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行政复议.ppt
主讲人:朱利民 湖北警官学院 法律系
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102条规定: “被处罚人对治安管理处罚决定不服的,可 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行政救济 途径
1. 行政复议 2. 行政诉讼 3. 行政赔偿 4. 行政补偿 5. 行政信访
公安行政复议
一、公安行政复议的概念与特征 二、公安行政复议的基本原则 三、公安行政复议的受案范围 四、公安行政复议的处理程序
其中合法原则是首要的,它是其他原则的基础 和保障。
合法原则的主要内容
(1)主体合法。 (2)依据合法。 (3)程序合法。 (4)内容合法。
(二)公正、公开原则
1.公正原则
程序公正 实体公正
2.公开原则
公开原则,指公安行政复 议的依据、程序、决定等都应 当向申请人和社会公开,以保 障申请人充分享有和切实行使 其复议权利,促使作为复议机 关的上级公安机关去公正地处 理行政争议。
只有公安机关才能作为公安行政复议机关受理复议申请。 公安机关具有受理相对人申诉的义务和监督审查下级公安机关 行政行为的权力和责任。因此,公安行政复议制度成为上级公 安机关监督下级公安机关的一种重要制度。
3.公安行政复议以书面审查为主要形式。
公安行政复议机关通过对申请人提出的申请书 和被申请人提交的答辩书以及有关材料进行书面审 查认定,在此基础上依法作出复议裁决。
2007年5月29日,国务院又制定发 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实施 条例》,于2007年8月1日起施行。随着 该实施条例的颁布施行,从而使我国的 行政复议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 善。
2、公安行政复议的概念。
所谓公安行政复议,是指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 为公安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 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向 上一级公安机关提出申请, 由上一级公安机关受理申请 并根据法定程序对具体行政 行为的合法性、适当性进行 审查并作出相应裁决的活动。
一、公安行政复议的概念与特征
(一)公安行政复议的概念
1、行政复议的概念。
所谓行政复议,就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 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 法定的行政机关提出申请,由受理机关根据法定程序 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适当性进行审查并作出相 应裁决的活动。
行政复议具有准司法性: (1)行政复议与司法审判活动一样,遵循 “不告不理” 规则,即如果行政相对人不依法提起行政复议的申请,就不会 引起行政复议程序的运行。 (2)行政复议是以解决个案的方式来裁决争议的,不像行 政立法行为那样,是就一般情况作出带有普遍意义的处理。 (3)行政复议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争议,只不过所解决的争 议属于行政争议。所谓行政争议也就是指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 的过程中,与行政管理的相对方之间所产生的争议。
(四)全面审查原则
所谓全面审查原则,是指公安行政复议机关对申请复议 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与适当性及有关抽象行政行为的合法 性进行全面审查。
我国《行政复议法》第1条规定:“为了防止和纠正违法的或者不当 的具体行政行为,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保障和监督行 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必要时,公安行政复议机关也可当面听取申请 人、被申请人的意见。
区别于人民法院进行司法诉讼活动所应遵循 的开庭审理原则。
二、公安行政复议的基本原则
(一)合法原则 (二)公正、公开原则 (三)及时、便民原则 (四)全面审查原则 (五)司法最终原则
(一)合法原则
我国《行政复议法》第4条和《公安机关办理 行政复议案件程序规定》第6条规定,公安行政复 议机关履行行政复议职责,应当遵循合法、公正、 公开、及时、便民的原则,坚持有错必纠,确保国 家法律、法规的正确实施。
《行政复议法》第3条第3项规定,行政复议机关负责法制工作的机构 审查申请行政复议的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与适当,拟订行政复议决定。
《行政复议法》第7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 具体行政行为所依据的国务院部门的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 其工作部门的规定、乡镇人民政府的规定不合法,在对具体行政行为申请 行政复议时,可以一并向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对该规定的审查申请。
行政复议解决纠纷、解决争议这一功能与司法诉讼的功能 是一致的。由于行政复议与司法行为相类似的这些特点,也有 人将行政复议称为“准司法行为”或者行政司法行为。
1990年12月国务院专门制定发布了 《行政复议条例》,并于1991年1月1日 起施行,这标志着我国完整的行政复议 制度得以建立。
1999年4月29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 会又制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 复议法》,该法于1999年10月1日起施 行。《行政复议法》以法律的形式确立 了行政复议制度。
以及有关公安机关行政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规章。
2、公安行政复议的申请人和被申请人具有确定性。
(1)公安行政复议的申请人只能是受到公安机关的具体
行政行为侵害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2)公安行政复议的被申请人只能是行使公安行政权力、
实施具体行政行为的公安行政主体,即公安机关以及法律法规 授权的公安机关的内设机构或者派出机构 或者实施公安行政管 理职能的组织。
(二)公安行政复议的特征
1、公安行政复议必须依照法定程序 进行。
公安部根据《行政复议法》以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结 合公安工作实际,于2002年11月2日制定了《公安机关办理行 政复议案件程序规定》,于2003年1月1日起施行。
公安行政复议的法律依据主要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 《公安机关办理行政复议案件程序规定》、
(三)及时、便民原则
1.及时原则。
行政复议既要追求公正,又要注意提高效率。 所以,及时原则也称 效率原则,它是指作 为行政复议机关的上 级公安机关必须在法 定的期限内作出复议 决定,并不断提高工 作效率,尽快结案。
2.便民原则。
便民原则是指在行政 复议活动中,公安机关要 尽量方便行政相对人,使 其不因行政复议活动而增 加过大的负担,最大限度 地节省他们因申请和参加 行政复议活动所耗费的时 间、精力和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