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评课方法

评课方法

★评课方法1.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正确制订和达成,是衡量一堂课好坏的主要尺度。

所以,评课首先要评教学目标。

(1)从教学目标制订来看,要看是否全面、具体、适宜。

全面,指能从知识、能力、思想情感等几个方面来确定;具体,指知识目标要有量化要求,能力、思想情感目标要有明确要求,体现学科特点;适宜,指确定的教学目标,能以大纲为指导,体现年段、年级、单元教材特点,符合学生年龄实际和认识规律,难易适度。

(2)从目标达成来看,要看教学目标是不是明确地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教学手段是否都紧密地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

要看课堂上是否尽快地接触重点内容,重点内容的教学时间是否得到保证,重点知识和技能是否得到巩固和强化。

2、评教材处理评析老师一节课上的好与坏,不仅要看教学目标的制定和落实,还要看授课者对教材的组织和处理。

我们在评析教师一节课时,既要看教师知识教授得是否准确、科学,更要注意分析教师在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上,是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

要看教学目的的确定是否明确、全面,有针对性、导向性。

教学重点是否把握准确,教学过程是否做到突出重点。

教学难点是否把握准确并得到突破。

教材的组织、处理是否精心。

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必然、教学目的、学生的知识基础、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心理特点,对教材进行合理的调整充实与处理,重新组织、科学安排教学程序,选择好合理的教学方法,使教材系统转化为教学系统。

3、评教学程序教学目标要在教学程序中完成,教学目标能不能实现要看教师教学程序的设计和运作。

因此,评课就必须要对教学程序做出评析。

教学程序评析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看教学思路设计。

教学思路是教师上课的脉络和主线,它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两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来的。

它反映一系列教学措施怎样编排组合,怎样衔接过渡,怎样安排详略,怎样安排讲练等。

教师课堂上的教学思路设计是多种多样的。

为此,我们评教学思路,一是要看教学思路设计,符合不符合教学内容实际,符合不符合学生实际;二是要看教学思路的设计,是不是有一定的独创(2)看课堂结构安排。

教学思路与课堂结构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教学思路,是侧重教材处理,反映教师课堂教学纵向教学脉络;而课堂结构,则侧重教法设计,反映教学横向的层次和环节。

它是指一节课的教学过程各部分的确立,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顺序和时间分配。

课堂结构也称为教学环节或步骤。

课堂结构的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课堂效果。

可见课堂结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

通常,一节好课的结构是:结构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时间分配合理,密度适中,效率高。

计算授课者的教学时间设计,能较好地了解授课者的授课重点。

授课时间设计包括: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与衔接是否恰当。

①计算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要看教学环节时间分配和衔接是否恰当,要看有没有“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的现象,要看讲与练时间搭配是否合理等。

②计算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时间分配:要看是否与教学目的和要求一致,有没有教师占用时间过多,学生活动时间过少的现象。

③计算学生的个人活动时间与学生集体活动时间的分配:要看学生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和全班活动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有没有集体活动过多,学生个人自学、独立思考和独立完成作业时间太少的现象。

④计算优差生活动时间:要看优、中、后进生活动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有没有优等生占用时间过多,后进生占用时间太少的现象。

⑤计算非教学时间:要看教师在课堂上有没有脱离教学内容,做别的事情,和浪费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的现象。

4.评能力培养5.评师生关系★评课常用语1.教学设计严谨,素材丰富,准备充足,过渡自然;2.广泛联系生活,由学生熟悉的实例或图表、数据进行分析、探究,一步步地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的能力;3.课堂容量大,学生参与度高,始终用问题带出对知识的学习,有效教学贯穿整个课堂;4.分层练习,有针对性,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照顾到,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5.设计思路很好,但由于影片的声音和画面限制,并未达到相应的效果;6.教学实施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交互活动不够,老师严格按照自己的设计思路进行,而没有按照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

7.下课前最好给学生留下质疑的空间和余地。

8.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努力为学生营造“玩中学,动中学,乐中学”的氛围,设计了含有数学问题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有趣的数学活动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9. 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更重要的是为学生学习多角度思考问题、多途径地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10. 在游戏中,学生不仅学会了怎样记录数据,而且能通过数据提出许多问题,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11.通过这些游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小朋友的天性在游戏中得到显露,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表现自我,体会到学数学、用数学的快乐,形成了全体参与、共同交流的学习氛围。

12. 整体把握内容的能力提高,掌控课堂的能力也在不断提高,没有以前那么拘谨,更加自如了;13. 这节课非常成功,教师注重了学生的参与,小组的合作交流,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处处以学生为主体,体现了生本教育思想。

14. 这节课非常成功,课堂容量非常大,拓展了很多知识,注重了知识的整合,而且在巩固方面做的很到位,注意了三年级的书写。

15. 这节课非常成功,导入自然,思路清晰,注意引导学生自己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小组合作积极,能够说出自己的想法。

16. 整堂课教学效率高,学生思维活跃,气氛热烈。

学生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进步。

知识、能力、思想情感目标达成。

有效利用课堂时间,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积极性高。

一、从教学目标上看:1、知识与技能目标明确,能够较好地完成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并了解得出的过程。

2、从过程方法上看:林老师注重了实验探究过程,并通过学生的自主选择探究的内容,亲自动手体验探究过程,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科学合理。

关注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密切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实践活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策略和方法:学生能主动学习。

且在课堂上学生提了许多农村生活中常见的一些例子,课堂上问题,讨论、解凝等等,一气呵成,老师主导,学生主动。

四、教学能力上有良好的教学基本功。

五、课堂评价对学生的即时评价具有发展性和激励性。

★《项链》评课稿一、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1、本节课重在引导学生了解莫泊桑的小说《项链》从而理解资本主义社会金钱至上,道德沦丧,物欲横流的丑恶以及他对人性的摧残和诱惑。

本堂课王老师牢牢地把握住了本文作为一篇小说而且是一篇短篇小说的文体特点,从人物形象和小说语言入手,抓住人物核心,以人物的一言一行为落脚点,让学生讲述、品析自己的感受,使学生很好地了解并深刻地感受了莫泊桑小说的艺术魅力,走进了小说人物的内心世界,这一点既是本堂课的知识目标,又是本堂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即德育目标),还是本堂课应突出的教学重点,也符合语文学科小说教学的要求(小说教学无非从小说的三要素入手,人物、情节、环境),因而,我的第一个评价是:教学结构合理,教学重点突出,难点基本突破,牢牢把握贯彻文体特点,知识德育目标双双落实。

2、在能力目标上,学生品读语言能力、语言组织表达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落实,教师提供的空间也够大,让学生通过概述,续写,充分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以及书面表达能力。

但本堂课还有一个能力目标就是“探讨人物结局的合理性和必然性”,这也恰是本堂课的教学难点。

这篇小说不难不深,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让学生“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建议追问:造成命运的根源在哪里?主观原因(内因)是什么?客观原因(外因)又是什么?其实文中已作了层层的铺垫,相信适当引导,让学生自己去找,应该能实现这一能力目标,突破这一教学难点,以充分开发学生的思维。

同时我也在想,本篇小说的亮点在哪里?它以什么取胜?莫泊桑《项链》就以出人意料的结尾取胜,这样适当延伸,有效调动学生所学,拓宽学生视野,然后在结尾写玛的续写时不妨再提一提这个手法,让学生有意识去探讨,使学生既能获得一个感知,也避免就文本讲文本,这样或许更好。

这是一个小小的遗憾。

二、评教学过程和学生活动本堂课教学过程清晰流畅,环节设置简约明了,过渡自然,尤其是给了学生足够的展现空间,让他们主动、广泛地参与,充分地进行动态生成,应付自如,及时总结,有效突显学生主角地位,闪烁着学生思维的光芒,成为本堂课的一大亮点。

在深度上还可挖掘,就比如说,玛蒂尔德的人物命运不仅仅在于它本身,更在于它存在于那样一个金钱至上,物欲横流的时代里。

讲读后感受活动这一块,学生之间是否可以面对面交流造成人物命运的原因。

这样课堂气氛也许会更好,也更能体现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

而学生的思考与解读在相互的碰撞中会使得彼此的认识更加深刻,这样,既有自主,也有合作,想必更好。

三、评教法学法和教师素养本堂课教师选择了语言品读鉴赏法、人物形象分析法,概括法、朗读法等教学方法,与小说教学相符,真正做到了听、说、读、写相结合。

学生品读赏析的过程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指导。

但如果能把这些方法进行归纳,学生的认识从零散到系统则更好。

四、几个值得探讨的问题1.教学环节的设计是否合理?对人物性格的分析应该放在课文复述之后,在学生对课文内容,社会背景,故事情节等有了充分认识理解之后似乎更好,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对人物命运的分析略显单薄,应该充分发挥学生能动性,积极参与讨论,教师适当加以点拨,让学生充分认识社会因素对人物命运的巨大支配作用。

3.处理好几处细节,尤其是能够凸显人物性格的细节描写,应该让学生多读认真体会。

总之,教无定法,每位教师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思想和教学风格,本节课的教学尽管存在一些不足,但瑕不掩瑜,有很多值得本人学习的地方,在以后的教学中,本人将多学习多借鉴其他同行的先进理念,优秀的教学方法,使自己的教学更上一层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