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国地理长江黄河课件(共13张PPT)
中国地理长江黄河课件(共13张PPT)
气候湿润,降水多;且沿途接纳了很多支流, 水量大。
★ 防洪——成为三峡工程的首要目标。 长江中游洪灾的原因:
自然因素:
①气候:长江流经湿润区,降水集中春夏两季,锋面雨带长 期徘徊(流域内普降暴雨);
②水系:流域广、支流多、干流汛期长、水量大,有些年份, 流域内普降暴雨,南北支流同时来水,上游川江洪水也随之 袭来,多股洪水汇聚,干流势必出现特大洪水
上游:落差大、 多峡谷、多支 流、水量大、 富水力
中游:多曲流、 多支流、多湖 泊,对干流起 调节作用
下游:江阔水 深、江海相连、 水流缓、航运 便利
长江各河段的名称
通天 河
玉树
金 沙
江
宜宾
荆江
江 宜昌 枝城
城陵矶
长江巨大的水能:
思考
☆长江上游为什么水力资源特别丰富?
长江上游坡度,峡谷多,落差大,水流湍急;
保塬: 平整土地、增加径流入渗,削减地表径流;(工程) 营造护田林网,造林以用材林和果林为主,形成林粮间作、果粮间作的生态 农业体系;(生物)
采用喷灌、滴灌等先进灌溉技术,节约和充分利用水资源。(技术)
护坡: 缓坡修筑水平梯田,发展林果基地;(工程) 封坡育林育草,拦截涵蓄坡面径流。(生物)
固沟: 在主要沟道打坝建水库,拦泥蓄水;(工程) 在各支流分段营造防护林,既固定了沟床,又拦截了坡面和上游的大量泥沙, 稳定了坡脚。(工程)
黄河中游(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自然原因: 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 黄土土质疏松 ,垂直节理发育; 地形破碎,坡度大。
人为原因: 植被的破坏;
农业开垦、露天开矿及其他工程建设不合理等。
小流域综合治理:
小流域是指相当于坳沟或河沟的沟道流域。治理重点:保 持水土,开发利用水土资源,建立有机、高效的农业体系。对 其实行“保塬、护坡、固沟”的治理方针进行综合治理。
③地形:中游地区地势低平,河道弯曲,排水不畅。
人为原因: ①过度砍伐,陡坡开荒等使水土流失加剧,导致流域涵养水源、 调节径流、削峰补枯的能力降低。泥沙淤积,抬高河床,河道 泄洪能力降低。
②围湖造田,泥沙淤积导致湖泊萎缩,使湖泊调蓄洪 峰能力削弱。
★ 长江中游洪涝灾害的对策
生物措施:
中上游严禁乱砍滥伐,有计划地退耕还林还 草,大力植树造林修建分洪、蓄洪工程;
中下游加固江防大堤,河道截弯取直,疏通河道。
黄河各河段主要特征
思考
黄河入海水量的70%以上来自兰州以上 的河段,但在流经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时,水量 明显减少,其原因是什么?
①该段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少,蒸发耗水多; ②途径两大灌溉农业区,引黄灌溉耗水多; ③该河段几乎无支流汇入。
黄河下游的“地上河”
下图是开封市附近的黄河河床示意图。从图上可以看出,黄河 河床比开封市区高出了7米。事实上,黄下游的河床一般都比两 岸地面高出3-4米,有的河段高出10米以上,成为举世闻名的 “地上河”。
黄河下游“地上河”形成的原因:
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河水携带大量的泥沙,下游因流 经地势低平的华北平原时,河道变宽,河流流速变慢,泥沙 在河底淤积,使河床抬高。长期以来,人们采取修筑堤防 的方式来约束洪水,致使河床与两岸的高差越来越来,形 成举世闻名的“地上河”。一遇暴雨,河水猛涨,两岸 河堤极易决口,泛滥成灾。
黄河下游“地上河”形成的流程图
土质疏松
暴雨 植被破坏
地势 水土 低平 流失 流速
泥沙淤 积河床
地 上 河
减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