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模拟卷(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模拟卷(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模拟卷(答案)(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分值:100分)一、语文知识积累(16分)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4分)(1)总之:都是些烦(suǒ) 之至,至今想起来还觉得非常麻烦的事情。

(2)吃了一会,陈木南身上暖烘烘,十分烦(zào),起来脱去了一件衣服。

(3)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jīn) 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jiāng) ?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2.古诗文名句填空。

(7分)(1),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2)《竹里馆》中描写夜深人静、明月相伴的诗句是“,”。

(3)《逢入京使》中表达诗人悲苦思乡之情之外还蕴含振作精神之意的诗句是“,”。

(4)作家林斤澜一生经历丰富,始终坚持文学创作,留下了丰富的作品。

他虽已离世,但他的精神仍影响着我们。

“林斤澜短篇小说奖”的设立,给后人以文学精神的激励和滋养,这正如清代诗人龚自珍说的“,”。

3.“孝亲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某校706班组织了一次“孝亲敬老,从我做起”的综合性4.下列作家和作品搭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阿龙纳斯——《海底两万里》B.柳青——《创业史》C.阿西莫夫——《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D.萧红——《红岩》二、现代文阅读(27分)(一)在《海底两万里》第四章中“我”和尼德·兰(内德·兰德)围绕“那怪物是不是独角鲸”展开了辩论,阅读下面两段话回答问题。

(4分)[A]“一般人可以去相信有奇算异的彗星穿过宇宙,有古老的怪物居住在地球的内部,可天文学家、地质学家就不会接受这类荒诞不经的说法。

……无论这些鲸类动物具有多强的攻击力,无论它们是用尾巴还是用牙齿,它们都绝对不可能毁坏轮船的钢板的。

”[B]“章鱼是一种软体动物,从这个名称看,它的肌肉就不坚硬。

它不属于脊椎动物,就算它有五百尺长,它也无法对‘斯科蒂亚’号或‘亚伯拉罕·林肯’号这类船只造成危害的。

因此,把这么大的事归之于斯堪的纳维亚海怪或其他类似的怪物干的,那纯粹是天方夜谭。

”5.(1)[A][B]两段话分别出自谁之口?[A] [B] (2分)(2)在“我”眼里,尼德兰(内德·兰德)是一个怎样的人? (根据全书内容概括回答)(2分)(二)《骆驼祥子》(节选)老舍(10分)①入了秋,祥子的病已不允许他再拉车,祥子的信用已铜板,便可以在店中躺下。

白天,他去作些只能使他喝碗粥的劳作。

他不能在街上去乞讨,那么大的个子,没有人肯对他发善心。

他不会在身上作些彩,去到庙会上乞钱,因为没受过传授,不晓得怎么把他身上的疮化装成动人的不幸。

作贼,他也没那套本事,贼人也有团体与门路啊。

只有他自己会给自己挣饭吃,没有任何别的依赖与援助。

他为自己努力,也为自己完成了死亡。

他等着吸那最后的一口气,他是个还有口气的死鬼,个人主义是他的灵魂。

这个灵魂将随着他的身体一齐烂化在泥土中。

②北平自从被封为故都,它的排场,手艺,吃食,言语,巡警……已慢慢的向四外流动,去找那与天子有同样威严的人和财力的地方去助威。

那洋化的青岛也有了北平的涮羊肉;那热闹的天津在半夜里也可以听到低悲的“硬面——饽饽”;在上海,在汉口,在南京,也都有了说京话的巡警与差役,吃着芝麻酱烧饼;香片茶会由南而北,在北平经过双熏再往南方去;连抬杠的杠夫也有时坐上火车到天津或南京去抬那高官贵人的棺材。

③北平本身可是渐渐的失去原有的排场,点心铺中过了九月九还可以买到花糕,卖元宵的也许在秋天就下了市,那二三百年的老铺户也忽然想起作周年纪念,借此好散出大减价的传单……经济的压迫使排场去另寻找去路,体面当不了饭吃。

④不过,红白事情在大体上还保存着旧有的仪式与气派,婚丧嫁娶仿佛到底值的注意,而多少要些排场。

婚丧事的执事,响器,喜轿与官罩,到底还不是任何都市都能赶上的。

出殡用的松鹤松狮,纸扎的人物轿马,娶亲用的全份执事,与二十四个响器,依旧在街市上显出官派大样,使人想到那太平年代的繁华与气度。

⑤祥子的生活多半,仗着这种残存的仪式与规矩。

有结婚的,他替人家打着旗伞;有出殡的,他替人家举着花圈挽联;他不喜,也不哭,他只为那十几个铜子,陪着人家游街。

穿上杠房或喜桥铺所预备的绿衣或蓝袍,戴上那不合适的黑帽,他暂时能把一身的破布遮住,稍微体面一些。

遇上那大户人家办事,教一干人等都剃头穿靴子,他便有机会使头上脚下都干净利落一回。

脏病使他迈不开步,正好举着面旗,或两条挽联,在马路边上緩緩的蹭。

⑥可是,连作这点事,他也不算个好手。

他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了,既没从洋车上成家立业,什么事都随着他的希望变成了“那么回事”。

他那么大的个子,偏争着去打一面与飞虎旗,或一对短窄的挽联;那较重的红伞与肃静牌等等,他都不肯去动。

和个老人,小孩,甚于至妇女,他也会去争竞。

他不肯吃一点亏。

⑦打着那么个小东西,他低着头,弯着背,口中叼着个由路上拾来的烟卷头儿,有气无力的慢慢的蹭。

大家立定,他也许还走;大家已走,他也许多站一会儿;他似乎听不见那施号发令的锣声。

他更永远不看前后的距离停匀不停匀,左右的队列整齐不整齐,他走他的,低着头象作着个梦,又象思索着点高深的道理。

那穿红衣的锣夫,与拿着绸旗的催押执事,几乎把所有的村话都向他骂去:“孙子!我说你呢,骆驼!你他妈的看齐!”他似乎还没有听见。

打锣的过去给了他一锣锤,他翻了翻眼,朦胧的向四外看一下。

没管打锣的说了什么,他留神的在地上找,看有没有值得拾起来的烟头儿。

⑧体面的,要强的,好梦想的,利己的,个人的,健壮的,伟大的,祥子,不知陪着人家送了多少回殡;不知道何时何地会埋起他自己来,埋起这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6.选文是《骆驼祥子》一书的最后几个段落。

第⑥节作者写到“他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了”,根据你对全书的阅读,你认为什么时候算是祥子的“黄金时代”? (2分)7.小说结尾本来交代好祥子的结局就可以了,②③④节为什么要写北平渐渐失去的“排场”? (2分)8.仿照某同学对第①节所做的批注(内容见上文图示),请你给第⑦节也写一条批注。

(3分)9.1945年《骆驼祥子》在美国被译成英文并成为畅销书,译者将祥子悲剧的下场改为大团圆,祥子与小福子都没有死,祥子把小福子从白房子中抢出来了,“夏夜的清凉,他一面跑着,一面觉到怀抱里的身体轻轻动了一下,接着就慢慢地偎近他。

她还活着,他也活着,他们现在自由了”。

两种结局,你更喜欢哪一种?请阐述你的理由。

(3分)(三)送春(13分)宗璞说起燕园的野花,声势最为浩大的,要数二月兰了。

它们本是很单薄的,脆弱的茎,几片叶子,顶上开着小朵小朵简单的花。

可是开成一大片,就形成春光中重要的色调。

阴历二月,它们已探头探脑地出现在地上,然后忽然一下子就成了一大片。

一大片深紫浅紫的颜色,不知为什么总有点朦陇。

房前屋后,路边沟沿,都让它们占据了,重染了。

看起来,好像比它们实际占的地盘还要大。

微风过处,花面起伏,丰富的各种层次的紫色一闪一闪地滚动着,仿佛还要到别处去涂抹。

没有人种过这花,但它每年都大开而特开。

童年在清华,屋旁小溪边,便是它们的世界。

人们不在意有这些花,它们也不在意人们是否在意,只管尽情地开放。

那多变化的紫色,贯穿了我所经历的几十个春天。

只在昆明那几年让白色的木香花代替了。

木香花以后的岁月,便定格在燕园,而燕园的明媚春光,是少不了二月兰的。

斯诺墓所在的小山后面,人迹罕到,便成了二月兰的天下。

从路边到山坡,在树与树之间,挤满花朵。

有一小块颜色很深,像需要些水化一化;有一块颜色很浅,近乎白色。

在深色中有浅色的花朵,形成一些小亮点儿;在浅色中又有深色的笔触,免得它太轻灵。

深深浅浅联成一片。

这条路我也是不常走的,但每年春天,总要多来几回,看看这些小友。

其实我家近处,便有大片二月兰。

各芳邻门前都有特色,有人从荷兰带回郁金香,有人从近处花圃移来各色花草。

这家因主人年老,子孙远居海外,没有人侍弄园子,倒给了二月兰充分发展的机会。

春来开得满园,像一块花毯,衬着边上的绿松墙。

花朵们往松墙的缝隙间直挤过去,稳重的松树也含笑望着它们。

这花开得好放肆!我心里说。

我家屋后,一条弯弯的石径两侧直到后窗下,每到春来,都是二月兰的领地。

面积虽小,也在尽情抛洒春光。

不想一次有人来收拾院子,给枯草烧了一把火,说也要给野花立规矩。

次年春天便不见了二月兰,它受不了规矩。

野草却依旧猛长。

我简直想给二月兰写信,邀请它们重返家园。

信是无处投递,乃特地从附近移了几棵,也尚未见功效。

许多人不知道二月兰为何许花,甚至语文教科书的插图也把它画成兰花的模样。

兰花素有花中君子之称,品高香幽。

二月兰虽也有个兰字,可完全与兰花没有关系,也不想攀高枝,只悄悄从泥土中钻出来,如火如荼毒缀了春光,又悄悄落尽。

我曾建议一年轻画徒,画一画这野花,最好用水彩,用印象派手法。

年轻人交来一幅画稿,在灰暗的背景中只有一枝伶仃的花,又依照“现代”眼光,在花旁画了一个破竹篮。

“这不是二月兰的典型姿态。

”我心里评判着。

因为病,因为懒,常几日不出房门。

整个春天各种花开花谢,来去匆匆,有的便不得见。

却总见二月兰不动声色地开在那里,似乎随时在等候,问一句:“你好些吗?”又是一次小病后,在园中行走。

忽觉绿色满眼,已为遮蔽炎热作准备。

走到二月兰的领地时,不见花朵,只剩下绿色直连到松墙。

好像原有一大张绚烂的彩画,现今掀过去了,卷起来了,放在什么地方,以待来年。

我知道,春归去了。

在领地徘徊了一会儿,忽然意识到二月兰的忠心和执著。

从春如十三女儿学绣时,它便开花,直到雨儋风僽,春深春老。

它迎春来,伴春在,送春去。

古诗云“开到茶蘼花事了”,我始终不知茶蘼是什么样儿,却亲见二月兰蓦然消失,是春归的一个指征。

迎春人人欢喜,有谁喜欢送春?忠心的、执著的二月兰没有推托这个任务。

10.作者评判年轻画徒的画“不是二月兰的典型姿态”,你觉得应该怎么画才符合作者心里的“二月兰的典型姿态”?请你依据全文内容描述一下。

(3分)11.根据括号中的提示,揣摩下面语句写景状物的妙处。

(4分)(1)微风过处,花面起伏,丰富的各种层次的紫色一闪一闪地滚动着,仿佛还要到别处去涂抹。

(动态描写)(2)却总见二月兰不动声色地开在那里,似乎随时在等候,问一句:“你好些吗?”(物我交融)12.《送春》与《紫藤萝瀑布》一样,都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试加以分析。

(4分)13.学贵有疑。

有同学读了这篇文章后提出了两个疑问,请选择其中一问.......,谈谈你的理解。

(2分) (1)这篇文章何不直接用“二月兰”为题,却用了“送春”?(2)一般写花都会写到花香,本文却无一处写二月兰的香气,是不是一处败笔?三、文言文阅读(14分)【甲】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