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冀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

冀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

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动物的图片,老师带大家来认识一下。
那么这些动物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呢?
比如说:导盲犬可以帮助盲人走路,我们爱吃的蜂蜜是有蜜蜂采集的,春蚕图的丝可以用来制衣服。作你还知道哪些动物与我们的生活相关?
三、本课总结:
这节课就到这里了,同学们回忆一下,通过本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预设:认识了很多动物,知道了动物与我们的生活有很多联系。
预设:知道了
五、关于科学,你还想研究什么?
六、布置课下活动
猜一猜:准备一些物品,让别一个同学把眼睛蒙,摸一摸或闻一闻,说出是
什么。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3.放大镜
教学目标:
1.能说出使用放大镜的方法和用途。
2.能正确使用放大镜并描述观察结果。
3.能对放大镜产生浓烈的兴趣,了解工具是我们学校科学的好帮手。
教学重点:
能简单描述蒲公英的外部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
能简单描述蒲公英的外部主要特征。
教学准备:
《科学活动手册》、彩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我们先来猜一个谜语,
小伞兵,随风飞,落土地,扎根基。
你们知道这是什么么?
预设:蒲公英
那你知道蒲公英是什么样的么?(那你知蒲公英有什么特点?)
二、教学活动:
2、大家已经认识了哪些植物?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5.认识植物
教学目标:
1.能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特征。
2.初步感知科学研究需要制定计划,能用多种感官观察植物的外部形
态,能简述探究过程与结论并与同学讨论交流。
3.能对植物的外部形态及用途表现出探究兴趣。
教学重点:
能用多种感官观察植物的外部形态
教学难点:
能用多种感官观察植物的外部形态。能简述探究过程与结论并与同学讨论交流。教学准备身边的蔬菜水果植物等。
1.走进科学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使学生从第一节课就爱上科学课,为以后的科学课打好兴趣的基础
2.使学生体会到人的周围处处有科学,科学与人有密切的关系,少年儿童要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3.初步了解怎样学科学
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使学生从第一节课就爱上科学课,为以后的科学课打好兴趣的基础。
2.初步感知科学研究需要制定计划,能用语言描述观察到的现象,与探究
过程,并与同学讨论交流。
3.能对常见花草树木的外部形态及用途表现出探究兴趣,从多个角度认识植物与人类的关系,并能按要求进行合作学习。
教学重点:
能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能说出草、树等都是植物
教学难点:
能说出草、树等都是植物。教学准备校园取景照片(含各种植物)。
预设:玉米、白菜、苹果、桃、葡萄等
我们身边有许多植物,小草、大树、庄稼等都是植物。
这些植物与我们的生活都有什么关系啊?
预设:可以吃(做食物)、可以看(观赏用)、可以用(作为资源)、可以治病(入药)、制造氧气(净化空气)防风护沙涵养水源等。
那么植物有这么多的作用,我们应该怎么做啊?
预设:爱护植物
你观察这些植物都用到了哪些感官或者工具?
四、关于动物,你还知道什么?你还想研究什么?
五、布置课下活动
1、大家已经认识了很多动物,把练习册第10页填好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8.认识动物
教学目标:
1.能说出动物都需要食物、能运动、会呼吸。
2、能利用感官观察动物的特征。
3、能简单归纳出动物的某些特征。
4、能如实地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在认识动物、利用动物资源的时候,一定要爱护动物,保护动物资源,让动物与人类和谐相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谈话导入:我们都是怎么认识这个世界,学习知识的?
二、教学活动:
《活动一》、出示课件
大家来说一说这些都是什么?我们是如何使用他们的?眼、耳、鼻、舌、手、
《活动二》、观察橘子(苹果)
拿出橘子,问大家这是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你知道它是什么味道么?怎么知道的?看一看、摸一摸、问一问、尝一尝
三、本课总结:
这节课就到这里了,同学们回忆一下,通过本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预设:知道了放大镜可以帮助观察小的物体,学会了放大镜的使用方法:调整放大镜与物体间的距离直到看清楚为止。
五、关于放大镜,你还知道什么?你还想研究什么?
六、布置课下活动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4.身边的植物
教学目标:
1.能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能说出草、树等都是植物。
这是哪里的照片啊?照片的植物真多啊,你都认识那些?
预设:柏树、爬山虎、柳树、杨树等。
那么你在操场还发现了哪些植物?或者你还知道哪些植物?
预设:玉米、白菜、苹果、桃、葡萄、柳树、杨树、爬山虎、柏树等。
那么这些植物都有什么特点啊?
出示实物:柳树、杨树、葱、等
《活动二》、闻气味辩植物:葱、橘子、大蒜、洋葱等
二、教学活动:
预设:鸡、狗、猫、鸽子等
我们把鸡、狗、鸽子这些都叫做什么?——动物
同学们,刚才从家里找到这么多的小动物,那么在我们的校里,你都见过哪些动物呢?
树上都有什么动物?
大树周围都有什么动物?
草地里都有什么动物?我们可以用放大镜来看看虫子。
同学们说一说你们都知道什么动物啊?
预设:猪、狗、鱼、大象、骆驼……
预设:它的叶子是锯齿形的。
同学们,试着把你们观察到的蒲公英画下来吧,看看谁画的最像。同学们,下面小组讨论下书上14页下面的这四种植物各有什么不同?
风仙花(指甲花),菊花,狗尾草
预设:叶子都是绿色的,
叶子的的形状不同,花的形状不同、颜色不同。
我问你答,然后评价。
白色的不是花,而是它的种子。集体备课
三、本课总结:
看书本第12页,花生,国槐,葡萄有什么不同?
三、本课总结:
这节课就到这里了,同学们回忆一下,通过本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预设:认识了新的植物,知道了不同植物有不同的特点。
板书设计:
6.观察蒲公英
教学目标:
1.能简述蒲公英的外部主要特征。
2.能用语言描述观察的结果,并于同学讨论交流。
3.能认真观察蒲公英,并且表现出浓厚的探究兴趣。
“放大镜能够帮助我们看清什么?”引导学生自然过渡到下面的探究活动。
二、教学活动:
《活动一》、出示课件
放大镜可以帮我们看清小花,看清布上的花纹……
同学们注意看图片,应该怎样用手拿放大镜呢?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的使用放大镜呢?
调整放大镜与物体间的距离直到看清楚为止。
放大镜可以帮助我们观察很多东西,出示图片:比如看不清的小花,蝴蝶翅膀上的纹络(其他小昆虫),帮助老人看报纸,考古学家考古等等
教学重点:
能说出使用放大镜的方法和用途
教学难点:
能说出使用放大镜的方法和用途。
教学准备
放大镜、带盖的瓶子、装水的烧杯、圆形鱼缸及金鱼、小花、布条、报纸、小字的书、指纹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会了如何使用自己的感官来研究科学。出示课件图片花太小,看不清。以此引发学生思考:“当我们看不清楚的时候,怎样才能看清呢?你有什么好办法么?”这样就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一放大镜。
梨树的叶子像鸡蛋一样,我们叫他卵形叶,梨成熟后是黄色的,有的圆圆的像个球,有的顶部还有个尖,像个鸭嘴,故称鸭梨。问一问还有梨的香味呢。
牵牛花的叶子是心形的,称他为心形叶。它的花有多种颜色,有红色的,紫X四色的,黄色的白色的。形状像一个喇叭所以也叫刚叭花。向日葵的叶子有的是心形有的是卵形,它的花是黄色的像太阳圆圆的。
这就是我们的科学课,大家喜欢么?
三、本课总结:
这节课就到这里了,同学们回忆一下,通过本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预设:知道了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2.我的感官
教学目标:
1、了解自己的感官
2.学会正确使用感官
教学重点:
了解自己的感官,学会正确使用感官
教学难点:
学会正确使用感官。
教学准备
课件:橘子或者苹果纸箱(玩具)
《活动二》、自制放大镜
其实我们身边有很多放大镜,露珠大家都见过么?大家早上的时候可以注意观察下,或者课下可以在植物上酒点水观察一下。
灌满水的玻璃瓶大家见过么?圆形鱼缸力的金鱼大家仔细观察过么?大家在课下可以自己动手制作放大镜,观察一下。
注意:不要将放大镜对着太阳,小心烧伤,或者引起火灾。课件展示
出示实物。
《活动三》、盒子里面有什么?请同学上台来试一下。
苹果、火腿肠、文具盒、卷笔刀、积木…
谈话: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正确的使用我们的感官呢?看电视,看电脑一定要离远一点,声音要小一点
未知的物品不要随便闻或尝
《活动四》、你周围的事物,有哪些分别可以通过眼、耳、鼻、舌、手、皮
肤感受出来?
三、本课总结:
这节课就到这里了,同学们回忆一下,通过本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出示准备的实物,同学们这些植物大家都认识么?他们都有什么特点?都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什么味道?)
二、教学活动:
《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一》、出示课件:
我们身边有各种各样的植物,你知道他们都有什么特点么?我们先来观察银杏树,他的叶子是绿色的,形状像扇子,我们称他为扇形叶。银杏果是浅黄色的像球一样是球形的。
(二)、提出探究问题
师:通过刚刚结束的猜谜游戏,我们知道了每种动物都有各自的特征,那么这些动物有哪些共同点呢?
《活动一》、出示课件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很多植物,大家还记得我们是怎么观察的么?
那么我们用同样的方法来仔细观察一下蒲公英都有什么特点,同学们打开课本第13页,看看书中的图片,仔细观察,花是什么颜色的?它的花是什么味道?蒲公英长在哪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