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实验设计与小N设计
無法實施隨機指派 需要參考設計與結果才 能做因果推論 可募集多個案 因果推論效力較低 無法募集多位參與者
有對等實驗組/控制組 無對等的實驗/控制組
課文簡介
10.1.3 第十章 準實驗設計
Back
準實驗設計
不等組設計
未排除其他假設的實驗結果 處理效果增加(第一種) 處理與控制組俱增 處理效果增加(第二種) 交叉效果
圖解
序列1
基準線 單獨 基準線 單獨 組合 單獨 組合 A A B C A A B C BC BC B C BC BC 序列2
問題
實驗程序較為複雜 至少需兩名以上參與者 當兩變項單獨作用皆未顯著,方可顯現交互作用
(有任一獨變項單獨作用明顯,即難分辨單獨與交互作用)
個案設計
10.3.3 多基準線設計
連續測量並紀錄目標行為隨時間之變化
中斷式時間序列設計(interrupted time-series design)
意義比較單ㄧ組操弄前後行為型態(pattern)的變化 圖解
前測 Y1 Y2 Y3 Y4 Y5 處理 X 後測 Y6 Y7 Y8 Y9 Y10
Next
準實驗設計
10.2.2 時間序列設計 (2/2)
前置討論
10.1.1 因果關係的推論
Back
因果關係成立的條件
因果共變由實驗結果可知 因前果後實驗操弄獨變項在前,依變項在後 排除其他可能性透過隨機指派達成 隨機指派 實驗組與控制組的對等性(或可比較性) 應如何變通?
相關概念複習
關鍵問題如無法透過隨機指派達到完全的對等性,
Back
可能偏誤即對因果推論效力的威脅
選取偏誤 流失偏誤 選取/成熟偏誤 選取/工具偏誤 選取/回歸偏誤 選取/歷史偏誤
Previous
Next
準實驗設計
10.2.1 不等組設計 (3/3)
Back
結果解讀
處理效果增加(第一種)
(Outcome I: First Increasing Treatment Effect)
準實驗設計與個案設計
10.4 綜合討論
Back to Chapter Contents
三種設計的比較
實驗設計有控制組,有對等性(最完整) 準實驗設計有控制組,無對等性 個案設計無控制組,無對等性 準實驗設計
如何提高對等性?配對、時間序列…
主要議題
個案設計
如何避免有關時間的威脅?改進時間序列…
Unit 10
準實驗設計與個案設計
Back to Brief Contents
學習目標 前置討論 課文講述
準實驗設計 個案設計
綜合討論
準實驗設計與個案設計
10.0 學習目標
Back to Chapter Contents
上完這四節課,你應該試著自己回答下列問題:
什麼是準實驗設計?它與實驗設計的主要差異為何? 什麼是個案設計?它與個案研究的主要差異為何? 準實驗設計有哪幾種?如何操作?如何解讀結果? 個案設計有哪幾種?如何操作?如何解讀結果? 實驗設計、準實驗設計與個案設計各有何優缺點?
準實驗設計與個案設計
10.1 前置討論
Back to Chapter Contents
Back
意義
【Interaction Effect in Single-Case Research】 the combined influence of two or more specific levels of two or more independent variables
將獨變項單獨及交互作用情境全數納入時間序列
Back
觀念複習
相關(correlation) 迴歸(regression)
Negative Correlation Zero Correlation
Positive Correlation
Score 2 Score 1
Score 2 Score 1
Score 2 Score 1
Next
圖解見下圖 理想結果見右圖
A
基準線測量
ABA Design
Baseline Treatment Baseline
B
處理
A
基準線測量
Score Time
Next
個案設計
10.3.1 ABA設計 (2/2)
Back
問題
終止於基準線階段改成ABAB設計 並非所有行為皆可回復 撤除式ABA設計 vs. 反轉式ABA設計
Back
AB設計的改良 比較處理前後的行為基準線(baseline)
【Baseline】 the target behavior of the participant in its naturally occurring state or prior to presentation of the treatment condition
Posttest Score Pretest Score
個案設計
10.3.1 ABA設計 (1/2)
意義
【ABA Design】 a single-case design in which the response to the treatment condition is compared to baseline response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nonequivalent experimental and control groups are compared
前測
實驗組 控制組
處理 X
後測 Y2
Y2
差異 Y1-Y2
Y1-Y2
Y1
Y1
比較
【註】注意無隨機指派,且結果需同時考量兩組的前後測差異
Next
準實驗設計
10.2.1 不等組設計 (2/2)
處理與控制組俱增
(Outcome II: Increasing Treatment and Control Groups)
處理效果增加(第二種)
(Outcome III: Second Increasing Treatment Effect)
交叉效果 比較理想的結果
(Outcome IV: Crossover Effect)
【Withdrawal Design】 removal of the treatment condition
【註】翻轉式ABA設計範例:某研究欲探討讚賞對兒童與同儕互動之影響, 實驗處理為兒童產生同儕互動即施與讚賞,反轉處理則為兒童與成人 互動時施予譖賞
Previous
個案設計
10.3.2 交互作用設計
前置討論
10.1.2 各種設計的性質與用途
Back
實驗設計
(Experimental Design)
準實驗設計
(Quasi-Experimental Design)
個案設計
(Single-Case Research Design)
實施隨機指派 直接做因果推論 可募集多位參與者並 能實施隨機指派
【Reversal Design】 a design in which the treatment condition is applied to an alternative but incompatible behavior so that reversal in behavior is produced
準實驗設計
10.2.3 迴歸不連續設計 (2/3)
Back
意義
【Regression Discontinuity Design】 a design used to determine whether individuals meeting some predetermined criteria profit from receiving some special treatment
Back
意義多重基準線來自不同參與者,或相同參與者不
同情境下的目標行為
圖解
【Multiple-Baseline Design】 a single-case design in which the treatment condition is successively administered to several participants or to the same participant in several situations after baseline behaviors have been recorded for different periods of time
Back
結果圖示 分析方式
Interrupted Time-Series Design
目視分析 統計分析 需要大量行為資料 統計技巧門檻較高 無法避免歷史的威脅
Score (behavior)
缺點
Before
Time
After
Previous
準實驗設計
10.2.3 迴歸不連續設計 (1/3)
類型
準實驗設計與個案設計
10.3 個案設計
Back to Chapter Contents
特徵單一組或單一參與者(無對等性可言) 用途參與者募集不易 類型以基本時間序列設計(即AB Design)的改良為主 ABA設計(ABA Design) 交互作用設計(Interaction Design) 多基準線設計(Multiple-Baseline Design) 變動標準設計(Changing-Criterion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