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听课和评课_ppt
新课程背景下 教师如何听课与评课
听课、评课是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经常 性的不可缺少的教研活动,是促进教学观念更 新、教学经验交流、教学方法探讨、教学艺术 展示、研究成果汇报、教学水平提高等的重要 途径和主要手段。听课、评课过程,是教师在 互动中获取经验、自我提高的过程。因此,听 课、评课是教师研究课堂教学,提高业务能力 最有效途径。
新的知识观要求听课评课关注知识的更新 换代 ,新的学生观要求听课评课促进学生个性 发展 ,新的课程观要求听课评课引导新课程回 归生活、自然。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战场在中小学 的课堂教学中。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使新课程改革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开 展多种形式的听课、评课活动是一种有 效的途径。
听、评课目的(一改、二促、三提)
(一) 听课前要有一定的准备
准备包括理念的储备、信息的收集。理念 的储备靠平时的收集,这就要求教师在听课前 对任课教师、学生等情况尽可能通过各种方式 进行了解,我们另外对教材特别是新教材的相 关内容在听课前突击阅读,要掌握课程标准和 课程实施的新要求,否则你就不知道教师的观 念是否有改变,就不一定能听出教师是否进步 了,教师是否抓住了重、难点等,听课也就缺 乏针对性,评价也难保证客观和公正性。
1、看课堂上的民主气氛。学生情绪饱满, 精神振奋,还是静坐呆听,死记硬背。
2、看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情况。这里包括 学生参与的时间,参与的人数,参与的方式。
3、看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和动手能力的 培养。
4、看学生的学习效果。看课要看学生课堂 上举手发言讨论,练习、板演、作业等反映出来 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新课程实施的关键在于教师传统角色的转 变和教学方式的转变,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 式。即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 者、引导者,教师成为自我反思者和研究者, 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新课程的价值取向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 发展,这意味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必须走出 目标单一、过程僵化、方式机械的“生产模式”, 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发展。这种既适应 我国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又体现时代精神的新 的课程价值观,对新课程听课评课提出了新的要 求。
二、听课的类型(听课的角色定位)
(一) 检查型听课
检查型听课就是为了了解学校和教师教育教学工作总 体、过程、某一方面或某个问题的情况而进行的听课活 动。
上级教育部门对学校督导评估中听课、检查教学常 规落实情况的听课、中考和高考复习调研听课、学校领 导听新教师的课、新课程实施情况的调研性听课等都属 于检查型听课的范围。检查型听课是上级教育部门和学 校领导监督、检查教育教学工作的最普遍 的一种听课 形式。
1、改进教学实践; 2、促进学生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3、提出问题讨论,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学 境界。
关于新课程下的听课
一、 什么是听课
听课是一般教师或研究者凭借眼、耳、手等自身的感官及 有关的辅助工具(记录本、调查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 接地(也有间接地)从课堂情景中获取相关的信息资料,从 感性到理性的一种学习、评价及研究的教育教学方法。
4、看教师课堂的学习指导,是否以自己的学习 经验给学生以启发。 5、看教师对课堂驾驭,看对节外生枝问题的巧 妙处理,看应变能力。 6、看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方法和策略,以及学 生对评价的反映。 7、看教师课堂教学激情,教态、板书,运用现 代教学手段等教学基本功。
(二) 从学生的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的角度看主体作用的发挥。
听课中的关注点
(一)、从教师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的角 色看教师主导作用
1、看教学目标设计与达成是否准确、合理、全面、有差 异性等。
2、看教材处理的重点、难点、特点是否抓住;看开发课 程资源,创造性使用教材思路清不清;看教材呈现方式, 是否化难为易,以简驭繁等。
3、看教学方式组织是否从教材和学生实际出发,灵活多 样性,体现在教师引导组织下,学生充分的参与,体验、 合作、探究等。
(三) 观摩型听课
观摩型听课是为了总结、推广、交流及学 习教学经验和方法等而进行的听课活动。包括 公开课、示范课、展示课等。
(四) 调研型听课
调研型听课是为了研究、探讨有关教育教 学问题或了解教学改革实验进展情况而进行的 听课活动。研讨课、实验课、调研工作中的听 课等就属于这个范畴。
三、 怎样听课
5、看学生的自学习惯,思维习惯,书写习 惯、语言表达习惯以及课堂常规学习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惯的养成 和训练。
• 3、听课后的思考和整理
• (1)、整理听课记录。 • (2)、思考听课前的疑问点和困惑点,
我们根据当前课程改革的要求和教学的实际情况,结合 课堂教学的特点及相对稳定的共性要求,将听课划分为检查 型听课、评比型听课、观摩型听课和研究型听课四种类型。 这种区分不是绝对的,在实际教学研究和听课过程中有可能 是交叉的,听同一节课有可能达到几种听课的功能。这就要 求我们在听课中,既能做到功能的区分,更要做到有机的联 系和整合。
通过检查性听课活动,要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提 出对策,有时候还要拿出具体的总结性意见或报告供领 导决策参考。由于检查对象仅仅是一部分,这就需要我 们从全局的角度进行以点带面的综合思考分析,并得出 共性的定性意见,提出对全局有指导性的要求和措施。
(二) 评比型听课
评比型听课主要是为了对教师做定性评 价的听课活动。如评优课、考核课及评优秀学 科教师、名教师、特级教师等的听课就是属于 这个范畴。
(二) 听课中要认真观察和记录
1、记录教学环节的设计(或教学过程)。(重点看 课堂结构的条理性和合理性) • 2、记录重点、难点知识的解决过程。(重点看技巧、 方法和效果) • 3、记录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重点看方法的多样性 和创新性) • 4、记录教辅及教具的使用情况。(重点看现代教学设 备的使用技术) • 5、记录板书。(重点看板书的艺术性和针对性、条理 性) • 6、记录练习设计和扩展的教学内容。(重点看针对性 和必要性) • 7、记录各个环节的时间分配。(重点看时间利用的合 理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