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故事教学法的分类

浅谈故事教学法的分类

浅谈故事教学法的分类
作者:司徒愿
来源:《新教育时代·学生版》2019年第14期
摘要:在中职数学课堂教学中,使用故事教学法可以激发中职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让中职生产生主动积极的学习意愿,有利于学习的成功。

同时,使用故事教学法还可以开拓中职生的数学思维,提高中职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他们的数学素养,甚至还能激发中职生的爱国热情及培养中职生正确的世界观。

关键词:故事教学法教学法分类
随着教育研究的发展,国内关于课程与教学方面的改革研究取得了很多成果,围绕教和学的成效,解决过去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涌现了大量新理论和实践研究,存在巨大的应用价值。

最近的研究主张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兴趣和与能力为一体的核心教育价值观。

故事教学法作为实用性强的教学策略得到推广,对于活跃学生思维,产生积极课堂互动,改观数学课堂的沉闷、僵化的局面。

在此,笔者根据其原有的含义以及分类,根据本身的教学经验、积累的相关知识和收集的资料,给此法赋予了新的定义和分类。

一、故事教学法的解释
故事教学法存在不同的解释和理解,但基本都是基于吸引学生注意力,帮助学生理解的教学研究。

数学课是逻辑性比较强的课程,上课教师在课堂上根据教学大纲要讲授的数学内容,适度穿插些相關的简明、短小故事,帮助学生理解所讲内容,或者通过微课动画形式把授课内容传授给学生,这样极大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进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听课兴趣,活跃学生思维,从故事中悟到数学的逻辑推理,掌握大纲知识技术。

简而言之,所谓故事教学法,就是让学生在故事情境中学习数学。

[1]
二、故事教学法的分类
运用故事教学法的形式多样,根据其功能,笔者认为可以把其分为五类:数学故事导入新知法,数学故事解释难点法,数学故事启发思维法,数学故事小结知识法以及数学故事贯穿内容法。

在笔者使用故事教学法的过程中,收集了很多在课堂上使用的数学故事,并用表格形式附在本论文后面,以供其他一线中职数学教师参考使用。

[2]
1.数学故事导入新知法:顾名思义,就是运用趣味数学故事或者是与教材内容的有关的数学史故事来进行导入新学的概念或数学知识的方法。

一般的上课情况下,中职生在刚开始上课的几分钟内,还没有把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来,如果教师直接就开门见山地讲解新的知识,肯定很难会吸引他们的注意,很难调动他们的学习的积极性。

但是,如果能够以数学故事为切入点,就能够给他们一个强烈的刺激,由课外的兴奋状态转移到学习数学的最佳精神状态上来,
就能够激发他们的上课学习兴趣。

例如:在笔者讲解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前,引用高斯快速计算出1+2+…+100等故事引起中职生的学习兴趣,并根据此故事设置悬念型的问题,来进行下一步的教学活动。

由笔者在实施此法的教学实验中,深刻地体会到使用此法进行新知识的导入会使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有显著性的提高。

2.数学故事解释难点法:一般地,有些数学内容很有难度,如果教师只是纯理论地解释和讲解,不仅很难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还会使中职生丧失了学习数学的信心。

如果在此时,适当地引入一些浅显的故事事例来加以解释说明,就能化难为易,这样还可以促进中职生对此内容的进一步学习和探究,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举例来说,在中职数学课本内容中关于集合运算,涉及集合的交集与并集的符号表示,这两符号表示的含义让学生死记硬背极容易产生混淆,课堂中特意在此处插讲“交”和“并”两字古时候的写法,从而加深中职生对∩、∪的印象,如下图所示。

3.数学故事启发思维法:利用数学故事去启发中职生的数学思维,提高中职生的数学能力,从而激发中职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思维是数学的灵魂。

”培养中职生的数学思维比掌握数学知识更重要,因为数学知识的再现与应用都来源于数学思维。

正如大家所熟知的历史故事“司马光砸缸”,通常人们的思维都是让“人离开水”,要是无法把落水的小孩救出来,就无计可施了。

但是,司马光却能够想到让“水离开人”,把缸砸破让水流出来,成功救出了这个小朋友。

在这里,司马光就运用了逆向思维的方法,使这个历史故事经久不衰地传遍了千家万户。

在课堂上,偶尔插讲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数学思维故事,不仅可以训练中职生的灵活思维能力,还可以引发他们数学学习兴趣。

一般地,人们受了思维定势的影响,凡事都喜欢从正面去思考问题,很少人喜欢从反面去思考。

如果我们能够经常逆向去思考问题,或者逆用公式、性质等,就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
4.数学故事小结知识法:在回顾和总结整堂课内容后,引入与该教学内容相关的数学故事,能够使中职生在经过一节课的学习后的疲惫状态得到调整,激发他们的情绪,把整节课的结尾推向新的高潮。

例如:笔者在讲授排列一节的内容时,让学生们用站排的情景来表达对排列的理解,用值日轮流表的安排方法去体验排列的价值和作用。

这样,学生们就会通过这个有趣的故事更加牢固地掌握了本节课的数学知识,而且还会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对下一节课的期待情绪,为下节课更好地教学奠定了基础。

5.数学故事贯穿内容法:有些数学内容知识可以把故事改编成教材内容,设置层次渐进的问题,引导中职生自主地去探究新学的知识,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在笔者实施故事教学法进行教学时,经常会运用此法,通常都能够很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讲解集合的基本概念时,笔者利用一个父女之间发生的有趣小故事导入其基本概念,并且由此故事设置了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其含义,使他们能够深刻地理解和掌握这个内容。

因此,在中职数学教学中,若能以“数学故事”为载体,激发中职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就能使数学课上得活跃而有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马玉立.实战教学法与澳洲高校考试方法浅析[J].现代交际:下半月,2011,(3):221.
[2]吴珏颖.浅谈船员素质及培养途径[J].中国水运,2008.
[3]赵永霞.论高等教育中的故事教学法[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2(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