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流水作用与流水地貌PPT课件
流水作用与流水地貌PPT课件
达到均衡的河流会完全保持均衡吗?
河床纵剖面的变化
(二)河床微地貌——沙波
Fr=0.15-0.3 沙波; Fr=0.3-0.6 沙垄;
Fr=0.6-1.0 平坦床面;
Fr>1.0
逆行沙波
弗劳德数:
Fr V GH
沙波形态与水流速度等有关
(三)河床微地貌——浅滩与深槽
大型泥沙堆积体所在为浅滩,高度在平水 位以下。浅滩之间水深较大区域为深槽。
坡面径流对坡地的作用
在分水岭顶部由 于地面比较平坦,片 流较小,冲刷能力微 弱,成为微弱侵蚀带; 坡面的中段,坡度一 般比较陡,流量比较 大,冲刷强度也大, 成为强烈侵蚀带;坡 麓地段,因为坡度变 缓,流速变小,出现 了堆积现象,成为堆 积带,形成坡积裙。
坡面径流作用强度的影响因素
气候:降水量 地形:坡长、坡度 地表组成物质和植被
一、河水的运动特征
纵向运动:河水在重力的作用下沿河槽不 断向下游流动,重力是决定河水纵向运动 的基本动力。
其它形式运动:河水在运动过程中,同时 还受到地转偏向力、惯性离心力和机械摩 擦力等作用。产生层流和紊流,环流,漩 涡流等。
层流与紊流
层流:水质点彼此平行, 保持稳定的速度和方向
紊流:水质点不规则运动, 速度和方向不相同,且不断 改变
坡面侵蚀强度
坡度—侵蚀强度关系示意图
坡面坡度与坡面水层厚 度,是影响坡面流水作用 的主要因素。坡面坡度增 大,径流流速加快、动能 增大,对坡面的冲刷增强。 但当坡度增加到一定程度 时,却因为受雨面积减小 而使坡面流量减小,对坡 面的侵蚀反而减弱。据研 究,坡度在40度左右时, 坡面冲刷强度达到最大; 随着坡度的增大或减小坡 面冲刷强度逐渐减小。
环流
A
B
凹岸 A
凸岸 B
表层流
底层流
平面图
剖面图
漩涡流
当河水绕过障碍物时,会产生漩涡流。
水流方向
坝 河岸
二、河流的作用
侵蚀:包括下蚀、侧蚀和朔源侵蚀。 搬运:包括推移、悬移和溶解质搬运。 沉积:当流速降低、或水量减少,没有足
够能力搬运携带物质时,发生沉积。
河水搬运的物质
侵蚀、搬运和沉积的关系
洪积扇:间歇性的洪流通过主谷把冲刷下 来的物质带到沟口堆积,往往形成半圆锥 状或扇状堆积体,称为冲出锥或洪积扇。
山 区 侵 蚀 与 堆 积 地 貌
黄土冲沟与切沟(陕西洛川)
黄土高原的冲沟与切沟
半干旱气候下,沙页岩被侵蚀成深切沟谷(Canyonlands National Park, Utah.)
第四节 河流地貌
常年性的水流作用于地表,形成的地貌称 为河流地貌。宏观上一般表现为线形洼地, 称为河谷
河谷地貌
河床 河漫滩 河流阶地
河谷剖面形态发育阶段
谷坡逐渐变缓,谷底沉积增多,形成较为宽广平坦的底
河 谷 的 发 育 与 基 本 形 态
(a)河流在起伏不平的,主要受构造影响的原始地面上流动;(b)河流 比降趋于一致,湖泊、沼泽被疏干;(c)河床达到均衡剖面,河床两侧开 始发育冲积平原;(d)由于河流的侧蚀,冲积平原不断展宽,并向上游和 支流发展
第二节 沟谷流水地貌
沟谷的发育:沟谷水流比较集中,有比较固定 的流路,其侵蚀能力比坡面流水有显著增强, 是形成沟谷地貌的主要营力。
细沟-浅沟-切沟-冲沟-河谷。 坳沟
沟谷地貌组合
集水盆:规模较大的沟谷,在上游发育有 汇水盆地。
沟谷主干:集水盆各支谷汇合成主谷,成 为水流及侵蚀物质通过的通道,多为冲沟。
Plateau
出水 树平 枝层 状理 )形的 态石 ,灰 (岩
被 水
流 侵 蚀 切 割
Hadramawt
洪积扇
间歇性的洪流把冲刷下来的物质带 到沟口堆积,形成半圆锥状或者扇形堆 积体,称为冲出锥或洪积扇。冲出锥的 规模不大,面积一般只有几百平方米, 坡度较大,向外坡度变缓。洪积扇一般 坡度较缓,面积较大。
科罗拉多大峡谷,部分岸段河岸陡立,呈嶂谷形态
河床地貌
河流平水期所占据的谷地部分称河床。
从河源到河口沿河床的最低点所做的剖面称河床 纵剖面。河床纵剖面的形态主要受侵蚀基准面的 控制。
侵蚀基准面包括终极侵蚀基准和地方性侵蚀基准。
在侵蚀基准面相对稳定的条件下,经过相当长时 间的调整,河床达到了侵蚀与淤积的动态平衡。 整个河流纵剖面达到了相对稳定的状态,这时的 河流纵剖面称为均衡剖面。
主要包括边滩与深槽;心滩与深槽。
边滩与深槽:
主要形成在弯曲河段;由于环流作用,凹 岸侵蚀形成深槽,凸岸堆积形成边滩。
流水作用与流水地貌
流水作用
流水对地貌的改变具有三种作用,即侵蚀作 用、搬运作用与沉积作用。这三种作用主要受流 速、流量和含沙量的控制。 当流速、流量增大或含沙量减少时,就会发生 侵蚀; 当流速、流量减小或含沙量增加时,就会发生 沉积。 当流速、流量的大小与所携带泥沙相适应时, 既不侵蚀,也不堆积。 概念: 地表流水通过侵蚀、搬运、沉积,形成 各种各样的地貌形态称流水地貌。
不同河段的河谷形态
上游:河流发育在山地或高原,下切强烈, 表现为嶂谷或隘谷
中游:山地丘陵与平原交界区,河谷宽阔, 谷底发育大片冲积平原
下游:主要流经平原地区,多由人工筑坝 约束河流,部分含沙量大的河流可以形成 地上河
在河流上游,下切强烈,往往形成隘谷或嶂谷 (金沙江虎跳峡)
大峡谷中的河流 切入到火山岩中, (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 Wyoming)
干旱区洪积扇的结构
冲洪积扇组成物质分选较差(Indio Hills, California.)
弱 水 在 巴 丹 吉 林 沙 漠 形 成 的 冲 - 洪 积 扇
第三节 河流的作用
河流地貌的形成及变化取决于河道水流的 运动特征
河流作用与水流动能大小有关,水流动能: E=1/2MV2
水流主要通过侵蚀、搬运和堆积塑造河流 地貌。
流水地貌
流域地貌
坡面流水地貌 沟谷流水地貌 河流地貌
河口地貌
第一节 坡地径流与坡面流水地貌
坡面流水是雨水或冰雪融水直接在地表形 成的薄层片流和细流,出现的时间很短。细流 在流动过程中时分时合,没有固定流路,因而 能比较均匀地冲刷地表松散物质。
坡面流水的侵蚀强度主要受 降水性质、地 形、坡面组成物质和植被等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