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9化学实验选择题真题汇编(参考答案)一、l1.【答案】D【解析】溴苯常温下为液体,反应后的混合液经稀碱溶液洗涤、分液,得到无色的溴苯。
2.【答案】A【解析】酸性KMnO4溶液能将乙烯氧化成CO2,故可以看到溶液的紫色逐渐褪去,但静置后液体不会分层,A项符合题意;点燃的镁条能在CO2中燃烧,集气瓶中产生浓烟(MgO颗粒)和黑色颗粒(单质碳),B项不符合题意;向盛有饱和Na2S2O3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溶液中发生反应S2O2-3+2H+===SO2↑+S↓+H2O,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溶液变浑浊,C项不符合题意;向FeCl3溶液中加入过量铁粉,发生反应2Fe3++Fe===3Fe2+,可以看到溶液中黄色逐渐消失,加入KSCN后,溶液颜色不发生变化,D项不符合题意。
3.【答案】A【解析】A .Cl 2+H2O HCl+HClO 因为酸性H2CO3> HClO> HCO3-,碳酸钠溶液碱性较强,也可以与次氯酸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次氯酸钠HClO + Na2CO3=NaClO+ NaHCO3,因此得不到较高浓度的次氯酸溶液B . MnO2是反应中的催化剂可以加快氧气的生成速率C. 乙酸能够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乙酸钠溶液,而乙酸乙酯不与饱和碳酸钠溶液反应且分层析出所以可以经分液分离D . 亚硫酸是弱酸,硫酸是强酸,利用强酸制弱酸的原理,强酸硫酸和亚硫酸钠反应生成弱酸亚硫酸,亚硫酸分解生成二氧化硫和水,Na2SO3+H2SO4═Na2SO4+SO2↑+H2O,所以能用亚硫酸钠与浓硫酸反应制备SO2 4.【答案】D【解析】A项装置用于制备乙酸乙酯,B项装置用于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乙醇(纯化),C项装置用于分离乙酸乙酯,D项装置用于蒸发浓缩或蒸发结晶。
只有D项操作在制备和纯化乙酸乙酯的实验中未涉及。
5.【答案】B【解析】NaOH固体溶解后需冷却至室温才能转移至250 mL容量瓶中,且需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2~3次,洗涤液并入锥形瓶,然后定容,A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实验中若观察到FeCl3溶液的黄色逐渐褪去,且溶液变成浅绿色,说明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B项能达到实验目的;通过NaOH溶液可除去H2中混有的少量HCl 杂质,再经浓硫酸干燥即可得到H2,没有必要经过KMnO4溶液,C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NaHSO3溶液与H2O2溶液的反应没有明显实验现象,无法判断反应进行的快慢,D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6.【答案】 B【解析】Fe2+遇K3[Fe(CN)6]溶液能够产生蓝色沉淀,因此原溶液中一定含有Fe2+,但是否含有Fe3+无法确定,若要确定Fe3+的存在,则需要向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观察溶液是否变为血红色,因此A项错误;向C6H5ONa溶液中通入CO2,溶液变浑浊,发生反应:C6H5ONa+H2O+CO2―→C6H5OH↓+NaHCO3,根据“强酸制弱酸”原理,可知酸性:H2CO3>C6H5OH,B项正确;欲验证K sp(CuS)<K sp(ZnS),应该向ZnS的饱和溶液(或悬浊液)中滴加CuSO4溶液,观察是否有黑色沉淀生成,而不是向ZnS和Na2S的悬浊液中滴加CuSO4溶液,C项错误;检验SO2-4时应先加入稀盐酸,后加入BaCl2溶液,若溶液中含有SO2-3,先加入Ba(NO3)2溶液,生成BaSO3沉淀,再加足量盐酸,溶液中有H+、NO-3,相当于溶液中含有HNO3,HNO3能将BaSO3沉淀氧化为BaSO4沉淀,D项错误。
7.【答案】B【解析】需用浓H2SO4与Cu反应制取SO2,A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SO2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以验证其具有漂白性,B项能达到实验目的;SO2的密度比空气大,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SO2与NaHSO3溶液不反应,应用碱液吸收,D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8.【答案】 B【解析】灼烧应在坩埚中进行,A项错误;海带灰浸泡液通过过滤可得海带灰和滤液,B项正确;浓HCl 与MnO2反应制备Cl2时需要加热,C项错误;Cl2在饱和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小,应用碱液吸收,D项错误。
9.【答案】 B【解析】苯酚与Na2CO3溶液反应生成苯酚钠和NaHCO3,苯酚钠和NaHCO3均溶于水,浊液变清,该实验只能说明苯酚的酸性强于HCO-3,不能说明其酸性强于H2CO3,A项错误;I2在CCl4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在碘水中加入等体积CCl4,振荡后,I2进入CCl4中,该过程称为萃取,B项正确;Fe置换出溶液中的Cu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Cu2+===Fe2++Cu,Cu2+为氧化剂,Fe2+为氧化产物,根据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知,氧化性:Cu2+>Fe2+,C项错误;NaCl和NaI的起始浓度未知,如果I -浓度远大于Cl-浓度,则加入AgNO3溶液时,优先生成AgI沉淀,不能说明AgI的溶度积较小,D项错误。
10.【答案】D【解析】根据实验②的现象可知,在酸化的3%NaCl溶液中Fe电极未溶解,根据实验③的现象可知,Fe在酸化的3%NaCl溶液生成了Fe2+,两者对照,可以判定Zn保护了Fe,A正确;根据实验②取出Fe附近的溶液,滴加K3[Fe(CN)6]溶液,无明显变化,可知Fe电极附近未生成Fe2+,而实验①中Fe表面变蓝,说明K3[Fe(CN)6]可能将Fe 氧化,B、C正确;将Zn换成Cu,用①的方法K3[Fe(CN)6]可将Fe氧化,Fe表面也会生成蓝色沉淀,不能根据电化学原理判断Fe比Cu活泼。
11.【答案】A【解析】A. 碘易升华,不可用蒸发结晶的方法从碘水中提取碘,宜采用萃取法。
B. 灼烧时铜粉转化为氧化铜,故可用灼烧法除去氧化铜中混有的铜粉C. 硫酸与碳酸钠反应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水和硫酸钠,硫酸与硅酸钠反应会产生硅酸胶体,硫酸与硫酸钠不反应。
故可用硫酸鉴别碳酸钠、硅酸钠和硫酸钠D. 含氢氧化钠的氢氧化铜悬浊液与乙醛反应产生砖红色的氧化亚铜,含氢氧化钠的氢氧化铜悬浊液与乙酸反应生成乙酸铜,得到蓝色溶液,故可用含氢氧化钠的氢氧化铜悬浊液鉴别乙醇、乙醛和乙酸【考点】蒸发、萃取的实验操作;铜的性质;碳酸钠、硅酸钠和硫酸钠及硫酸的性质;氢氧化铜、乙醇、乙醛和乙酸的性质。
12.【答案】A【解析】A、升华是从固体变为气体的过程,图中操作名称是加热,选项A不对应;B、由图中装置的仪器以及操作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可知本实验操作名称是分液,选项B对应;C、由图中装置的仪器以及操作分离难溶固体与液体的混合物,可知本实验操作名称过滤,选项C对应;D、由图中装置的仪器以及操作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可知本实验操作名称蒸馏,选项D对应。
答案选A。
13.【答案】C【解析】A、当固体中含有SO32-时,在酸性条件下滴加Ba(NO3)2溶液会被氧化生成硫酸根离子,看到相同现象,故不一定是SO42-,选项A错误;B、若固体为FeCl3和Fe的混合物时,也有相同的现象,故固体试样中可能存在Fe3+,选项B错误;C、检验NH4+为加NaOH溶液,加热,产生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选项中没有加热,故不能确定有没有铵根离子,选项C正确;D、盐酸出现白色沉淀,再加NaOH溶液沉淀溶解可能原固体中有AlO2-,不一定为SiO32-,选项D错误。
答案选C。
14.【答案】D【解析】A. 乙醇、苯为易燃液体,应密封保存,置于阴凉处,且远离火源,选项A正确;B.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气,钠燃烧生成过氧化钠,过氧化钠和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氢气能燃烧、氧气能助燃,所以钠着火时不能用水、泡沫灭火器灭火,应该用细沙覆盖灭火,选项B正确;C. 有毒药品的废液须倒入指定的容器,不能直接倒掉,选项C正确;D. 容量瓶不需要干燥,也不能加热,选项D不正确。
答案选D。
15.【答案】D【解析】A、用其他试纸时需要湿润,但是pH试纸是不需要湿润的,若湿润会稀释溶液,导致pH出现误差,选项A 不合理;B、蒸馏只能分离沸点相差较大的物质,乙醇和苯沸点相近,不能用蒸馏的方法分离,选项B不合理;C、Fe3+和I-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I2,也会使淀粉变蓝,两种物质的现象一样,无法鉴别,选项C不合理;D、Na2CO3和CaCl2会反应生成沉淀,Na2CO3和NaCl不反应没有明显现象,Na2CO3和稀硫酸反应会产生气泡,可以鉴别,选项D合理。
答案选D。
16.【答案】B【解析】从焦性没食子酸溶液逸出的气体中一定会混有水蒸气,因此浓硫酸应放在最后用来干燥氢气,A项错误;进入管式炉的气体为氢气,若氢气与管式炉中的氧气混合,不经验纯直接加热容易发生爆炸,因此在加热前,用试管在④处收集气体并点燃,通过声音判断气体纯度,当听到“噗”的一声,表明氢气纯净,可以加热,B项正确;为防止生成的钨被氧化,应先停止加热,继续通入氢气,等钨冷却后再关闭K,C项错误;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制备氯气需要加热,而启普发生器不能加热,D项错误。
17.【答案】C【解析】向溶液中加足量铁粉,振荡、加1滴KSCN溶液,发生的反应为2Fe3++Fe===3Fe2+,加KSCN 溶液颜色不变,说明FeCl3与Fe反应完全,还原性Fe>Fe2+,A项正确;集气瓶中有黑色颗粒产生,说明有碳单质生成,则CO2中碳元素化合价降低,CO2表现氧化性,B项正确;碳酸氢铵受热分解产生的氨气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说明氨气是碱性气体,而不是NH4HCO3显碱性,C项错误;向银氨溶液中分别加入相同浓度的NaCl和NaI溶液,Ag+与相同浓度的I-和Cl-作用仅有黄色沉淀生成,说明K sp(AgI)<K sp(AgCl),D 项正确。
18.【答案】A【解析】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为红色,乙烯与溴反应生成的1,2二溴乙烷为无色,溶于四氯化碳形成无色溶液,A项正确;钠与水反应比钠与乙醇反应剧烈,是因为水中羟基氢原子比乙醇中的羟基氢原子活泼,B项错误;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能与乙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物质,因此乙酸的酸性大于碳酸的酸性,C项错误;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除了生成氯代甲烷外,还生成了HCl,HCl遇水生成的盐酸能使石蕊试纸变红,D项错误。
19.【答案】 B【解析】A项,滴定管最大刻度至尖嘴部分液体不在刻度内,若把30 mL刻度处的液体全部放出,其放出液体体积大于20 mL,错误;B项,碘易溶于酒精,故可用酒精清洗碘升华实验所用的试管,正确;pH试纸测定溶液pH时不能用水润湿,否则溶液被稀释,可能导致测定结果不准确,错误;D项,配制一定体积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应在烧杯中溶解固体,不能直接把固体放在容量瓶中溶解,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