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兽医病理解剖学:第8章 造血系统及淋巴系统病理

兽医病理解剖学:第8章 造血系统及淋巴系统病理

淋巴窦扩张。
(2)网状细胞肿大,增生,脱落,窦
内有浆液和多量的巨噬细胞,有时还有 中性粒细胞及不等量的红细胞。
3) 结局:
此型是急性淋巴结炎的早期表现, 故损伤一般较轻,病因消除后易于 恢复。进一步发展可为出血性、坏 死性或慢性淋巴结炎。
2、出血性淋巴结炎 (hemorrhagic lmyohadenitis)
2)病理变化
眼观:淋巴结肿大,灰红或暗 红,切面湿润、隆起,散在 大小不一,灰黄色或砖红色 坏死灶,周围有充血,出血。 被膜及周围组织成胶样浸润。
镜下:
(1)淋巴组织固有结构破坏,淋巴 细胞崩解,有大小不一的坏死灶;
(2)坏死灶周围血管扩张,充血出 血;淋巴窦扩张,其中有多量的 巨噬细胞、红细胞、白细胞和组 织崩解产物。
3 结局
1)病因消除:
炎症消散吸收,充血消失,淋 巴组织增生,结构与功能恢复。
2)机体状况不良+再生能力弱+ 破坏严重:
脾萎缩,被膜和小梁增厚增粗。
(二) 坏死性脾炎
(necrotic splenitis)
1 定义及原因:
脾脏实质坏死明显而体积不肿大 的急性脾炎。
多见于急性传染病:巴氏杆菌, 猪瘟,鸡新城疫、猪伪狂犬病等。
1、单纯性淋巴结炎
(simple lymphadenitis)
1) 定义:
多发于急性传染病早期及器官 炎症急性期的淋巴结炎。
病理学特点为淋巴窦扩张,集 聚大量浆液,切面多汁。
2)病理变化
眼观:体积肿大,被膜紧张,质地柔 软,粉红或红色;切面隆起,多汁, 潮红。
镜下:
(1)组织内毛细血管普遍扩张,充血,
毒,副伤寒,马传贫等; 血液原虫:牛泰勒焦虫,马梨形虫。
故又称为败血脾
2 病理变化 眼观:体积肿
大 ( 2-3 倍 至 5-10 倍),颜色暗红或 黑红色,被膜紧张, 边缘钝圆,切面流 出血样液体,固有 结构不清(脾小体, 小梁)质地柔软, 脾髓稀软,易刮下。
镜下:
脾髓内充盈大量血液,脾 实质细胞(淋巴细胞,网状细胞) 弥漫性坏死,崩解,数量减少; 白髓体积缩小,数目减少至消失, 红髓中的细胞成分大为减少,坏 死灶内可见渗出的浆液、中性粒 细胞混杂。
(三) 慢性脾炎
(chronic splenitis)
1 定义及原因: 伴有脾脏肿大的慢性增生性
炎症。 多见于亚急性和慢性传染病: 如马传贫,牛的传染性胸膜
肺炎,布氏杆菌病。
2 病理变化
眼观:脾轻度肿大(1-2倍),
被膜增厚,边缘稍钝圆,质地硬实,切 面平整或稍隆突,暗红背景上可见 灰白色增大的淋巴小结,呈颗粒状。
3)结局:
主要决定于坏死的程度和病灶 的大小。
较小的病灶可溶解吸收或机化, 大的纤维化或包囊形成。
4、化脓性淋巴结炎 (suppurative lmyphadenitis)
1) 定义: 伴有脓性溶解的淋巴结
炎。因化脓菌感染或继发其 他组织的化脓性炎。
2)病理变化:
眼观:淋巴结肿大,表面和 切面可见大小不一的脓肿,周围 有充血,出血。严重时淋巴结内 充满脓液,似一个结缔组织膜包 裹的脓肿。
第一节 脾炎(splenitis)
一、概念: 指脾脏的炎症。
二、病因:伴发于多种传染病,血液 原虫病。
三、类型:按病变特征和病程分为急 性炎性脾肿,坏死性脾炎,慢性脾 炎。
(ctasis)
1 定义及原因:
伴有脾脏明显肿大的急性脾炎。 主要见于: 急性败血性传染病:炭疽,急性猪丹
第八章 造血系统和淋巴组织病理
(The pathology of hematopoietic and lymphoid tissues)
概述:
组成:造血器官、骨髓、脾脏、
淋巴结及散在的淋巴组织;
功能:产生各种血细胞;重要
的防御作用; 造血系统在各种病因,尤其是传
染性因子作用,出现多种病理过程。
本章重点讲授脾炎,淋巴结炎。
镜下:
(1)淋巴结的固有结构消失,组织
溶解坏死,其中大量的中性粒细胞 聚集,并多以出现核碎裂,崩解, 周围组织充血出血,中性粒细胞浸 润。
(2)淋巴窦内多量脓性渗出物。 有时可见化脓灶融合。
3)结局:
取决于化脓菌的种类,性质,组织 损伤程度。
2 病理变化
眼观:体积不肿大,可见分布不
均的灰白色坏死灶。
镜下:脾脏的实质细胞坏死特
别明显,白髓,红髓中散在坏死灶。 坏死灶内有浆液渗出和中性粒细 胞浸润。脾内含血量不见增多, 增生过程通常很明显。
3 结局
1)病因消除
经吸收和修复,一般可完全恢 复结构和功能。
2)脾实质和支持组织损伤严重
不完全恢复,纤维化。
3) 结局:
结局与实质损伤程度及出血 量有关。损伤轻时,修复;严 重时(出血量大而实质损伤较 重的淋巴结炎)通常转变为坏 死性淋巴结炎。
3、坏死性淋巴结炎 (necrotic lymphadenitis)
1)定义:
伴有(实质)组织发生明显坏 死的淋巴结炎。见于坏死杆菌 病,牛泰勒焦虫和猪的弓形体 病。多由前两种炎症基础上发 展而来。
机制:
局部感染刺激:局部淋巴结炎(如人 的牙疼,可导致颌下淋巴结发炎)
急性败血性病原感染:全身性淋巴结 炎。途径:血源性,也可经淋巴管, 组织蔓延。
三、病理种类及特点:
可分为急性淋巴结炎和慢性淋巴 结炎两类。
(一)急性淋巴结炎
(acute lymphadenitis) 淋巴结的急性炎症过程,按病变 的特点可分为:
1)定义:
指伴有严重出血的单纯性淋巴结 炎。
病理学特点为较为严重的出血性 变化;主要见于烈性以及血管壁损 伤较为严重的急性传染病如炭疽、 猪瘟等等。
2)病理变化:
眼观:淋巴结肿大,呈暗红色;切 面湿润,并含多量血液;严重的 似血肿或大理石样外观。
镜下:主要变化是出血,表现为淋 巴组织散在有多量红细胞。淋巴 窦扩张,有淋巴细胞、中性粒细 胞等。
镜下:脾炎中增生过程特别明显,
淋巴细胞和网状细胞不同程度增生。
3 结局
通常以不同程度纤维化结局。脾 脏体积缩小,硬度增加。
实质细胞减少,纤维结缔组织增 生。
第二节 淋巴结炎
(lymphadenitis)
一、概念: 淋巴结的炎症。
二、原因及机制: 原因:主要为病原微生物感染
(如引发败血性疾病的病原 ――炭疽、猪瘟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