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小说阅读阅读技巧(附练习题)

高考小说阅读阅读技巧(附练习题)

高考小说阅读阅读技巧(附练习题)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小说的语言一般具有准确简练、生动形象、含蓄丰富的特点。

语言的品味赏析,包括含义理解、作用分析、语言技巧和手法的赏析。

品味语言要抓住关键词去品味语言的丰富内涵;品味语言,还要挖掘语言中的潜台词;品味语言,还要注意字句凝练,称谓变化,注意个性化的语言等。

“丰富含意”重在思想性。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要求能够联系上下文或时代背景去分析语句的深刻含意。

“表达艺术”重在艺术性。

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要求能够分析这类语句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对作者的表情达意起到了怎样的作用,产生了怎样的艺术效果。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和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首先要理解句子的表层意义,即字面意义;其次要理解句子语境义,即在一定的语境中句子的临时意义;第三要理解句子的“言外之意”,各种转义的修辞手法,如反语、双关、婉曲等,表达的往往是言外之意。

在考查中,“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和“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经常是结合在一起的,即要求在体会了词语、句子的含意之后,还要对这样写的好处加以品味赏析。

请看下面的例子后娘红柯暑假开学,爹给铲子新娶的后娘和后娘带来的那个圆胳膊圆腿儿圆肚肚圆脑袋圆脸盘圆眼睛的五岁小弟弟都走出院子送铲子回学校读高三,后娘很温和地同铲子再见,铲子心里就装进了一个春天的太阳。

春天的太阳一直挂在铲子心里,所以铲子的笑脸就多。

老师同学都说铲子变了一个人儿,铲子忍不住抿嘴儿笑:当然!爹终于不再孤寂,铲子能一门心思冲高考了!可是,上半学期的一天上午,铲子正由寝室去教室,突见邻居兴堂叔找来。

兴堂叔看见他喊:“铲子——铲子——”铲子忙跑过来:“叔,你来了?”“我进城买农药,你……你爹让我顺道看看你。

”“我爹好吗?”“好……好,你娘对他一千个好哩。

”“我……后娘好吗?”“好,好呀。

可是……”“咋?”“你娘她……她不要你了。

她不许你回家去。

”“可我想爹呀。

”“想也别回。

你娘说你要回去,她就走。

你爹让你千万别回家去。

”铲子的眼一潮。

他九岁上就没了妈,他多想有爹又有妈呀。

可是,铲子得听话,铲子心疼爹。

铲子潮着眼说:“我不回家,一定不回。

”兴堂叔的眼也潮。

兴堂叔叫声“铲子呀”,从兜里掏出一沓钱说:“这是你爹捎给你的一千块钱。

省些用,够到高考了。

”铲子不由瞪大眼睛:“爹哪来这么多钱?”“他把你家的牛卖了。

为这,你娘生了好大的气呐!眼下总算好了。

铲子,一定好好读书,一定考上呀。

”铲子接过钱,喊声“爹呀!”眼圈儿红起来。

兴堂叔小心地从兜里掏出一张小照片儿捧给铲子:“铲子,这是你爹的照片。

想爹了,就看上一眼吧。

”铲子双手接过照片,眼泪一下子淌下来。

铲子淌着眼泪对兴堂叔深鞠一躬。

兴堂叔重重拍下铲子的肩:“孩子,一定好好读书!一定考上呀!一定别回家去呀!”兴堂叔走了,铲子一口气跑回座位,泪水一下子打湿几本书。

他一时真有点儿抹不过弯儿呢,那轮太阳还在呢……可钱和照片实实在在地揣在兜里。

他抽泣一下,狠狠把照片和钱捏一下,那轮太阳就被捏出了心窝儿。

铲子想:她不要我就不要吧,只要要爹就行。

再抽泣一下,慢慢擦干眼泪。

可是,卖了拉犁的牛,爹该平添多少苦和累呀!他仿佛看见瘦削的爹在田里弯成了一只硕大的虾。

铲子拼命嚼书,每天都对自己说:只许胜不许败。

高考后,铲子在城里打工,上大学不能再全指望爹了。

录取通知书拿到手,铲子突然有个大胆的想法儿:也许拿了通知书回家她不会骂的?这个想法儿一旦出现便难以克制。

他进村时正值晌午头儿,正是人家各自坐在自家院子的树阴里吃午饭的时间。

毒辣辣的太阳把没树阴的土地、房屋晒得白花花,灼死人。

铲子紧阵儿脚,走到自家院门口树阴下。

不灼热了,舒服了许多,铲子又害怕起来:万一惹了她咋办?只一会儿,铲子就拿定主意:不管咋的都要看一眼爹。

他壮下胆,几步跨进院子大喊:“爹——爹——”没人应声!他这才觉出院子很静,院子里因少了那头牛显得很空落,在原来拴牛的地方坐着一个剥花生的小男孩。

小男孩的脸瘦瘦的,胳膊细细的,干瘪的小手像是根本就捏不开花生壳儿。

小男孩听见喊,猛地抬头。

小男孩的脸怔怔的,两只眼睛格外大。

小男孩突然明白了什么,哇地哭起来:“哥,哥……咱爹早死了……娘不许给你说。

”铲子愣住了。

看着破旧的屋子,看着屋子上升起的黑黑的炊烟,铲子的泪涌出来。

1.小说开头“圆胳膊圆腿儿圆肚肚圆脑袋圆脸盘圆眼睛”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它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2.根据原文,分析下面两句话的具体含义。

(1)春天的太阳一直挂在铲子心里。

(2)狠狠把照片和钱捏一下,那轮太阳就被捏出了心窝儿。

小说阅读四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环境(景物)描写在小说中一般起到辅助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是有差别的。

一、命题形式:这类题型高考常见提问方式:1.文中×××段景物描写有何作用?2.请对画线处景物描写的作用加以简要分析。

二、解题方略;一、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第一步,找到环境描写的具体语句,分析环境的特点。

因为环境的特点与作者写此环境的作用是一致的。

第二步,找到分析环境描写作用的思维角度。

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可以从人物、情节、主题以及环境本身等多个角度去考虑。

具体地讲,环境描写通常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1)环境方面: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或地点;②暗示社会环境,如背景、习俗、思想观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③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2)人物方面:①烘托心情;②表现身份、地位、性格等;③暗示命运。

如[例二]文中环境描写就烘托了罗永才的心情。

(3)情节方面:①暗示或推动情节的发展;②为后面情节的发展作铺垫或制造悬念;③作为情节发展的线索;④与标题相呼应,诠释了标题的内涵;⑤开头的环境描写,引出下文……的内容(为下文……作铺垫),与结尾相呼应;结尾的环境描写,与上文……内容相呼应,结构完整。

如[例二]文中景物特点与情节发展是一致的,所以此处环境描写就推动了情节发展。

(4)主题方面:①揭示主题;②深化主旨。

第三步,组织语言,规范答案。

模式一:①环境本身(交代……时间,交代……背景,营造……氛围,渲染……气氛)→②情节(推动,暗示,铺垫)→③人物(烘托,映衬)→④主题(表达,寄托,暗示,揭示)。

模式二:××具体描写了……景色,营造(创设)了一种……气氛;渲染(定下)了……的抒情基调;烘托了人……的思想感情;为下文……的情节展开作了铺垫,推动……的情节发展。

二、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第一步,找出具体体现社会环境的语句。

第二步,明确分析社会环境作用的思维角度。

(1)交代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

(2)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或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

(3)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

第三步,组织语言,规范答案。

答案:模式:(1)突出(烘托、描写、交代)了……,为……活动提供了背景,与……(情节)形成对比。

(2)烘托(衬托,映衬)了……(思想品质、精神世界),有助于塑造……的形象。

(3)触发……思想(情感)转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车站上空的鹰谢友勤第五等火车站的站长,在站台上溜达,大碱滩白雾瘴瘴,没有青草、树木,没有野兔、狐狸、狼,更没有人家。

这个小站,地图上没有它的名字,过往旅客不知道它的名字。

客运货运,是四等以上车站的活儿。

五等站,就是监视过往车辆有无异常。

列车呼啸而过后,留下荒凉的大碱滩,剩下风雪山神庙样的小车站。

年后,省卫生防疫站的专家赶到这里,抽取地下水化验后,明确告知,水质含氟量奇高,不能饮用。

没有合格水源不允许建立车站。

但车站死撑在这儿半个多世纪了。

站长刚上任时用大碱滩水洗衣裳,衣裳浑浊得如同麻袋片穿在身上梆硬。

用碱地水煮饭大米变成红色高粱米黏稠似血。

第一次喝下一碗苦涩的碱水走不出多远便恶心呕吐心肝肠肚肺翻搅,肚子发酵像要爆炸,全身抽搐人仿佛墓碑一般轰然倒掉俗称“百步倒”。

就在站长快扛不住的时候,一个女孩走来。

女孩离开大碱滩外的村子,朝车站走来。

她听说南边有个火车站,来瞧稀罕景。

她没有发现,身后悄悄跟着一只狼。

狼和女孩一样,离开自己的领地,从草原闯进大碱滩。

一只鹰雕在天上盘旋。

北面村子有许多猎户,鹰雕是女孩家的好猎手。

此刻,女孩只看见前方苍凉的车站,饿狼只看见前面的活人。

鹰雕收拢翅膀,没有风声,连影子都没有落在地上。

它看见死神的阴影罩着女主人,它能提前嗅到死亡的气息。

鹰雕急了,急剧俯冲,“轰”的一声,炮弹出膛般砸向狼,气流呼啸,把狼冲得飞起来。

鹰雕撞在砾石上,翅膀折伤,在地上扑腾。

狼踅身一闪,与鹰雕面对面。

鹰雕抬起一条枯枝似的腿,把头插进翅膀里,羽毛簌簌发抖。

狼龇牙狞笑,飞贼,害怕了?!投降了?!狼扭歪的脸皮僵住,鹰雕擦完喙,佝偻着肩膀,迈开长腿,朝它走来。

狼不会站起来,不能像人一样迎上前。

狼愣住了,犹豫一下,猛醒似要扭身逃走。

鹰雕呼啦啦一纵,扑在狼身上。

仰面翻倒的狼,四肢拼命抓挠,一爪子抓住鹰雕眼睛,撕扯着眼皮,鲜血迸溅。

鹰雕疼得哇哇叫!狼从鹰雕抽搐的身体下爬出来,仓皇逃窜。

女孩扭回头,看见这一幕,惊呆了,扑过去,抱起鹰雕,奔向车站。

站长在站台上,看见女孩脸色煞白,怀里的鹰雕眼睛流血,心里一惊!女孩问:“谁是站长?”“我是。

”“厨房在哪儿?”“做啥?”女孩撂下鹰雕,冲进站房。

站长跟进去。

女孩四处撒目,朝站长比画,说:“盆。

”站长问:“做什么?”女孩一跺脚:“啊唷!水,水。

”站长带她穿过休息室,火炕上,摆着站长的行李卷。

走进厨房,女孩抄起黄铜脸盆,舀满水,摘下条毛巾,“噔噔噔”跑出去。

女孩投湿毛巾,哭着,跟鹰雕说话。

鹰雕温驯地低下头。

女孩给鹰雕洗羽毛,洗腿把子,洗爪上的泥垢。

女孩又换盆水,给鹰雕洗脸。

鹰雕淡金色的眼睑,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眼皮翻裂,渗着血。

女孩用湿毛巾擦血,鹰雕猛地弹直身体,羽毛钢针般炸开,疼得“嘎呀嘎呀”叫,“轰”地飞起来。

鹰雕没头没脑地在空中踅绕,翻腾,像人一样痛苦地叫着!站长恍然大悟,说:“啊呀,这是碱水。

”女孩朝站长叫嚷:“混账!你咋不给我好水?”举起脸盆,朝站长砸去。

女孩这才知道,这一带没有好水。

打这以后,女孩就用骆驼给车站驮水。

车站上的人,喝了远村的好水后,神清气爽。

一个地方的水,就是那个地方人的血脉、筋骨和精气神儿呀!你看,女孩牵着骆驼,又来了。

北边地平线上,红盈盈落日里,驼头高昂,驼颐弯曲,驼腹两侧水箱墨黑。

女孩走出红日,红日探头探脑。

一只鹰雕悠然扇动翅膀,为她送行。

一轮美丽如歌的红日,一峰雄壮的骆驼,一只威风凛凛的鹰雕,一个漂亮的女孩,将天地装饰得灿烂辉煌!文中开头和结尾都有景物描写,请分析这两处景物描写的作用。

三、答案1.小说开头“圆胳膊圆腿儿圆肚肚圆脑袋圆脸盘圆眼睛”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它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解析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