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章 交通工程学基础

第十章 交通工程学基础


2.2 道路的横断面特性
4.路基宽度
路基宽度为行车道路面 及其两侧路肩宽度之和,中央 分隔带、路缘带、变速车道、 爬坡车道、紧急停车带、慢行 车道或路上设施等的宽度也包 含在其内。
2.2 道路的横断面特性
5.分隔带宽度
对于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来说,为保证来、 往两个方向的汽车能高速安全地行驶,必须在 两向的中间设置分隔带(其他有必要将双向行 驶的交通分隔的公路,也可设置分隔带)。
2.2 道路的横断面特性
3.路肩宽度
路肩分为硬路肩、土路肩和路缘。路肩是路 基的主要构造要素之一,设于行车道外侧,除作 为路面的横向支承、起着保护行车道稳定、供临 时停放车辆以及行人通行外,还是侧向净宽的一 个组成部分。路肩宽度对驾驶员的视觉、心理影 响较大。
路肩宽度是根据公路等级、汽车速度等确定 的。高速公路和承担干线功能的一级公路的右侧 硬路肩宽度一般为3 m,最小为1.5 m;二、三、 四级公路的右侧硬路肩宽度一般为1.5 m,最小为 0.25 m。
1.1 驾驶员的交通特性概述
4.饮酒驾驶
1)酒后开车与交通事故 驾驶员酒后开车造成的交通事故屡见不鲜,而且多属于重大交通事故。为了防止驾驶员酒 后开车,世界各国都颁布了有关严禁酒后开车的法律法规。 酒后开车造成交通事故的特征有:冲撞静止的物体,如安全地带、混凝土隔离墩、树、电 线杆、栏杆及停着的车辆等;因驾驶员视力下降,看错而将车驶出或翻到路外;夜间与相向车 对面冲撞等。 2)酒精浓度与个人外观表现 人体内酒精含量不同,其心理活动和外观表现也存在差异,通常可将醉酒分为五类。 无醉;微醉;轻醉;深醉;泥醉。
2.服务水平的评价指标
行车速度和行驶时间。 经济性和方便性。 行车的舒适性。
交通量。
行车安全性(事故率 和经济损失等)。
行驶(步行)自 由度。
交通受阻或受干扰 的程度,以及行车 延误和每公里停车
次数等。
3.2 服务水平
3.服务水平等级
服务水平等级用来衡量道路为驾驶员 和乘客所提供的服务质量,最高服务水平 为自由运行、高速、舒适、方便和完全满 意等;最低服务水平为拥挤、受阻、走走 停停、难以忍受等。目前国际上对服务水 平没有统一的分级标准。美国将服务水平 定为6级,即A,B,C,D,E和F级,我国 将其定为4级,即一级(AB)、二级(C)、 三级(D)和四级(EF),一级服务水平 最高,四级服务水平最低。
(2)按事故的对象分类
根据事故的对象不同,交通事故可分为车辆间的交通事故、车辆与行人的交通事故、 机动车对非机动车的交通事故、车辆自身事故和车辆对固定物的事故。
(3)按事故责任分类
根据事故责任不同,交通事故可分为机动车事故、非机动车事故、行人事故和其他事 故。
1.2 交通事故
3.道路交通事故的现象
2.1 道路的分类
2.城市道路的分类
01 快速路应中央分隔、全部控制出入、
控制出入口间距及形式,应实现交
通连续通行,单向设置不应少于两
条车道,并应设有配套的交通安全
与管理设施。
城市道路分类
主干路应连接城市各主要分区,应 02
以交通功能为主。主干路两侧不宜 设置吸引大量车流、人流的公共建 筑物的出入口。
分隔带的宽度与占用土地、工程造价等有 着密切的关系。中央分隔带的规范最小宽度为 1.5 m,这个宽度能满足绿化种植和行人过街 驻足的要求,但是非机动车的过街停留则需要 至少2.0 m。因此,建议一般中央分隔带设计 的最小宽度采用2.0 m。
2.3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
1.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类型
(a)十字形交叉口
基本通行能力(又称为理论通行 能力)是指公路某组成部分在理 想的道路、交通、控制和环境条 件下,一条车道的一横断面上, 不论服务水平如何,1 h所能通过 标准车辆的最大辆数。
可能通行能力
可能通行能力(又称为实际通行能力)是指 公路某组成部分在实际或预计的道路、交通、 控制和环境条件下,一条车道的一横断面上, 不论服务水平如何,1 h所能通过车辆的最 大辆数。
1.1 驾驶员的交通特性概述
3.疲劳驾驶
驾驶疲劳是指驾驶人员在长时间 连续行车后,产生心理机能和生理机能 的失调,会出现视线模糊、腰酸背疼、 反应迟钝和动作呆板等状况而使驾驶机 能下降的现象。
驾驶人员的疲劳程度将直接影响 行车安全。长时间驾驶车辆是产生驾驶 疲劳的主要原因,通常连续驾车3 h后, 有60%的驾驶员会出现疲劳征兆,随着 驾驶时间的延长,交通事故的发生率明 显增大。
对于驾驶员,最重要的反应时间是制动反应时间。制动反应时间是指驾驶员接收到某种制 激后,脚从加速踏板移向制动踏板的过程所需要的时间。制动反应时间包括反射时间(确认危 险),脚从加速踏板挪到制动踏板的时间,脚接触到制动踏板和将踏板踩下开始制动的时间。
紧急制动所经历的时间可分为三段,即制动反应时间、制动器作用时间(从开始踏制动踏 板到出现最大制动力的时间)和持续制动时间(从出现最大制动力到使车辆完全停止的时间), 这三个时间段内汽车运行的距离,称为汽车制动非安全区。因为制动器作用时间和持续制动时间 是由设计和制造技术来决定的,所以只有制动反应时间可以由驾驶员自我控制。
次干路应与主干路结合组成干路网,
03 应以集散交通的功能为主,兼有服
务功能。
支路宜与次干路和居住区、工业区、
交通设等内部道路相连接,应解 04
决局部地区交通,以服务功能为主。
2.2 道路的横断面特性
1.道路的横断面构成
道路横断面就是垂直于道路中心 线方向的断面。根据CJJ 37—2012 (2016年版),道路横断面主要由机 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分车带、 设施带和绿化带等组成,特殊断面还可 能包括应急车道、路肩和排水沟等。
1.服务水平的概念
服务水平是指道路使用者根据交 通状态,从行车速度、安全、经济、舒 适和方便等方面所能得到的服务程度。 服务水平的实质是描述交通流内的运行 条件以及驾驶员和乘客感受的服务质量 的一项指标,通常根据交通量、速度、 行驶时间、行驶(步行)自由度、交通 中断、舒适和方便。
3.2 服务水平
机关事业单位技术工人等级 考试教材:汽车驾驶员
第十章 交通工程学基础
目录
CONTENTS
1
驾驶员的交通特性
2
道路
3
道路通行能力和通行水平
1.1 驾驶员的交通特性概述
1.驾驶员的视觉特性
(1)视力
视力是指眼睛分辨两物点之间最小距离的能力。视力可分为静视力、动视力和夜视力。
(2)视力适应
视力适应是指人眼对周围环境亮度变化的适应过程,分为明适应和暗适应两种。
3.4 道路通行能力与服务水平的关系
道路的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从 不同的角度反映了道路的性质与功能, 通行能力主要反映道路服务数量的多 少或能力的大小;服务水平主要反映 了道路服务质量或服务的满意程度, 两者是相互影响的,没有无通行能力 的服务水平,也没有无服务质量的通 行能力。
STOP
(b)X字形交叉口
(c)T字形交叉口
(d)错位型交叉口
(e)Y字形交叉口
图10-1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
(f)多路交叉口
2.3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
2.交叉口冲突点的形式
0 1 交叉冲突点 0 2 合流冲突点 0 3 分流冲突点 0 4 交织冲突点
目录
CONTENTS
1
驾驶员的交通特性
2
道路
3
道路通行能力和通行水平
2.2 道路的横断面特性
2.路面宽度
行车道的宽度应为安全行车所必需的宽度,在保证公路的通行能力下使车辆有秩序地按要 求车速前进。行车道的宽度取决于三个方面:一是设计车型的横向尺寸;二是车辆的行驶速度; 三是车辆间或车辆与路肩之间的安全距离。如表10-1所示为一条机动车道最小宽度的规定。
表10-1 一条机动车道的最小宽度
1.2 交通事故
1.交通事故的定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119条的规定,交通事故是指车辆在道路上因 过错或者意外造成的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 件。
1.2 交通事故
2.交通事故的分类 (1)按事故后果分类
根据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的程度和数额不同,交通事故可分为轻微事故、一般事故、重 大事故和特大事故。
3.3 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的分析规定
01
快速路的路段、分合流区、交织区段及互通式立体交叉的 匝道,应分别进行通行能力分析,使其全线服务水平均衡 一致。
主干路的路段和与主干路、次干路相交的平面交叉口,应进行 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分析。
02
03
次干路、支路的路段及其平面交叉口,应进行通行能力 和服务水平分析。
高速公路为专供汽车分方向、分车道行驶,全部控制出入的多车道公路。高速公路的年 平均日设计交通量宜在15 000辆小客车以上。
(2)一级公路
一级公路为供汽车分方向、分车道行驶,可根据需要控制出入的多车道公路。一级公 路的年平均日设计交通量宜在15 000辆小客车以上。
(3)二级公路
二级公路为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公路。二级公路的年平均日设计交通量宜为5 000~ 15 000辆小客车。
(3)视觉敏锐度
视觉敏锐度是指分辨细小的或遥远的物体或物体局部的能力。在一定的条件下,眼睛 能分辨的物体越小,视觉的敏锐度越高,就可以越早地认识和确认目标,从而减少反应时间。 视觉敏锐度是一个重要的指标,驾驶人员的年龄越大,视觉敏锐度越低。
1.1 驾驶员的交通特性概述
2.驾驶员的反应特性
驾驶员的反应特性是最重要的交通特性之一,通常用反应时间来表示。反应时间是指驾驶 员由眼睛获取信息,传入大脑,经大脑处理后发出命令而产生动作的这段时间。
设计通行能力
设计通行能力(又称为实用通行能力)是指 公路某组成部分在预测的道路、交通、控制 和环境条件下,一条车道的一横断面上,在 指定的设计服务水平下,1 h所能通过车辆 的最大辆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