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化融合的理论与研究

文化融合的理论与研究


中国留学生心理适应研究
问题提出
研究思路 研究结果
根据文化融合群体自愿程度:主动与被动
根据是否需要移动:移动型与非移动型 根据文化接触时间:长久型与暂时型
文化融合过程
过程描述
三阶段:接触、冲突和适应 U型与W型曲线
文化融合的文化变化
生态学与生理学的变化
经济方面的变化 社会与政治方面
民族文化方面
心理的变化
对文化融合的适应对方式
顺应、抵制与退避(Berry,1976)
同化、分离、整合与边缘 测量量表
中国民族文化融合的趋势
整个民族的西化
少数民族的汉化 城市化 从南到北
民族人格变化
焦虑性降低、情绪表露增强
谨慎性减弱、自发性增强 内向性减弱、外向性增强
集体取向减弱、个体取向增强
文化融合成分变化的不平衡性(技术体系、
社会组织与观念体系) 不同人群对文化变化的接受性 同一个人接受不同文化成分的先后 不平衡融合的适应
Adaptation及其分类
改变问题本身的应对:这里包括指向环境的
应对(即通常所说的问题解决)和指向个体 自身的应对(如学习新行为新技术); 改变个体对问题认知的应对(再评价解释) 改变由情绪的应对:例如寻求情绪支持,酗 酒抽烟及药物使用、体育锻炼。
文化融合的问题
什么是文化融合?
中国人中存在什么样的文化融合现象? 如何分析研究这些现象?
文化融合的概念
Acculturation (Redfield,et.al. 1936)
Psychological acculturation (Graves, 1967) 两者间的关系
文化融合的类型
生活习惯
知识技能 思想观念
民族认同
应激与健康
影响因素(群体性)
群体的经济与政治实力对比
社会的开放性 政治的制度与策略
文化的相似性
影响因素(个体性)
年龄、性别等等
学历、知识与技能 语言
动机与态度
适应方式
文化融合趋势
总体趋势(由两个文化群体实力对比决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