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测试卷中学七年级语文试题 2018.05(卷面总分100分 答题时间90分钟 命题人 部编版教材研究组)一、积累与运用(34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校.订(ji ào ) 气冲斗.牛(d ǒu ) 晌.午(sh ǎng )B.挚.爱(zh ì) 忍俊不禁.(j īng ) 告罄.(q ìng )C.商酌.(zhu ó) 锲.而不舍(q ì) 修葺.(q ì)D.震悚.(s ǒng ) 诲.人不倦(hu ǐ) 拖沓.(t à) 2.下列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2分)( )A.严谨 鲁莽 怏怏不乐 毛骨耸然B.模拟 辜负 语无轮次 千钧重负C.俯瞰 竹篾 尽态极妍 略胜一筹D.严谨 拯救 海市蜃楼 忧心仲仲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B.许先生为什么睡得这样快?因为第二天早晨六七点钟就要起来管理家务。
C.我当然表示同意,并且说:“您看怎么样好就怎么样,千万不要再跟我商量”。
D.山路崎岖,很不好走,可我不相信自己还走不过这个背着三十多斤东西的山村女孩子(她才14岁)。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潮下,越来越多的临沂人加入到“互联网+”创业的大军中。
B.我市各区县新兴的“生态观光园”不但有养生休闲居住功能,反而能保持生态原貌。
C.在科学家邓稼先的一生中,无处不以务实的作风和非凡的才学震惊于世。
D.市卫生监督部门加大了对市场上牛肉的抽样检测,防止不合格肉制品重现百姓餐桌。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最后一课》的标题不但指出文章的内容,而且蕴含了悲怆气氛和悲愤情绪,一定程度上暗示了中心思想。
B.《阿长与<山海经>》选自《朝花夕拾》,这篇小说选材详略得当,详写了阿长给“我”买《山海经》一事。
C.《陋室铭》中的“铭”,指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D.《最苦与最乐》选自《<饮冰室合集>集外文》,作者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 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
6.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7分)祥子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揣起保单,拉起车,几乎要哭出来。
拉到个僻静的地方,细细端详自己的车,在漆板上试着照照自己的脸!越看越可爱,就是那不尽合自己的理想的地方也都可以原谅了,因为已经是自己的车了。
把车看得似乎暂时可以休息会儿了,他坐在了水簸箕的新脚垫儿上,看着车把上的发亮的黄铜喇叭。
他忽然想起来,今年是二十二岁。
因为父母死得早,他忘了生日是在哪一天。
自从到城里来,他没过一次生日。
好吧,今天买上了新车,就算是生日吧,人的也是车的,好记,而且车既是自己的心血,简直没什么不可以把人与车算在一块的地方。
(1)本文段节选自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2)“几乎要哭出来”表现了祥子怎样复杂的心情?(2分)(3)祥子把买车的日子当作自己的生日,表明了什么?(2分)7.综合性学习:“孝亲敬老,从我做起”,阅读活动主题,完成练习(5分)“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作为子女的我们,则要充满感恩之心,孝敬父母。
让我们从现在做起,孝亲敬老。
(1)请为此次活动拟一条宣传标语。
(1分)(2)摘抄两句以“孝”为主题的名言诗词。
(2分)(3)搜集两则古代“孝亲敬老”的故事。
(2分)8.古诗文默写(10分)(1)斯是陋室,____________________。
(刘禹锡《陋室铭》) (2)独坐幽篁里,____________________。
(王维《竹里馆》)(3)我们登上顶峰眺望远景,大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感,大家纷纷拍照留影。
(出自杜甫《望岳》)(4)龚自珍《己亥杂诗》中以落花为喻,表明诗人心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一份乡愁,不同倾诉。
李白化曲成诗,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远游在外的无尽乡思;岑参遇使托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思亲又不愿让亲人挂念的情感。
(分别出自《春夜洛城闻笛》《逢入京使》)二、阅读与理解(36分)(一)阅读下面两篇古文,回答9—12题。
(12分)【甲】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游。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节选自《河中石兽》)【乙】蜀中有杜处士①,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而一牧童见之,拊②掌见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③入两股间。
今乃掉尾而斗,同谬矣!” 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不可改也。
(选自《杜处士好画》)【注释】①杜处士:姓杜的读书人。
②拊:拍。
③搐(ch ù):收缩,此指“夹”。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4分)(1)转转不已.:_______________ (2)遂.反溯流逆上矣:_______________ (3)但.知其一:_______________ (4)一日曝.十画:___________________ 10.翻译下列句子。
(4分)(1)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2)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11.结合语境,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句中“笑”的具体原因。
(2分)而一牧童见之,拊掌见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结合文本,谈谈你读了【甲】【乙】两文后分别得到的启示。
(2分)【甲】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紫藤萝瀑布》(节选) ,完成13—16题。
(10分)①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②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
仔细看时,才知那是每一朵紫花中最浅淡的部分和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③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
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④“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⑤“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⑥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
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
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
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⑦但是我没有摘。
我没有摘花的习惯。
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
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痛楚,那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
我沉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13.文中画横线的部分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3分)14.文中把紫藤萝比作瀑布,哪些动词的运用与这一比喻非常切合?(2分)15.选文第⑦段“我只是伫立凝望”中的“凝望”可否换成“观望”,为什么?(3分)16.选文所说的“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痛楚”中,“焦虑和痛楚”具体指什么?(2分)(三)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7—20题。
(14分)全民阅读时代,读书越多越好?邓江波①作为人类最悠久的文化活动之一,阅读的面貌正在被极大地重塑。
如果只用两个字来概括新时代阅读的特点,无疑是“快”和“多”。
②阅读的“快”根植于信息技术的革新。
传统的纸质书籍的阅读要逐字逐行完成,并且强调记忆和思维。
然而,高度发达的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彻底打破了这种阅读逻辑。
一方面,数字阅读不再局限于白纸黑字的纸面,而是延伸到电脑、手机甚至是智能家电和汽车等数字化场景。
阅读的对象不再只是安静等待眼球来访问的文字图片,而是视频、音乐等各种多媒体元素。
另一方面,从文化的视角来看,阅读资源不仅在数量上猛增,内容格调上也越来越“流行”。
沉湎于唾手可得的享受,阅读变得越来越碎片化,可视化和娱乐化。
③对于阅读,现代人不仅求“快”,而且贪“多”。
近年来,无论是在街头巷尾的言谈里,还是各路媒体的报道中,提到阅读的主题,最能引起共鸣的已经不再是“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造就灵魂的工具”这种温文尔雅的哲言,而是“一年读180本书,他还能让读过的每本书产生价值”“一年读不到100本书说明阅读还改变不了你”之类急不可耐的训诫。
细看这些心得,会发现作者所读的多是“经世济用”甚至“即学即用”的工具型书籍,而所谓的阅读技巧很可能只是略读、跳读,甚至是“目录阅读”。
这种“阅读”显然不是为了锻炼思考、健全心智,而是为获取能够有效转化为经济和社会利益的“文化资本”。
④说到“文化资本”,颇有讽刺意味的是,很多年轻人一面沉迷于数字世界,一面却又要强行与纸质书籍发生互动。
比如,在午后的阳台上摆一杯咖啡一本书,拍照发到朋友圈;再如,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心血来潮网购一摞新书,半年都没翻开过几次,等等。
从社会学的观点来看,与其说这是阅读,不如这说是一种“阅读表演”。
⑤贪“多”求“快”的阅读姿态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和社会成因。
在今天这个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现代都市中的普通劳动者越来越清楚自己的危险处境:高度分化而替代性高的工作,快速更迭的科技和产业形态,不断升级的知识和技能需求,居高不下的教育培训成本,陷入阻滞的社会流动……层层叠加的外部压力促使人投身一场没有硝烟的“阅读竞赛”,而甘愿放弃本应拥有的闲暇——尽管那才是阅读的理想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