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旅游业发展史课程标准

现代旅游业发展史课程标准

《现代旅游业发展史》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现代旅游业发展史
【课程代码】0000657
【开课时间】第1学期
【学时/学分数】34学时/2学分
【课程类型】专业非核心课
【授课对象】酒店管理专业
二、课程定位
《现代旅游业发展史》是酒店管理专业(单考单招)的专业基础课程。

本课程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尚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新兴学科,着重介绍旅游活动的发展历史,阐明社会经济发展与旅游活动的关系,阐述旅游活动的内容、种类和表现形式,说明发展旅游业的基本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前置课程有《旅游学概论》(中职阶段),同修课程有《酒店经营与管理》,后续课程有《导游文化基础知识》、《旅游经济学》、《酒店企业文化与品牌建设》等课程。

三、课程培养目标
本课程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我国古代、近代的迁徙、旅行、旅游活动的发展历程,要求教学能帮助引导学生掌握相关史实,以与中国现当代旅游活动、旅游业的产生和发展的有关内容相衔接。

1、专业能力
(1)能明确旅游活动的发展历程、旅游者的类型和旅游特点。

(2)能明确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旅游服务体系建立与完善的情况。

(3)能总结历史时期旅游活动产生与发展的规律、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经验教训。

2、方法能力
(1)自学拓展能力。

(2)古代旅游活动信息的收集、归纳能力。

(3)为现代旅游业(酒店)的规划、设计和管理借鉴的能力。

3、社会能力
(1)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2)具备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良好职业道德。

(3)开发创新能力、沟通协调能力。

四、学习内容与学时分配
五、学习情境教学设计
六、学习资源的选用
1.教材选用建议
《中国旅游史》上册,全国旅游专业规划教材,王淑良著,旅游教育出版社,2009年10月第2版。

《现代旅游业发展史》的合适的高职教材暂时没有,故以《全国旅游专业规划教材·中国旅游史(上)(第2版)》为基础组织教学资料实施教学。

本书以不同历史时期重大事件、人物的旅游内容、观点、形式、风格等,构成各章节的旅游特色与侧重面。

是为高等学校旅游专业提供的一部基本教材,也是旅游从业人员和旅游爱好者的一部系统读物。

2.教学参考书及参考资料
《中国旅游史》,彭勇主编,郑州大学出版社,2008年3月第1版;
《中国旅游史》下册,王淑良、张天来著,旅游教育出版社,2003年9月第1版;
《世界旅游发展史》,彭顺生著,中国旅游出版社,2006年4月第1版;
《中国旅游文化传统》,喻学才著,东南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1版;
《中国古代道路交通史》,李连祥著,人民交通出版社,1994年1版。

3.参考网站及期刊
中国旅游网:/
中国宗教网:/
看中国网:/
世界旅游网:/ 七、考核标准与方式
八、实施建议
1.课件制作
根据课程教学内容制作相应的图文并茂多媒体课件。

为使学生在有限的学时之内,学到更多的知识,扩大信息量,提高教学效果。

本课程全部采用多媒体教室进行教学。

为此建立了具有自己特色的 CAI课件。

随每年度的教学过程,不断地调整提高CAI课件的内容和教学方法。

2.教学建议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把旅游史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和视频等集于一体,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教学,特别是听觉和视觉器官,把原来抽象、枯燥的旅游史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具体、直观,激发旅游史教学的趣味感,从而使旅游史课变得“生动、有意思”。

同时,结合教学内容适时的开展实践性课堂教学,拓宽学生的知识结构,使学生积累更多适用于旅游类专业的知识,从而增强旅游史教学的专业感。

实践性课堂教学的形式具体可以采取课堂讨论、案例分析、课堂演讲、任务驱动等。

开展第二课堂,强化感性与理性认识的结合。

3.教学场地要求
本课程所需的板书演示与多媒体相结合的教学场所及相关设施要求。

4.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主要指学生学业评价。

突出阶段评价、目标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

关注评价的多元性。

九、其它说明
对以上不能涵盖的内容作必要的说明。

制定人:审核人:
编制时间:2012年8月5 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