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静脉输液外渗的预防与处理pptppt课件

静脉输液外渗的预防与处理pptppt课件

静脉输液外渗的预防与护理 孙美玲
-
1
输液外渗的概述 输液外渗的原因 输液外渗的预防 输液外渗的处理
-
2
概述
静脉输液是治疗疾病的主要途径之一,静脉输液外渗也是临床上 常见的护理问题。当药物外渗时轻者导致局部组织疼痛、红、肿 胀,重者导致组织溃疡、坏死,甚至造成残疾,引发医疗护理纠 纷。因此要以预防为主,外渗时也要处理妥当,避免给病人增加 更多的痛苦。
-
23
为化疗患者提高一条安全的静脉通路
-
24
➢ 患者方面:增加患者的痛苦(身体和精 神),延长住院天数和经济负担,严重 者造成患者残疾。
➢ 医护方面: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和 心里压力,引发护患纠纷。
-
怀疑或发现输液外渗
发现药物外渗→立即停止输注→报告护士 长→了解药物的性质→评估→及时处理→ 湿热敷→抬高患肢→记录处理→严密观察 局部情况→加强心理疏导→上报相关部门
微热,伴感染周围肿,可见脓性渗出物,如外渗液渗入手背深层
的指间隙,严重者可导致肌腱坏死。
-
7
药物外渗的病因学
药物因素 机械损伤 生理因素 血管因素
-
8
输液外渗引起局部组织坏死的药物
高渗性药 物;
阳离子液
抗肿瘤药
血管活性药 抗生素
•20%甘露醇 •50%葡萄糖、脂肪
乳剂
•葡萄糖酸钙、氯化 钙、氯化钾、碳酸
不当 1
4
给药方法不当对长期静脉 给药者可选用留置针保留 血管,以减少穿刺的次数
针头固定不当(固定不牢, 患者不合作、躁动不安、 低龄儿童对疾病的认知程 度较低、对躁动不安、精
2神异常、婴幼儿患者肢体
适当束缚、固定防止针头 脱出)
3
拔针后按压针眼 不正确(凝血不
正常)
-
14
生理因素
病人静脉弹性低,对针管的包绕能力减弱,易使药 液顺着针管渗漏到外周组织中,靠近关节的静脉和 深静脉尤易发生外渗。 老年人常为慢性病病人,如糖尿病、冠心病、高血 压、肺心病、恶性肿瘤等,血管长期营养障碍,使 管壁通透性明显增高、弹性降低,损伤后修复功能 降低,也易发生输液外渗。 昏迷、严重脱水,此类患者微循环受损,血管通透 性增加,手术麻醉、外周血管疾病、糖尿病患者, 反复接受静脉给药的癌症患者以及静脉炎患者,此 类患者血管结构与功能障碍,静脉输液或外渗的可 能性明显增大。
-
19
预防措施:护士技术
合理使用血管:有计划 有主动静脉治疗意识 (尽早建立中心静脉通路) 正确选择输注通路:选择粗直、避开关节部位, 避免选择下肢静脉,禁止在乳腺癌术后患侧穿刺, 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患者避免上肢穿刺。
-
20
满足输液治疗需要 穿刺次数最少 留置时间最长 对病人损伤最小 风险最小
-
22
具体预防措施
4 、化疗药物稀释后浓度高,需短时间输注时更应密切观察,与患 者作好宣教知识,保护静脉的重要性及外渗后所产生的后果,让家 属积极配合。 5、 对强刺激性药物,病人初次用药时,应做好健康教育、消除恐 惧、着重指出药物的刺激性,注射部位疼痛或有异常感觉及时告知 护士,不要强忍受,造成组织坏死。
INS标准:在满足治
疗需要的情况下,尽 量选择最细、最短的 导管,同时考虑患者 的年龄、静脉局部条 件,输液的目的和种 类,治疗时限和患者 的活动需要。
-
21
具体预防措施
1 、护士首先要加强责任心,了解药物的分类和毒性,特别对毒性 较强的发泡性药物,制订静脉使用计划,选择血管管径粗、弹性好、 走行直、易固定的静脉输注药物。 2 、对于恶病质患者长期用药,血管充盈差,应主张颈内静脉或锁 骨下静脉穿刺,可减少药物外渗及静脉炎。 3 、在输注过程中严密观察局部反应情况,巡视病房或更换液体时 都要注意穿刺部位是否发生渗漏,确保液体通畅。
-
4
-
5
输液外渗的定义
输液外渗(INS):由于输液管理疏忽造 成的腐蚀性的药液或溶液进入周围组织, 而不是进入正常的血管通路。
输液渗出(INS):由于输液管理疏忽造 成的非腐蚀性的药液或溶液进入周围组织 ,而不是进入正常的血管通路。
-
6
输液外渗的临床表现
早期常有红、肿、热、痛的表现。
晚期(据缺血程度):1.灰白期:在局部或其附近出现单一或多 数大小不等的砂白色斑块,边缘清晰,触之冷硬;2.青紫早期: 在灰白色斑块出现较浅的青紫色改变,压之不退色;3.青紫晚期 :青紫区域出现大小不等的水疱,内含渗出液,界限清楚;4.坏 死期:皮肤或皮下组织呈干性坏死,边缘清楚,周围稍红,触之
输液外渗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经常碰到的护理问题。一旦发生,如 果不采取积极正确的措施,有的将会发生严重后果,甚至引发医 疗护理纠纷。所以,认真分析发生输液外渗的原因,采取积极预 防措施,具有积极的意义。
-
3
不得不深思
静脉输液治疗并发症 输液外渗 高危药物外渗的发生率是临床护 理中的重要护理质量管理指标
-
15
血管因素
注射速度过快,局部血管难以承受急 剧增高的腔内压力,反复穿刺损伤静 脉的完整性并导致破损。
-
16
-
17
护士培训
穿刺成功率高 选择合适的通道
有效降低外 渗 发生
患者意识高
依从性好
-
18
预防措施 1.加强基本功训练:提高静脉穿刺技术,力争一针见血, 避免刺破血管 2.正确选择穿刺静脉 3.避免药物浓度过高和输液速度过快对血管的损伤 4.做好心理护理、加强巡视巡察 5.加强告知:对静脉输入高危药物时充分告知患者及家 属,让其了解、认识静脉输液基本的、必要的医学和护理 知识,做到相互配合,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务人员,提高 患者的依从性,降低纠纷发生的风险。
氢钠、
•阿霉素、表阿霉 素
•长春碱类、诺维 苯
•氮芥丝裂霉素 •柔红霉素
•多巴胺、间羟胺、 垂体后叶素、去甲肾 上腺素
•氨苄青霉素、万古 霉素
-
9
-
10
去甲肾上腺素外渗
多 巴 胺 外 渗 导 致 肌 肉 坏 死
-
11
下肢甘露醇外渗
-
12
-
13
机械损伤
机械性损伤的原因多为:
穿刺技术不熟练, 致一次给药多次 穿刺,选择血管
-
26
及时巡视 及时发现 及时报告 患者损伤降到最低,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及时处理 真执行中心静脉穿刺留置适应症。有以下情况的病 人,应通知静脉输液小组长,安排专业护理人员实施。
2、一旦发生药物外渗,立即停止输注,保留针头接注射器, 尽量回抽漏于皮下的药液,然后拔出针头。另外开放静脉 通道继续用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