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潮教学设计
本课的内容。 老师接着上一环节导 入《望海潮》后,以 衔接恰当的语言导入 今天上课的方式(鉴 赏这首词的方法) “现在请同学们齐读 一遍本词,东南形 胜,三吴都会,钱塘 自古繁华,起...” 用多媒体课件导出
“炼字” 待学生读完后,讲解 什么是炼字,分析炼 字名篇,要求学生找 出本词中“炼”的好
的字
贴切生动地表现人或事物。古人作诗,常常出现“吟安一个字,捻断
数茎须”的意境。
本次课就是在柳永的《望海潮》这一词中找出用的叫人拍案叫绝
的字来给学生分析讲解。
教
讲授法
学
演示法
方
法
探究法
教
黑板、粉笔
学
多媒体教学课件
媒
体
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阶段 时间控制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阶段
内 人,他是词史上第一个大量创制慢词的词人,他是婉约词派的创始
容 人,而本节课要学的这首词《望海潮》一反柳永惯常的风格(即婉约
分 词风),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
析 的繁荣、壮丽景象,可谓“承平气象,形容曲尽”(见陈振孙《直斋
书录解题》)。这首词,慢声长调和所抒之情起伏相应,音律协调,
标 过程与 2.运用联想和想象,理解词的意象,感悟词的意境美 ;
方法 3.学会运用炼字的手法鉴赏诗词,根据语境揣摩特别字句的
运用,尽力达到诗词的意境美。
1.使生感受词的魅力,加强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
情感态 灵。
度价值 2.感受宋初杭州物阜民丰的盛景,养成高尚的审美理想和高
观
雅的艺术趣味。
3.培养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让学生参 与到课 堂,真正 体现其课 堂的主人 的角色。
教学阶段 时间控制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主题教学 阶段
30 分钟
从全词的 分析中分 析学生找
出的 “怒” “列” “竞” “清”这 几个字
老师:“好的,同学 们找的很不错了,这 几个字都很有代表 性,现在我们从词里 面去体会这些字的奥
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现代社会要求人们思想敏锐,富有探索精神和创新能
力,对自然、社会和人生具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高中学
生身心发展渐趋成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文
化积累,促进他们探究能力的发展应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
课程理念
要任务。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 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
..
..
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
..
..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
教
.
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
学
.
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内炼字Biblioteka 容炼字,修辞方法之一,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
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其目的在于以最恰当的字词,
妙。” 然后老师从头开始讲 解本首词,以一个宏 观的角度来逐句理解
词所表达的意境 所选的字为:怒、
列、竞、清。 1、讲到“云树绕堤 沙,怒涛卷霜雪,天 堑无涯。”这句是将 “怒”字着重讲。 老师:“好,讲到这 我们来看一下刚才同 学列出的第一个字— —怒” “同学说怒字用的 好,那好在哪?谁来 说一下?” 2、讲完这句又接着 往下讲,讲到“市列 珠玑,户盈罗绮,竞 豪奢”这句时,着重 讲“列”、“竞”两
认真聆听老 师的讲解 当老师问道 每个字为什 么用得好的 时候,根据 自己的想 法,举手回 答老师的问
题
宏观的讲 解本词, 在恰当的 时候巧妙 地讲解关 键的字, 传授鉴赏 知识,训 练学生的 鉴赏能力
结课阶段 4 分钟
结束这次 课
“好,今天的词就讲 到这,现在请同学们 拿出一张五元的纸 币,没有的同学和别 人看一下,再看一下 这张五元的纸币背面 的风景是哪?” 回答后 “那么,为什么这些 地方会被选在人民币 上呢?为什么我们的 黄果树,我们的花 溪、我们的百里杜鹃 没有被选上,我们要 怎样才能选上,你们 又要做什么呢?好, 请大家下去思考一 下,下节课你们告诉 我答案。
拿出纸币, 跟随老师提 问观察纸 币,并回答 老师的问题 预设回答: 杭州西湖的 三潭印月。
翻开课本, 倾听老师的 课,大声齐 读《望海潮》 倾听老师讲 解,按老师 要求,根据 自己的认 知,找出本
词词人 “炼”的字
有哪些
通过身边 的事物导 入上课内 容,自然 融洽的将 学生带入
课堂
直接将本 课的上课 和学生的 学习方式 告诉学 生,对其 造成冲 击,激起 学习兴 趣,找字 是将学生 融入课堂
情致婉转,是柳永的一首传世佳作。这一课对学生领悟并掌握宋词鉴
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高二学生在小学初中及高中必修课以及选修一“唐诗之旅”之中 学 学过相当数量的诗词,有了一定的感性积累,初步了解了诗词的特点 生 及鉴赏诗词的方法,但基本上还停留在对某一具体的诗词的理解上, 分 未能经过归纳总结而上升为鉴赏评价的能力。 本次课要学习的这首 析 词,就可以弥补学生的这一不足。将结合学生的特点,以点带面的形
自我发展的需要。要使学生掌握语言交际的规范和基本能
课程理念
力,并通过语文应用学生养成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 度。
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文学艺 术的鉴赏和创作是重要的审美活动,科学技术的创造发明以 及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都贯串着审美追求。未来社会更崇 尚对美的发现、追求和创造。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 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 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
互动阶段 2-3 分钟
老师引导 学生找出 本词中主 要“炼”
的字
老师提问:“好,同 学们,我们刚才体会 了这首词,现在有哪 一位同学愿意和我们 分享一下他认为用的 拍案叫绝的字呢?” “很好,再来一位, 也给大家找几个。” 老师同时将这些字写
在黑板上
同学相继回 答老师问 题,说出自 己认为用得 好的字。
3. 在引导学生的时候,发现所用的方法还是太陈旧,传统的讲授法学生 已经不太喜欢,应该加入一些接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东西来启迪他们的 思想,比如流行歌曲,电影等。
4. 在教学中还发现,心理学的知识在教学设计中很重要,特别是学生分 析这一块,只有对他们的心理状况有一个具体的了解,教学设计才能 真正的体现学生主体。
教学年级 教学科目 教学内容 教学时数 课型 授课教师
教案
教学基本设计
高二中年级 语文
望海潮 一课时 新授课 杨义、王敏、杨欢欢、林罗楠、孙树村
新课程标准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 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
高中语文课程,应注重应用,加强与社会发展、科技进
步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以适应现实生活和学生
字。 前面我们分析了怒 字,现在我们又来看 一下“列”和“罗” 这两个字好在哪?
认真聆听老 师的讲解 当老师问道 每个字为什 么用得好的 时候,根据 自己的想 法,举手回 答老师的问
题
宏观的讲 解本词, 在恰当的 时候巧妙 地讲解关 键的字, 传授鉴赏 知识,训 练学生的 鉴赏能力
教学阶段 时间控制 教学内容
主题导入 阶段
2 秒-3 分 钟
3 分钟
导入本课 要讲的内 容——柳 永的《望海
潮》
上一环节 导入柳永 的《望海 潮》后,接 着老师就 直接说出 本节课我 们鉴赏这 首词的方 式是从 “炼字” 的角度进 行,同时 导入炼字 的概念。
老师让学生拿出一张 一元纸币,问学生 :“同学们,请看一 下纸币的背面,看一 下有没有人知道这是 哪?有没有同学去过 这个地方呢?” 待学生回答后引入杭 州西湖,进一步引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主题教学 阶段
30 分钟
从全词的 分析中分 析学生找
出的 “怒” “列” “竞” “清”这 几个字
1、然后又接着讲, 到下阕讲第一句: “重湖叠巘清嘉”的 时候又着重讲“清”
字。 “讲到这,我们再来 看一下这个“清” 字,有人说是清香, 有的人说是清丽,那 你是怎么看的的,我 们的同学们。” 讲完这些后又以开始 的方式将词讲解完, 最后来总结。
第四届学生教学技能竞赛
教学设计
学
院
教育科学学院
参赛组别
高中文科组
课程名称
望海潮
指导 教 师
张翔
冯寅
参赛队成员 杨义、王敏、杨欢欢、林罗楠、孙树村
贵州师范大学教务处制
2013 年 5 月 日
目录
1.教案 ..................................................... 1-8 2.学案 .................................................... 9-15 3.选用教材封面复印件 .....................................16-18
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
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
本词的讲授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培养学生的审美与探 究能力。
1.了解作者,掌握诗词的诵读技巧。? 知识与
2.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中壮阔优美的意境。 教 技能
3.认识并掌握炼字的手法 学
目
1.反复吟咏,感受词的音律美;
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宋仁宗朝景佑进士,
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
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与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