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警惕”到“健全”,互金监管出现边际变化日前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针对“推动重大风险防范化解”,提出要“强化金融监管统筹协调,健全对影子银行、互联网金融、金融控股公司等监管,进一步完善金融监管”,自2013年互联网金融兴起以来,已连续5年被载入政府重点工作报告之中。
互金监管经历“促进发展”到“规范发展”到“警惕风险”,行业发展整体可控,今年的“健全互联网金融监管”,显示出监管层态度趋于缓和,作为“新经济”的一份子以及普惠金融的主要手段之一,严厉整改过后,行业有望迎来新的发展整合期。
1.互联网金融的概念及分类互联网金融,起源于国际上金融科技的概念。
2016年3月,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发布的《金融科技的描述与分析框架报告》第一次在国际层面对金融科技进行了定义,即指通过技术手段推动金融创新,形成对金融市场、机构及金融服务产生重大影响的业务模式、技术应用及流程和产品。
在人民银行于2015年7月18日发布的《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将互联网金融定义为——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利用互联网等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投资和信息中介服务的新型金融业务模式。
央行2017年8月4日发布的《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2017)》中将互联网金融的主要业务模式大致分为三种:1) 传统金融互联网化。
即传统金融机构为满足多样化金融需求,提高服务效率,借助互联网技术,实现从实体到网络、从线下到线上的转变,增强传统金融服务的有效性和便利性。
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商业银行利用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等途径为客户办理开户、支付、转账、理财、购买各类金融产品、咨询、简易贷款等业务;2) 互联网企业金融化。
即互联网企业利用自身技术优势,重新组合各种金融要素,提供差异化金融服务。
目前存在的主要业态包括第三方支付、P2P网络借贷、众筹融资平台,以及大数据征信等;3) 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金融企业融合发展。
传统金融机构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网点、客户、资金、风控等方面的优势,互联网金融企业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科技方面的优势形成了良好的用户体验和互联网运营能力。
随着国家互联网金融发展政策不断完善,市场需求不断升级,传统金融机构和互联网金融公司越来越多地寻求合作共赢发展。
比较有代表性的案例是2017年3月28日阿里巴巴、蚂蚁金服与中国建设银行签署的战略合作,以及工商银行与京东金融、农业银行与百度、中国银行与腾讯等的合作。
2.国内互联网金融发展状况目前常见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包括网上银行、互联网理财及保险、网络借贷、第三方支付和网络众筹等形式。
从发展现状来看,我国互联网金融市场仍处在高速扩张期。
1)网上银行相较于其他互联网金融产品,网上银行服务的开展历程最长,其起源于美国1995年10月成立的美国安全第一网络银行,通过互联网向客户提供开户、销户、查询、对账、行内转账、跨行转账、信贷、网上证券、投资理财等传统服务,其本质上是对银行经营渠道的升级。
1996年2月,中国银行在互联网上建立了主页,首先在网上发布信息,此后国内各商业银行也陆续实现了网上银行服务。
一般来说,网上银行的业务品种主要包括基本业务、网上投资、网上购物、个人理财、企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服务。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截止2017年6月底,国内网上银行用户数量已达约3.83亿人,较年初再度增加4.68%,而2016年全年交易规模也达到了2,369.80万亿,事实上成为商业银行开展业务的重要手段。
2)互联网理财及保险从广义上讲,网络理财及保险是金融产品在线销售的实现,指包括传统金融机构和互联网企业在内的所有利用官方网站或者第三方网络平台完成销售的行为和方式,目前互联网理财用户数量已增加至1.26亿人,已经成为居民理财的主要方式之一。
以蚂蚁金服旗下的天弘基金为例,2013年6月13日,天弘基金公司正式上线余额宝,因余额宝类似银行活期存款,随用随取,不仅利率是活期存款的十几倍,而且还是复利计息,利息日结,收到投资者的极大投资热情,并于推出不足半年的2013年11月14日资金规模便超过l000亿元,用户数量超过3000万,而余额宝也成为我国基金历史上第一只资金规模超过1000亿的基金,截至今年3季度末,余额宝规模已达1.56万亿。
另一方面,经过多年发展,互联网保险也已成为保险销售的重要渠道,2016年全年互联网保险收入达2347亿,占总保费收入的7.6%,对保险公司业务开展起到重要的支持作用。
3)网络借贷网络借贷模式发起于欧美国家,2007年8月,中国首家P2P借贷公司一拍拍贷公司正式成立,随后宜信、人人贷等小额贷款网络平台也相继出现,目前现在己经形成了包括单纯平台、复合型平台以及社交平台等多种中介模式,但业务类型仍以P2P网络借贷为主。
网络借贷是近年互联网金融市场中发展最快的产品,根据网贷之家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1月底,我国P2P贷款余额已达12,007.45亿元,尽管受国家政策等因素影响扩张速度有所下降,规模仍较去年同比增长54.20 %;另外根据《网络借贷普惠金融实践白皮书(2017)》的数据显示,自2013年以来,网络借贷行业服务的小微企业累计业务成交量超2万亿元,P2P网贷小微企业借款从2013年年成交量仅124.32亿元,2017年至今已高达8722.80亿元,翻了超70倍,且仍然保持上扬的趋势,事实上对实体经济的发展形成支撑。
4)第三方支付自从1998年首家第三方支付公司一北京首信成立以来,我国第三方支付已经经历了十几年的发展。
2010年5月,央行首次颁发了关于第三方支付行业的准入许可证,从此第三方支付公司开始步入持牌经营阶段。
目前支付宝、财付通、银联支付的市场份额排在前三名,第三方支付市场垄断竞争的局面己逐渐形成。
3. 从“警惕”到“健全”,互金监管边际变化终现自2013年互联网金融兴起以来,已连续5年被载入政府重点工作报告之中。
互金监管经历“促进发展”到“规范发展”到“警惕风险”,行业发展整体可控,今年的“健全互联网金融监管”,显示出监管层态度趋于缓和。
在2013年余额宝点燃国内互联网金融行业之后,2014年互联网金融行业进一步发展,并首次登上了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
互联网金融行业得到政府的认可,尽管行业处于野蛮生长阶段,但其优势相对突出,行业发展持续加速。
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两次提到互联网金融:回顾2014年工作时,提及“互联网金融异军突起”;展望2015年工作时,要求“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
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意味着国家将逐步出台措施,对行业进行监管。
于是2015年顺理成章成为“互联网金融监管元年”。
2015年7月18日,央行、财政部等十大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针对P2P等互联网金融行业制定了纲领性的指导措施,在运作模式、资金托管等方面均明确了要求。
同年12月28日,《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终于面世,向社会大众公开征求意见。
·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
整顿规范金融秩序,严厉打击金融诈骗、非法集资。
2016年合规发展将成为重中之重,国家针对互金的监管规定逐步细化,互联网金融行业的规范管理将进一步加快。
2016年4月14日,国务院组织14部委召开会议,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为期一年的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并出台《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对第三方支付、P2P网络借贷、股权众筹等分类专项整治。
8月24日,有网贷新政之称《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正式发布,被业内认为杀伤力最大的,是借款余额设置上限。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强调了“风险”问题,认为“当前系统性风险总体可控,但对不良资产、债券违约、影子银行、互联网金融等累积风险要高度警惕”。
2017年也成为金融监管最强年,互联网金融监管政策同样频频下发,对行业造成持续冲击。
2017年2月23日银监会发布《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业务指引》,以建立客户资金第三方存管制度的工作部署和要求,实现客户资金与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自有资金分账管理,防范网络借贷资金挪用风险。
4月10日银监会再发《关于银行业风险控制工作的指导意见》,针对P2P网贷、校园贷、“现金贷”提出整治清理要求。
2017年7月6日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发布《关于对互联网平台与各类交易场所合作从事违法违规业务开展清理整顿的通知》,明确互金重点整治问题和工作要求。
2017年11月21日晚间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关于立即暂停批设网络小贷公司的通知》,要求各地立即暂停批设网络小额贷款公司,禁止新增批小额贷款公司跨省(区、市)开展小额贷款业务。
11月23日上午,央行、银监会又联合召开了网络小额贷款清理整顿工作会议,17个批准小贷公司开展网贷业务的省市金融办参会,汇报辖内网络小贷机构批设情况以及监管安排的其他素材。
这是监管层对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新一击实锤。
与此同时,12月8日P2P网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向各地P2P整治联合工作办公室下发了《关于做好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整改验收工作的通知》,对下一步的整改验收阶段做出了具体、详细的部署,要求各地在2018年4月底之前完成辖内主要P2P 机构的备案登记工作、6月底之前全部完成,并对债权转让、风险备付金、资金存管等关键性问题作出进一步的解释说明。
按照2016年4月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方案的安排,原本各项整治工作应在2017年3月底前完成。
但因为网贷行业平台数量众多,具体情况复杂,整改进程一拖再拖,本次通知明确了具体的备案时间表,意味着监管层已基本摸清行业情况,后续的工作有望实现提速。
本次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健全互联网金融监管”,相较于2017年的“警惕累积风险”,措辞上出现明显的缓和,一方面是对前期互联网监管成果的肯定,当前行业整体风险可控,大规模的集中整改将成为过去式,另一方面,监管态度上的缓和并不意味着监管的放松,在健全监管的大方向下,相关政策法规发布和实施将得以持续,在政府工作聚焦“新经济”和推进普惠金融的基调下,互金行业将在“做蛋糕”的同时掀起“分蛋糕”的浪潮。
4.互联网金融发展契机1)强监管下的行业整合在监管趋紧的背景下,互联网金融开放竞争合作的发展态势将成为趋势,各种不合规的互联网金融平台正加速淘汰,在历经一轮行业“洗牌”之后,一些真正的创新规范平台将脱颖而出,逐步走上规范发展的道路。
在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的下半场,各平台只有不断的加强风控,提升用户体验,合规发展,才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同时也只有加强与其他平台、政府监管层等的通力合作才能净化行业,打造更加健康的互联网金融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