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2、数据的收集和整理(2)教学内容:教材3页例2及“做一做”,练习二第4-8题。
一、学法引导: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经验,亲身实践学会新知。
二、教学重点:会将原始数据分类和整理。
三、教学难点:会将原始数据分类和整理。
四、教学步骤:(一)铺垫孕伏:1.出示练习一第3题,统计图和统计表。
2、回答问题:五、随堂练习六、布置作业七、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一单元 5、整理和复习教学内容:教材17页,练习四。
一、学法引导:指导学生整理学过的知识,体验、试算,提高计算能力。
二、教学重点:根据数据制作统计表和求平均数。
三、教学难点:根据数据制作统计表和正确求平均数。
四、教学步骤:五、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二单元6、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学内容:教材32~33页例1、例2及“做一做”,练习七的第4~7题.一、学法引导:1、指导学生操作、实验,从而感知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推导。
2、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经验迁移类推正方体的体积公式。
3、引导学生概括体积公式,并指导学生试算。
二、教学重点:能正确运用体积公式计算长方体、正方体体积。
三、教学难点:能正确理解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公式推导过程。
四、教学步骤:(一)铺垫孕伏:看图回答问题.(投影出示)1.怎样计量物体的体积?2.下面各图形是用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拼成的,说出他们的体积各是多少?(二)探究体验:1.引入新课:有一块长方体积木(出示),它的体积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2.观察操作,实验探究长方体体积公式.(1)每四人一组做实验并记录:取24块1立方分米的小正方体积木,任意拼摆长方体,然后把数字记录下来.表如下:体积每排个数排数层数做完后,请同学汇报,要把有代表性的数字写在表中(幻灯出示)体积每排个数排数层数24 8 3 124 4 3 224 3 2 424 2 2 4(2)研究数字间关系,总结体积公式.(3)如果用V表示长方体的体积,用a b h分别表示长方体的长、宽.高(出示标有a b h的长方体积木)体积的字母公式怎样写?V=a×b×h (板书)(4)提问强调:要求长方体的体积,需要知道什么条件?3.运用长方体体积公式解决问题.(1)教学例1.(出示例1题)(2)(投影出示)一个长方体,长4厘米,宽4厘米,高3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第二单元 10、整理和复习教学内容:教材第44-47页,练习十.一、学法引导:指导学生整理和复习,合作学习、讨论、交流,学会学习二、教学重点:使学生知道知识的内在联系,提高计算能力。
三、教学难点:使学生形成表象,建立空间观念。
四、教学步骤:(一)整理1、引导学生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学具。
2、分组使用学习、讨论、交流,独立填写。
(1)第47页第1题。
五、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设计及意图改进建议第三单元 1、约数和倍数的意义教学内容:教材第50页及“做一做”,练习十一第1~4题.一、学法引导:1、指导学生试算、观察、分析,学会新知。
2、引导学生操作,理解概念。
二、教学重点:1.建立整除、约数、倍数的概念.2.理解约数、倍数相互依存的关系.3.应用概念正确作出判断.三、教学难点:理解约数、倍数相互依存的关系.四、教学步骤:(一)铺垫孕伏:1、填空并回答问题:(出示投影)在23、7、1.2、1、15、0、1/2这些数中,自然数有(),整数有()。
明确:自然数和0都是整数,但0是整数而不是自然数.2、复习整除的意义:(1)出示投影6÷ 5 15÷ 3 23÷ 71.2÷ 0.3 24÷ 2 31 ÷ 33、指名口算.师将结果填在等式后面,并引导学生观察算式和结果.然后将算式分成两大类.用投影显示:除尽除不尽6÷ 5=1.2 15÷ 3=5 1.2÷ 0.3=4 24÷ 2=12 23÷ 7=3 (2)31 ÷ 3=10 (1)(二)探究体验:1、进一步理解“整除”的意义:(1)整除所需的条件。
(2)用字母表示相除的两个数,理解整除的意义.(3)馈练习.(4)“整除”与“除尽”的联系和区别.2、约数、倍数的意义:(1)类推约数、倍数的意义.(2)进一步理解约数、倍数的意义.3、例2(三)全课小结(略)五、随堂练习1、完成练习十一第3题.判断时让学生说出理由.2、完成练习十一第4题.通过第4题的练习,可以让学生明确:一个数可以是另一个数的约数,也可以是某个数的倍数.3、下面的说法对吗?为什么?(1)1.8能被0.2除尽.() 1.8能被0.2整除.()1.8是0.2的倍数,() 1.8是0.2的9倍.()(2)若a÷6=10,那么:a一定是心的倍数.() a能被b整除.()b可能是a的约数.() a能被b除尽.()六、布置作业:练十一第5、6题。
七、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设计及意图改进建议第三单元 8、最小公倍数(1)教学内容:教材72一73页例1、例2及“做一做”,练习十五1-4题一、学法引导:1、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经验、进行探究。
2、引导学生总结概括、感知新知。
二、教学重点:建立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掌握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三、教学难点:理解求最小公倍数的算理.四、教学步骤:(五)铺垫孕伏:1.引人:这节课我们开始学习有关最小公倍数的知识.板书:最小公倍数2.复习倍数的概念.(二)探究体验:3、教学例1,掌握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1)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2)用集合图表示4和6的公倍数(3)反馈练习2、教学例2: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求最小公倍数。
(三)全课小结(略)五、随堂练习(一)填空1.A=2×3×5 2.A=2×2×5B=3×5×7 B=()×5×()A和B和最小公倍数是().A和B的最小公倍数是2×2×5×7=140.(二)判断1.两个数的积一定是这两个数的公倍数.()2.两个数的积一定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六、布置作业练习十五第二题后4小题。
七、板书设计:最大公约数例14的倍数有:4、8、12、16、20、24、28、32、36……6的倍数有:6、12、18、24、30、36……4和6公有的倍数有:12、24、36……其中最小的例218= 2 × 3 × 3 2 18 3030= 2 × 3 × 5 3 9 153 518和30的最小公倍数是2×3×3×5=90教学反思第三单元 11、整理和复习教学内容:教材82页,练习十七题.一、学法引导:1、指导学生整理知识,使知识体系化。
2、引导学生通过试算、体验,提高判断、计算能力。
二、教学重点:根据概念之间的联系加以整理。
三、教学难点:分清概念之间的区别。
四、教学步骤:五、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四、分数的意义和性质1.分数的意义课题一:分数的意义(一)教学要求①使学生了解分数的产生,理解分数的意义,认识分数的分母、分子,认识分数单位的特点,能正确读、写分数。
②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③感受“知识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的观点。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用具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1.提问:①把6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个?(3个)②把一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每人分得这个苹果的21)。
2.指定一名学生用1米长的直尺量一量黑板的长度是多少米。
(比3米长,比4米短)。
3.揭示课题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人们在测量和计算时,往往得不到整数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就产生了分数。
究竟什么叫分数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分数的意义”。
二、探索研究1.学生回忆:我们已经学过,把一个物体或一个计算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例如:(1)出示月饼图。
提问学生:把一块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21)(2)出示正方形图。
提问:把这张正方形纸怎样分?分成了几份?1份是它的几分之几?这样的3份呢?(41、43)(3)出示线段图提问: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5份,这样的1份是这条线段的几分之几?这样的4份呢?如果把1分米的长度平均分成10份,这样的1份是它的几分之几?7份呢?107表示什么?2、进一步认识单位“1”。
以上都是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看作一个整体,我们也可以把许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如4个苹果、一批玩具、一个班的学生等。
例如:(1)出示课本第86页的苹果图。
提问:把4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一个苹果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2)出示熊猫图。
提问:把6只熊猫玩具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3份,一份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31表示什么?(3)练习:说出下图中涂色的部分各占整体的几分之几。
● ● ●○○○○○ ● ● ●○○○○○ ● ●● ○ ● ○ ● ○3.揭示分数的意义。
(1一个物体 计量单位 单位“1”10一些物体 ★★★★告诉学生:像这样表示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
(板书:单位“1”)(2)反馈。
①在以上各图中,分别是把什么看作单位“1”?②21、107、31各表示什么意义?③议一议:什么叫做分数?(3)概括并板书。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4.练习。
练习十八第1、2、3题。
5.教学分数各部分名称、分数单位。
分数的读、写法。
(1)教师任意写出几个分数,让学生说出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阅读课本第86页最后一段并思考:一个分数中的分母、分子各表示什么? (3)认识分数单位,初步了解分数单位的特点。
练习:①65的分数单位是( ),它有( )个()()。
②174的分数单位是( ),它有( )个()()。
③( )个91是( )。
④158是( )个151。
(4)想一想:读、写分数的方法是怎样的? 53读作 ,表示 个51。
74读作 ,表示有 个()1。
三、课堂实践1.53表示把( )平均分成( )份,表示这样的( )份的数。
2.167读作( ),分数单位是( ),再添上( )个这样的单位是整数1。
四、课堂小结1、什么叫做分数?如何理解单位“1”?2、什么是分数单位?分数单位有什么特点? 五、课堂作业练习十八第5、6题。
课题二:分数的意义(二)教学要求 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及分数单位,并能正确地应用。
学会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分数。
能联系分数的意义,正确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②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③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