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全国水文情况统计报表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批准2018年6月本报表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有关规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七条规定: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个体工商户和个人等统计调查对象,必须依照本法和国家有关规定,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提供统计调查所需的资料,不得提供不真实或者不完整的统计资料,不得迟报、拒报统计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九条规定: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对在统计工作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信息,应当予以保密。
目录一、总说明 (4)二、报表目录 (5)三、调查表式(-)水文测站基本情况(基础1表) (6)(二)水文测站情况(综合1表) (8)(三)流域(片)水文测站分布情况(综合2表) (11)(四)报送水文信息测站情况(综合3表) (12)(五)水文观测项目类别情况(综合4表) (13)(六)水文测验设施设备情况(综合5表) (14)(七)水质检测设施设备情况(综合6表) (15)(八)通用设备情况(综合7表) (17)(九)水文自动测报系统情况(综合8表) (18)(十)房屋和固定资产情况(综合9表) (19)(十一)水文机构人员情况(综合10表) (20)(十二)技术咨询及综合经营情况(综合11表) (22)(十三)水文经费情况(综合12表) (23)四、主要指标解释 (25)一、总说明(一)为全面、系统反映我国水文行业发展的基本情况,为制定水文行业政策、编制发展规划、指导水文现代化建设、开展水文行业管理提供依据,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细则》、国家统计局《部门统计调查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全国水文统计年报报表》进行了修改和完善,形成《全国水文情况统计报表制度》。
(二)统计内容:本报表为年度报表制度,设置1张基层单位报表、12张综合报表,内容涵盖水文站网、水文设施设备、机构人员以及经费投入等情况。
(三)统计范围:全国各级水文机构及各类水文测站。
(四)本报表制度由水利部水文司组织制定,统一布置、逐级填报。
由各级水文机构指定专人负责,做好内部分工协调,承担报表下发、汇总、上报等职责,人事、财务、技术、装备等部门协助做好相关统计工作。
各流域管理机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文部门于每年1月20日前,审核、汇总完成上一年度各项统计指标,报水利部。
水利部水文司对上报数据进行复核,形成《全国水文统计年报》。
(五)本报表制度未指定的其他统计调查项目,将采用经国家统计局备案(或审批)的抽样调查或典型调查方式进行统计。
(六)本报表通过“全国水文站网管理系统”进行上报。
各单位必须于每年1月20日前将统计数据录入系统,正式年报表须经单位领导签字加盖公章后报水利部。
具体报送时间与方式要求以当年下发的有关水文统计工作的文件为准。
(七)《全国水文统计年报》作为政府信息刊印并公布,于每年3月底前印发全国水利部门、水文系统并通过水利部网站进行公布。
相关统计信息同时纳入《中国水利年鉴》《中国水利统计年鉴》《中国海洋年鉴》,并与有关部门进行信息共享。
二、报表目录三、调查表式(一)水文测站基本情况表号:基础1表制定机关:水利部流域、省(自治区、直辖市):批准机关:行政区划代码:□□□□□□批准文号:填报单位名称:20 年有效期:一、水文测站名称:二、水文测站代码:□□□□□□□□三、测站所在地及行政区划行政区划代码:□□□□□□□□□□□流域、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区(区、市、州、盟):县(区、市、旗)四、联系方式电话号码:通讯地址:五、水文测站类型:□□01 水文站04 蒸发站07 墒情站02 水位站05 地下水站08 实验站03 雨量站06 水质站六、所属流域:□□10 松花江流域60 珠江流域83 山东半岛沿海诸河流域20 海河流域70 太湖流域84 西南诸河流域30 黄河流域80 辽河流域85 西北诸河流域40 淮河流域81 东北沿海诸河及国际河流域87 其他流域50 长江流域(不含太湖流域) 82 华南沿海诸河流域89 东南诸河流域七、监测方式:□1 人工观测2 自动监测3 其他八、监测项目(可多选):01 流量□08 蒸发□15 水质□02 水位□09 比降□16 水生态□03 悬移质□10 冰情□17 墒情□04 推移质□11 水温□18 水文调查□05 河床质□12 地下水水位□19 辅助气象□06 颗粒分析□13 地下水水质□07 降水量□14 地下水水量□九、在站设施设备人单位负责人:统计负责人:填表人:报出日期:年月填报说明:1.本表用于了解水文测站位置、类型、监测项目、在站设施设备、在站人员等基本情况。
2.监测项目可多选,在测验监测项目后□内填入√。
(二)水文测站情况表号:综合1表制定机关:水利部批准机关:流域、省(自治区、直辖市):批准文号:行政区划代码:□□□□□□有效期:□□□□□□单位负责人统计负责人:填表人:报出日期:年月日填报说明:1.本表用于调查流域管理机构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类水文测站设置的基本情况。
2.本表所指水文站、水位站、雨量站、蒸发站均填报独立设置的站点,其他测站的观测项目不计在内。
3.国家基本水文站合计只填写国家基本水文站,包括水文部门管理的和非水文部门管理的国家基本水文站。
4.非水文部门管理的国家基本水文站是指水文部门以外(如水利、电力、交通、铁道等部门)单位设立的、纳入国家基本水文站网管理的水文站。
5.委托监测站填写委托观测或委托看管的水文站数。
6.自动监测站填写流量自动监测的水文站数。
7.基本水位站/基本雨量站是指进行长期观测、独立设置的水位站/雨量站。
水位、降水量为自记方式的按自动监测填列。
8.地下水站中基本站包含仅长期监测地下水水质的站点;统测站包含临时监测地下水水质的站点。
监测层位中浅层填写监测与大气降水和地表水直接交替循环并埋藏较浅的浅层地下水(包括潜水和浅层承压水)的站点;深层填写监测地质历史时期形成和赋存下来的、埋藏较深的、与现代大气降水和地表水交替循环较缓慢的深层地下水的站点。
9.水质站是指进行水环境监测采样和现场测定的基本单元,可由一个或多个断面或采样点组成。
水质站数以控制断面来计算,该类断面在统计中都统一称为站,辅助、对照断面不计算在内,只统计到控制断面。
只填写监测地表水水质的站点,不含入河排污口。
10.墒情站按独立设置的站点和有墒情监测项目的其他测站的总数填列。
11.蒸发站、地下水站、水质站、墒情站,既有人工观测(监测)又有自动监测的站点,按自动监测填列不得重复填报。
12.实验站按设站主要目的(径流、蒸发、测验方法、水库、地下水、其他)填列,一个站仅填列其中一项。
具有流量观测项目的实验站兼做基本水文站的,除填列有关各栏外还需填列“兼水文站”栏。
13.辅助站是指为配合国家基本水文站正确控制水文情势变化而设立的一个或一组(按一个计算)站点。
14.固定洪调点指为开展洪水(洪痕)调查,以弥补水文站网不足,在河道或汇流处固定位置设置的调查断面。
15.专用站是为特定目的设立的水文测站,按以下两类分别进行填列。
水文部门为特定目的设立的、未列入国家基本水文站网的水文站、水位站、雨量站等,包含中小河流水文监测项目新建的站点,改建升级为水文站的、未履行纳入国家基本水文站管理审批程序的测站按专用水文站填列;由非水文部门建设,交由水文部门管理运行的水文站、水位站、雨量站等,包含山洪灾害防治、省界断面、水库等建设的站点。
16.逻辑关系:03+04+05+06+07=02,08+09+10=02,02+14=01,11≤02,12≤02,13≤02,16+17+18+19=15,20+21=15,22≤15,24+25=23,26+27=23,28≤23,30+31=29,33+34=32,35+36=32,37+38=32,39≤38,41+42=40,47+48+49+50+51+52=46,57+59=56,58≤57,61+63=60,62≤61,65+67=64,66≤65(三)流域(片)水文测站分布情况表号:综合2表制定机关:水利部批准机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批准文号:行政区划代码:□□□□□□有效期:单位负责人统计负责人:填表人:报出日期:年月日填报说明:1.本表用于调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七大流域管理范围内的水文站、水位站和雨量站分布情况。
2.本表中水文测站合计与综合1表中水文部门管理的国家基本水文测站与专用测站之和相等。
(四)报送水文信息测站情况表号:综合3表制定机关:水利部批准机关:流域、省(自治区、直辖市):批准文号:行政区划代码:□□□□□□□□□□□□有效期:填报单位名称:20 年计量单位:处单位负责人统计负责人:填表人:报出日期:年月日填报说明:1.本表用于调查流域管理机构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报送水文信息测站情况。
2.报汛站填写有报汛任务书、向县级以上防汛指挥部门报送水文信息的水文测站,包含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建设的站点。
一个测站同时向几个单位拍报水情和几个项目者,仍以一个站(按该测站站类属性)填写。
3.发布预报测站填写向县级以上防汛指挥部门发布水文预报的测站。
一个站同时向几个单位发布水文预报的,仍以一个站填列。
4.发布预警测站填写向社会公众发布水文预警信息的测站。
一个站多次发布水文预警的,仍以一个站填列。
5.逻辑关系:02+03+04+05+06=01表号:综合4表制定机关:水利部批准机关:流域、省(自治区、直辖市):批准文号:行政区划代码:□□□□□□有效期:□□□□□□单位负责人统计负责人:填表人:报出日期:年月日填报说明:1.本表用于调查流域管理机构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类水文测站(包括基本站和专用站)的水文观测项目情况。
只要水文测站该观测项目未撤销,无论监测与否,都应统计。
2.流量按断面流量资料有独立使用价值的数目填列。
3.水位按水位站和水文站水位观测项目的总数填列。
4.降水量按雨量站和附设在水文、水位等测站上的降水量观测项目的总数填列。
5.水质按断面或采样点水质资料有独立使用价值的数目填列,与水文站网中的水质站数相等。
6.墒情与水文站网中的墒情站数相等。
7.辅助气象是指气温、风向、风速、湿度、气压等气象因子的观测项目。
8.泥沙、蒸发、比降、冰情、水温、水生态、水文调查等,均按观测项目数统计,包括独立监测的某项目测站及水文、水位等测站含有的监测项目。
表号:综合5表制定机关:水利部流域、省(自治区、直辖市):批准机关:行政区划代码:□□□□□□批准文号:单位负责人统计负责人:填表人:报出日期:年月日填报说明:1.本表用于调查流域管理机构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水文部门水文测验设施设备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