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类型及其解题技巧及解析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类型及其解题技巧及解析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类型及其解题技巧及解析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

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知弗若欤?曰:非然也。

(选自《孟子·告子》)。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其一人专心致志________②其名为银________③及其家穿井________④其真无马邪________(2)与“惟弈秋之为听”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 骈死于槽枥之间B.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C. 何陋之有D. 甚矣,汝之不惠(3)本文结论句运用的修辞方法是________。

(4)把两篇文章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②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答案】(1)其中的;它的;他;难道(2)C(3)设问(4)①另一个人虽然和他一起学习,却比不上他。

②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大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解析】【分析】⑴解释文言文实词意义包括:重点动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同时注意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①其:代词,其中的;②其:代词,它的;③其:代词,他;④其:表反问语气,难道。

⑵“惟弈秋之为听” 和“ 何陋之有”都属于宾语前置句式,A、B、D三句都是倒装句,故选C。

⑶为是其知弗若欤?曰:非然也。

句意是: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说:不是这样的。

一问一答,起到强调作用,属于设问句。

⑷意,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

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

①虽:虽然。

俱:一起。

若:比。

句意是:另一个人虽然和他一起学习,却比不上他。

② 其:表选择疑问,是…还是… 。

句意是: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大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故答案为:⑴① 其中的;② 它的;③ 他;④ 难道。

⑵C;⑶设问;⑷①另一个人虽然和他一起学习,却比不上他。

②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大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

答题时应注意,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特殊用法如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尽量做到解释准确、恰当。

⑵本题考查分析文言文句式特点。

答题时应注意,文言特殊句式一般分四类: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其中较难理解的是倒装句。

准确把握句意判断作答。

⑶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类型及其表达效果。

答题时应注意,修辞手法为提高表达效果,用于各种文章或应用文的写作的语言表达方法的集合。

牢记常用和特殊修辞方法的形式和作用,根据用词、句式特点、语气等要素判断。

⑷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

答题时应注意,遵循“一一对应,字字落实”的原则,把文言文句子对换成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句子,注意翻译出来的句子要做到字字准确,忠于原文,通顺规范。

【附参考译文】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围棋的人。

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的学习,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以为有大雁要飞来,想要拉弓箭将它射下来。

虽然他们二人一起学习下棋,但后者的棋艺不如前者好。

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说:不是这样的。

2.文言文阅读刘氏善举刘氏者,某乡寡妇也,育一儿,昼则疾耕作于田间,夜则纺织于烛下,竟年如是。

邻有贫乏者,刘氏辄以斗升相济。

偶有无衣者,刘氏以己之衣遗之。

乡里咸称其善。

然儿不解,心有怨言。

母诚之,曰:“与人为善,乃为人之本,谁无缓急之事。

”母卒三年,刘家大火,屋舍衣物殆尽。

乡邻给衣物,且为之伐木建屋,皆念刘氏之情也。

时刘儿方悟母之善举也。

【注释】①殆尽:几乎全部烧光。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词语。

①昼则疾耕作于田间于: ________②时刘儿方悟母之善举也悟: ________(2)把文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乡邻给衣物,且为之伐木建屋(3)我们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什么启示?【答案】(1)介词,在;明白,醒悟(2)大家不仅给他衣物,并且为他砍树建造房屋。

(3)刘氏平时帮助别人,她去世后,家里遭遇大火,损失惨重,邻居帮助了她的孩子。

告诉我们:帮助别人也是帮自己。

【解析】【分析】(1)此题是多是古今异义词,如,“给”:给予。

“悟”:明白,醒悟。

(2)本题注意以下关键词:且:并且。

伐:砍。

(3)《刘氏善举》为一篇歌颂助人为乐精神的文章。

刘氏无私帮助别人,儿子开始不理解,最后刘家儿子“方悟”,他明白了对别人做好事,别人也会回报自己的道理。

给我们的启示:帮助别人也是帮自己。

多给别人做好事,当自己有困难时,别人也会来帮助你。

人都有需要帮助的时候,其实,助人为乐是一件善事。

这样才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故答案为:⑴介词,在;明白,醒悟;⑵大家不仅给他衣物,并且为他砍树建造房屋;⑶刘氏平时帮助别人,她去世后,家里遭遇大火,损失惨重,邻居帮助了她的孩子。

告诉我们:帮助别人也是帮自己。

【点评】⑴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用法及意思,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词语即可做出选择,答题关键是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⑵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结合相关的语句,分析选择即可。

⑶本题考查阅读感悟启示的表达,答题时应注意抓住文段中心,理解文段含义,结合中心作答,结合自己或社会实际情况,引发感悟,注意遣词造句讲究三美:运用古诗文、名言警句;恰当运用比喻等修辞;成语。

偷梁换柱把作者的在该文章中的观点、体验换成自己的话再重新演绎一遍。

【参考译文】(有一个)姓刘的人,是某一个乡里的寡妇,养育(有)一个孩子。

她白天在田间努力耕作,晚上点着蜡烛在织机上纺织,整年都像这样。

邻居中有穷困的人,刘氏就用粮食救济他们,偶尔有没有衣服穿的人,刘氏就把自己的衣服赠送给他们。

乡里的人都称赞她善良。

然而她的孩子不理解,心里有怨言,母亲告诉他说:“和别人相处要善良,是做人的根本,谁没有紧急的事情呢?”母亲(指刘氏)死后三年,刘家遭遇大火,房屋衣物几乎全部被烧光。

大家不仅给他衣物,并且为他砍树建造房屋,这都是感念刘氏的恩情!这时刘氏的孩子才明白母亲的友善的行为。

3.阅读下面的两篇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乙】夜,雪大作,时欲登舟至沙市,竞为雨雪阻。

然万竹中雪子①敲戛②,铮铮有声,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

自叹每有欲往,辄复不遂。

然流行坎止③,任之而已。

鲁直④所谓“无处不可寄一梦”也。

(节选自袁中道《珂雪斋集》)【注】①雪子:雪粒,往往在下雪之初出现,状如盐粒。

②敲戛:敲打。

③流行坎止:顺流而行,遇阻而止。

④鲁直:黄庭坚。

(1)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两处)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

(2)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余强饮三大白而别________②是金陵人,客此________③辄复不遂________④鲁直所谓________(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②夜,雪大作,时欲登舟至沙市,竞为雨雪阻。

(4)【甲】文中“________”写出了西湖的天寒地冻,万籁俱寂。

【乙】文中“万竹中雪子敲夏,铮铮有声”从听觉角度反衬________。

(5)【甲】【乙】两文各自展现了文人高雅的情趣,他们的雅趣体现在哪里?请分别写出。

【答案】(1)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

(2)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客居;成功;说(认为)(3)①我撑着小船,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②晚上,下起大雪,当时正想要坐船到沙市,竟然被雨雪阻挡。

(4)湖中人鸟声俱绝;夜的寂静(或:寂静)(5)【甲】文趣在:①晚上独往湖心亭赏雪;②湖心亭巧遇知音,把酒言欢。

【乙】文趣在:①雪夜聆听大雪敲击竹子传来的清脆的声音;②悠闲自得地读书。

【解析】【分析】】(1)文言语句的断句要结合句子的意思进行断句。

意思是:在暗暗的窗子与红红的烛火下,随意地翻看几卷书,也能享受到一些乐趣。

据此断句为: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

(2)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①句:我勉强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告别离去。

②句:(他们)是金陵人,客居于此。

③总是不能成行。

④:。

(这就是)鲁直所说的。

据此回答。

(3)文言语句的翻译要注意重点词语及特殊句式的理解,如:拏:撑;独:独自;至:到;竞:竟然;为:被。

(4)读懂文意,“湖中人鸟声俱绝”写出了西湖的天寒地冻,万籁俱寂。

【乙】文写的时间是夜里,写夜晚听见落雪敲打竹子的声音,衬托夜晚的寂静。

据此回答:夜的寂静(或:寂静)(5)“独往湖心亭看雪”,与人偶遇饮酒,归纳其雅趣为:①晚上独往湖心亭赏雪;②湖心亭巧遇知音,把酒言欢。

“万竹中雪子敲戛,铮铮有声”“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

”其文趣:①雪夜聆听大雪敲击竹子传来的清脆的声音;②悠闲自得地读书故答案为:⑴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

⑵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客居;成功;说(认为)⑶①我撑着小船,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②晚上,下起大雪,当时正想要坐船到沙市,竟然被雨雪阻挡。

⑷湖中人鸟声俱绝;夜的寂静(或:寂静)⑸【甲】文趣在:①晚上独往湖心亭赏雪;②湖心亭巧遇知音,把酒言欢。

【乙】文趣在:①雪夜聆听大雪敲击竹子传来的清脆的声音;②悠闲自得地读书。

【点评】⑴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断句能力。

解答此题关键在于对句子优势的理解,根据句子的意思进行断句,注意题干的限制要求。

⑵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

⑶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

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

⑷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此题要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结合题干要求进行作答。

⑸本题考查两文的比较阅读,考生要根据题干的要求,在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的基础上进行分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