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努力、只要付出、人生由我改变”主题班会设计方案班会地点:高一(3)班教室参加人员:全班同学及班主任、部分老师、部分校领导主持人:班会主题:只要努力、只要付出、人生由我改变班会目标:通过这次活动,让学生知道只要努力、只要付出、人生由我改变,珍惜自己存在的价值,勤奋学习,立志成才;热爱学习,热爱生活。
班会形式:视频导入、采用讨论、交流方式过程一、主持人发言:同学们,大家好!甲:我是主持人XXX乙:大家好,我是XXX下面我宣布:“只要努力、只要付出、人生由我改变”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甲:我们正值青春年华,我们需要学习更多的知识乙:努力学习是我们的任务和责任甲:努力学习是我们改变人生的主要途径。
乙:欢迎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同学莅临指导。
甲:汗水是滋润灵魂的甘露,勤奋是理想飞翔的翅膀乙:我们要紧握努力的钥匙,打开知识的宝库,把万物化为黄金,把理想变成现实,从而改变人生。
甲:古往今来,凡是有成就的人,无一不是通过努力这条路,无一不是付出了无数心血和汗水。
乙:世间上的东西要有收获,就必须要有付出,一切的成功,都是在几许默默耕耘的前提下获得来的。
下面请同学们看一段因为努力,因为付出而成就不凡的感人故事:《力克的故事》。
插入《力克的故事》(3分21秒)力克 (Nick Vujicic),一個生来就沒有四肢的二十五岁澳洲青年,凭着其坚毅不屈的精神,克服生活上种种困难,活出彩虹。
他于二00五年荣获澳洲其中一項最高荣誉-「杰出澳洲青年奖」的提名,以表杨他对國家的卓越貢献及其个人成就。
他更成功取得财务策划和会计双学位,现时为国际慈善机构Life without Limbs 的总裁,作為一位励志讲者,他的足迹已踏遍亚洲、非洲、俄罗斯及美美国等超过十九个国家,透过分享自己的人生经历,激动逾百萬观众。
事實上,他的人生從別人眼中的一无所有,变得得一无所缺。
二、主持人:同学们,在视频里,我想有心的同学都看到了下面这些问题了,看到这个视频你有何感受?(12分钟)同学们:“你们觉得生命艰难吗?”或许……想过……同学们:“你们绝望过吗?”或许……想过……同学们:“你想过放弃吗?”或许……想过……可是你们知道,假设力克绝望了、力克放弃了、力克甘愿当命运的弃儿、敢当别人眼中的废物结果,大家是可想而知的。
同学们,你们作为一个无论生理、心理都健全的人,一个非常正常的人,你我有手,力克没有;我们有脚,而力克仅仅有一只刚刚婴儿那么小的小脚;我们有着健全的双脚,健全的双手,但是却比不上一个四肢欠缺的人,此时此刻,你是何感想?(大家讨论思考)(1分)时间到,请同学们回答:生1:1982年12月4日,在澳大利亚一个普通家庭里诞生了一个没有四肢,无手无脚,只得左下肢有一个“小鸡腿”的孩子,他的名字是力克·胡哲。
没有人知道他的病因是什么,没有人知道该怎么对待他,面对他的只有迷茫无助的前途。
但他没有放弃,凭借着身边人的爱与关怀,他一步一步地走向了成功。
直到今天,他可以自豪坚定地跟大家说:“现在就算你用百万元来引诱我,叫我长出手脚,我也不会考虑。
”因为他相信,因为上帝没有赐他一个想要的神迹,所以其实是想让他成为别人的神迹生2:在他的演讲过程中,有一句令我深受感动。
他“站”在桌子上,从左走到右,一次一步,虽然缓慢但终是会走到终点。
One step a time是他的方法,也是支撑着他继续前进的信念。
他告诉了我们:一次一步,一步一生。
没有人能够一次就能攀上顶峰,只有不断坚持努力。
这看似平凡的道理,却常常被我们这些所谓的正常人所忽略,我们常常会抱怨生活的不公、命运的不济,却没有认真地为着目标再去努力一次。
还记得那个挖水井的寓言,农夫一次一次地挖,却从来没有一次是专注在一个洞里持续地挖。
农夫走了很多步,但总是还没有走到终点就已停止。
生3:力克胡哲出生于澳大利亚,自小就得了一种在医学上被称为“海豚病症”的怪病----没有四肢。
可是小力克并没有因此放弃生活的希望,也没有向命运低头屈服。
六岁的小力克就能靠自己坚强的意志用他仅有的“小鸡脚”行走自如了。
后来,他开始学习各项技能:游泳、足球、打鼓、冲浪,玩电脑。
而且他打字的速度还非常惊人,一分钟可以打43个字。
如今,力克已经拥有两家自己的大公司。
这是多么不可思议的事啊!生4: 这也让我想起了我自己,以前总觉得这个世界充满着不公平,总是愤世嫉俗。
但看到这个片子之后,真的,我发现不公平永远都会存在,我们无力改变世界,但可以改变自己,学会努力、懂得付出、就像力克那样人生将由此改变。
主持人:同学们说的非常好,看到《力克的故事》我们更应该懂得生命的意义,或许暂时还没有收获;或许暂时没有成功;或许暂时还没成才;但是同同学们,你们还觉得生命艰难吗?你们还绝望吗?你们还想放弃吗?在这里,我们看到力克并没有觉得生命的艰难、并不绝望、并不放弃,而是敢于跟命运抗争,并付出努力,力克的人生也因此得到了改变。
三、(一)主持人:但是,在我们的同学当中,总还有一部分人,不愿意做出努力、不愿意付出、不愿做出改变,要不就是懒懒散散、要不就是浑浑噩噩,过一天是一天。
你们可知道,除了力克外,在我国历史上很多因为努力、因为付出、因为改变而成就不凡的故事!(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发言)(15分钟)生1:《朱元璋放牛读书》——放牛娃出身的朱元璋,从小连私塾都没有念过,但是他聪颖过人,勤学好问,终于成为建立明朝的开国皇帝。
生2:《柳公权戒骄成名》——柳公权从小就显示出在书法方面的过人天赋,他写的字远近闻名。
他也因此有些骄傲。
不过,有一天他遇到了一个没有手的老人,竟然发现老人用脚写的字比用他手写的还好。
从此,他时时把“戒骄”记在心中,勤奋练字,虚心学习,终于成为一代书法大家。
生3:《匡衡凿壁偷光》——西汉时期,有一个特别有学问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凿通了邻居文不识家的墙,借着偷来一缕烛光读书,终于感动了邻居文不识,在大家的帮助下,小匡衡学有所成。
在汉元帝的时候,由大司马、车骑将军史高推荐,匡衡被封郎中,迁博士。
生4:《匡衡凿壁偷光》——西汉时期,有一个特别有学问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凿通了邻居文不识家的墙,借着偷来一缕烛光读书,终于感动了邻居文不识,在大家的帮助下,小匡衡学有所成。
在汉元帝的时候,由大司马、车骑将军史高推荐,匡衡被封郎中,迁博士。
生5:《范仲淹断齑划粥》——范仲淹从小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省吃俭用。
终于,他的勤奋好学感动了寺院长老,长老送他到南都学舍学习。
范仲淹依然坚持简朴的生活习惯,不接受富家子弟的馈赠,以磨砺自己的意志。
经过刻苦攻读,他终于成为了伟大的文学家。
(二)主持人:大家听了那么多的故事,我们更加懂得了只有努力、只有付出、人生方能改变。
在我们的周围,在书本上,我们知道的,因为环境而做出努力的古今中外的名人非常多,下面我想让你们讲讲关于因为努力、因为付出的成语故事。
同学们,不妨将你们知道的这些成语故事和大家交流一下。
有谁愿意先说?掌声鼓励一下。
(同学们讲故事)生1:卧薪尝胆——春秋时期,吴国和越国发生了战争。
越国被吴国打败,越国勾践被夫差俘虏。
后来,吴王夫差释放了勾践,让他回到了越国国都会稽。
勾践在坐卧的地方吊了个苦胆,夜里躺在柴草上,面对苦胆。
每天吃饭时都尝尝苦胆。
总扪心自责:"你忘了会稽大败之辱吗?"就这样勾践跟同甘共苦共同命运,经过十年发展生产,积聚力量,又经过十年练兵,终于在公元前473年打败夫差,灭掉了吴国。
生2:闻鸡起舞——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
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
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
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
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
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
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司,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志担任司州主簿。
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
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
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
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生3:事半功倍——战国时期,孟子问公孙丑如何看待统一中国,他说周文王施行仁政,使国家富强而最终消灭昏庸残暴的商纣王。
现在拥有万辆兵车泱泱大国的齐国,如果能施行仁政,老百姓就会安居乐业,外面的人会来归顺,只做一半的事收到成倍的效果。
生4:成竹在胸——宋朝文人画家苏轼和文同都擅长画竹,苏轼习惯画墨竹,认为画竹必先成竹于胸中。
文同在自家宅前种了很多竹子,每天观察竹子的成长变化,因此画出的竹子各具形态,栩栩如生。
画家晁补之称赞文同画竹是“成竹已在胸”。
生5:雕虫小技——唐朝时期,常州人薛登很有学问,知识面很广,每次与人谈话总要广征博引,把道理讲得透彻。
他与当时的徐坚、刘子玄齐名。
他对朝廷举贤取士过分推重辞赋不满,他引用李谔的话批评曹操父子三人只好雕虫小技、连篇累牍,而不重视其他才能。
生6:囊萤映雪——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
为此,他只能利用白天时间背诵诗文。
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
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
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
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
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
由于他勤学苦练,后来终于做了职位很高的官。
生7:凿壁偷光——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
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
他嚯地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
于是,匡衡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
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
匡衡就是这样刻苦地学习,后来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四、(一)主持人:大家知道的真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