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六章 感觉统合

第六章 感觉统合


球类
利用球在多种姿势下蹦跳,爬行 及手功能训练如插木栓等
球类
弹跳类器具
可边蹦,边玩抛接球等活动
攀爬类
爬上爬下,动作运用 能力要求极高
玩比赛游戏
重力被、弹力背心、弹力重力背心
每次使用时间在20~30分钟左右 增加本体觉、触觉刺激,使人安静
擦刷类
视觉类
听觉类
唾手可得的触觉工具
会运动
本体觉寻求
口腔感觉低下,寻求自我刺激
本体觉活动效果
被动运动产生本体觉信息量少 主动运动产生本体觉信息量大(前馈+反馈) 爬、钻、跨、跳等跨越障碍活动 缓慢、有节奏地挤压关节可以安抚情绪 轻快、变奏的关节活动可以提高警觉性
前庭觉系统
前庭感受器 三对半规
感受旋转变速刺激 球囊、椭圆囊
对运动的厌恶反应
极其严重的前庭觉防御反应
极其不能接受前庭的刺激
—— “Oh, 不能动!”
微微摇晃刺激,即痛哭、恐惧
前庭活动效果
任何牵涉到头部的活动都能产生前庭觉信息 快速、大幅度、短暂活动,前庭刺激强烈,具
有兴奋作用 慢速、小幅度、持续性活动,前庭刺激温和,
具有镇静作用。
视觉系统
对触觉分辨不清 大脑对触觉信息的辨
别不清 大脑中不能呈现物体
的正确信息
触觉刺激活动效果
小面积快速轻轻触碰皮肤可提高人体警觉性 大面积缓慢稳稳地重压皮肤可减低压力,使人
镇静
本体觉系统
本体感觉器 ➢ 肌肉 ➢ 关节 ➢ 骨骼 ➢ 韧带 ➢ 肌腱 ➢ 连接组织
本体觉基本功能
感知身体的位置、动作和力量 觉察身体(body awareness) 感知和辨别肌肉伸展或收缩时的张力 调节四肢活动的力度 控制关节位置、关节活动的方向和速度 记忆功能,能增加运动反馈信息 镇静作用,平静情绪,增加安全感
双下肢会走路,但 不能组织侧跳等更 高级的运动
感觉统合失调分型
调节障碍
感觉基础性 运动障碍
感觉辨别障碍
三种类型可以单独 或合并存在
四、治疗理论
美国南加州大学的艾丽丝博士 20世纪70年代首次提出 理论体系仍在演变发展中 倡导以感觉加工障碍(Sensory Processing
Disorder, SPD)取代感觉统合失调 申请写入美国精神病学会的精神疾病诊断与统
重力不安全感
前庭觉防御中的一种 直接因头或支撑面的位置变化产生的恐惧感 严重影响正常活动 影响自身的情绪和行为的发育
重力不安全感,害怕举高高
对运动的厌恶反应
来自半规管的前庭感防御 不能接受大多数孩子觉得无伤害的移动 极易产生恶心、呕吐、眩晕等症状 抗拒旋转,逃避摇晃
三、感觉统合失调
病因
生物学因素:脑功能障碍 ➢ 遗传、胎儿、孕妇、环境的因素 ➢ 产前、产时、产后不同阶段 社会心理因素
三、感觉统合失调
分型及表现
(一)感觉调节障碍(SMD) ➢ 大脑不能正确调节和组织所接收的感觉信息 ➢ 觉醒状态不佳 ➢ 行为表现不佳
感觉调节障碍类型
反应过高(SOR) ➢ 即感觉防御
感觉统合分级
第二级:感觉辨别 (Sensory Discrimination) ➢ 需要前馈和反馈信息 ➢ 分辨所接收的感觉刺激的质和量 ➢ 身体构图(body schema)发展 ➢ 触觉、本体觉、前庭觉系统的准确辨别对姿势
控制、双侧协调性和顺序性动作的发展
感觉统合分级
第三级:感觉基础性运动(Sensory~based Praxis) ➢ 动作运用(Praxis)三步曲: 1. 动作概念的形成(ideation)(知道要做什么) 2. 动作计划(motor planning)(知道如何去做) 3. 执行动作(execution)(完成动作)
反反馈馈
计计划行划和动和安排安 排行动
适动动应作作性输输反出应出 适应性反应
感觉统合螺旋式上升模型
选自Bundy AC, Lane SJ, Murray EA. Sensory integr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M].2th. Philadelphia: F.A. Davis Company, 2002.
本体觉失调
本体觉反应低下伴本体觉辨别障碍 ➢ 肌张力低下、张力性紧绷身体、 本体觉寻求伴本体觉辨别障碍 ➢ 喜欢咬东西、自我刺激、攻击行为、多动 重力不安全感、前庭~本体觉整合异常 ➢ 重心改变时焦虑不安、运动时小心翼翼、不愿
意脚离地 本体觉反应过高 ➢ 下肢负重哭闹、挤压关节哭闹、不愿运动或不
五、治疗设施
治疗场所 ➢ 安全 ➢ 宽敞舒适 ➢ 明亮通风 ➢ 色彩丰富 ➢ 充满童趣的
训练场所
各种悬挂器材
各种悬挂器材

组织摇荡+手眼协调活动




状 秋
南 瓜



拉 架 秋

滑行类器材
在各种姿势下进行各类游戏活动 斜坡活动可提高滑翔速度
滚动类器材
单独或结合秋千等使用 孩子躺在筒内时积极引导参与滚动游戏
听觉防御
对突然在耳边出现的 鼓音极其害怕
嗅知觉、味知觉
嗅味觉防御 嗅味觉迟钝(四)感觉统合与儿童发育
一种与生俱来的神经功能 儿童发育的重要基础 从低级到高级、从原始到成熟的逐步发展
大脑学习发展历程
感觉通路的建立:接收、辨别、调节、封闭 感觉动作的发展:儿童发育的基石 知觉运动的形成:物理性质、听说、模仿、完
计手册(DSM~V)
(一)理论假设
正常
感觉接收、辨别、调
接收加工处理感觉信息 节、加工功能减退
计划和组织行为 适应性反应
计划组织障碍 适应性反应偏差
产生学习
学习和行为障碍
理论假设
提高感觉加工能力
提 高 感 觉 加 工
强化感觉输入
组织有意义的活动
促进学习和行为功能 产生适应性反应
(二)理论依据
感受线性变速运动
前庭系统基本功能
提供头的方位信息 潜意识中探测头、身体与地心引力间的关系 建立重力安全感 姿势与平衡反应 视觉空间加工 听觉~语言的加工 稳定情绪
前庭觉系统失调
前庭防御
➢ 重力不安全感 ➢ 对运动的厌恶反应
前庭迟钝 前庭寻求 前庭辨别障碍 感觉基本性运动障碍
(二)感觉统合失调 大脑不能有效组织处理从身体各感觉器官传 来的信息 机体不能和谐的运作 适应性反应发生偏差 产生行为问题、功能障碍 所有感觉系统都可以发生SID
二、感觉统合层次
第一级:感觉调节(Sensory Modulation) ➢ 根据需要正确调节和组织所接收的感觉信息 ➢ 以理想警觉状态应对挑战
适应性反应的特点
恰当地回应感觉刺激 主动参与,自然反应 带来成功感 促进中枢神经系统发育
适应性反应的层次
被动性刺激 维持简单固定的反应模式 可产生简单的变化 主动产生活动,但要在协助下完成全过程 能在熟悉的环境中作出适应性反应 能在陌生的环境中作出适应性反应 能在各种环境中成功面对挑战
成指令等 认知学习的产生:专注力、组织力 等
大脑学习发展历程
认知学习 知觉动作
专注力 组织力
自尊 自信 学习思考理解 自制
有目的活动手眼协调 语言 视知觉
感觉动作
姿势 平衡
眼睛活动 安全感 母子情感
感觉通路 视觉 触觉 本体觉 前庭觉 听觉
(六)感觉统合循环过程
感感觉觉输输入入
分感感辨觉觉、调整调节合、节、 分辨、整合
感觉调节过 感觉调节

过低
感觉防御Sensory Defensiveness
所有感觉系统都可发生 反应强烈:对不具有威胁的感觉刺激 原始求生反应:惊吓、逃跑、抗拒 表现:饮食、衣着、情绪、人际关系
感觉迟钝
所有感觉系统都可发生 过度被抑制 “感觉通路关闭” 对疼痛和感觉事件反应低下
第六章 感觉统合 sensory integration(SI)
本章内容
概述 感觉统合评定 感觉统合治疗技术 辅助治疗
第一节 概述
概念 感觉统合层次 感觉统合失调 治疗理论 治疗设施 注意事项
一、概念
(一)感觉统合 感觉信息——接收识别——调节、整合—— 行动的计划和安排——形成动作指令信息— —作出适当的反应 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 儿童发育的重要基础 最关键时期~~~7岁以前
中枢神经系统具有可塑性:7岁以前最大 发育的连续性:从低级向高级发展 大脑既分工又整体地发挥功能 适应性反应 内驱力
适应性反应(Adaptive Response)
成功地回应环境的挑战 带来成功的喜悦 产生正面的影响 促进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
适应性反应形式
运动控制 社会交往 行为组织 适应变化 心理调整 自我控制能力
视觉障碍
视觉防御 视觉迟钝 视觉寻求 眼球运动基本技能障碍 视觉分辨障碍 大脑对视觉信息的解读障碍
视觉刺激效果
令人亢奋:红色、橙色、黄色; 令人放松:绿色、蓝色、紫罗兰色、粉红色; 吸引人的注意:鲜艳、发光、移动、突然出现
、陌生的物体
听觉系统
听觉感觉器是位于内耳的耳蜗
感觉寻求
渴望更多更多的刺激! 寻求前庭、本体、触觉等各种感觉 自我刺激:如摇头晃脑、以跑代走、撞头、
磨牙等
感觉统合失调分型
(二)感觉辨别障碍(SDD)
➢ 大脑不正确地诠释所接收的感觉信息 ➢ 在脑对所接收的感觉信息解释时间过长 ➢ 触觉、本体觉、前庭分辨障碍者无法完成分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