搬动病人,防止食物反流入气道。(8)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雾化吸入和湿化给氧,降低分泌物的粘稠度。
8、降低体温:头部外伤的病人因脑组织水肿或颅内血块的压迫,使体温控制中枢调节失调,为了减少代谢需要,所以必需提供一些降低体温的护理措施。
二、有颅内压升高、脑疝的危险
[相关因素]
⑴脑水肿,使脑体积增大。
⑵继发性颅内出血。
⑶脑缺氧,造成脑水肿。⑷护理不当,造成颅内压升高。
1、急性期病人绝对卧床休息,除呼吸、进食、排泄外,其他活动需严格禁止。抬高床头15°—30°。
[相关因素]颅内出血、水肿。 颅内压增高。
1、安慰病人,消除其紧张恐惧心理,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