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异位妊娠诊疗规范1

异位妊娠诊疗规范1

异位妊娠诊疗规范凡孕卵在子宫体腔以外着床发育,称为异位妊娠,俗称“宫外孕”。

中医学古籍中未见有异位妊娠的病名记载,但在“妊娠腹痛”、“经漏”、“癥瘕”等病证中有类似症状的描述。

异位妊娠包括输卵管妊娠、卵巢妊娠、腹腔妊娠、阔韧带妊娠、宫颈妊娠以及子宫残角妊娠。

宫外孕则仅指子宫以外的妊娠,不包括宫颈妊娠和子宫残角妊娠。

因此异位妊娠含义更广。

诊断一、中医诊断(一)未破损型1、病史多有停经史及早孕反应,可有盆腔炎病史或不孕史。

2、临床表现多无明显腹痛,或仅有下腹一侧隐痛。

3、检查(1)妇科检查子宫颈举摆痛,子宫稍大而软,与停经时间不符,一侧附件可触及薄壁边界多不清之囊性包块,压痛明显。

(2)辅助检查妊娠试验阳性或弱阳性。

B超提示宫内未见妊娠囊,于一侧附件区可见混合性包块,或包块中可见胎心搏动。

(二)已破损型1、病史同未破损型2、临床表现(1)停经:多有停经史,除输卵管间质部妊娠停经时间较长外,大多在6周左右。

亦有无明显停经史者。

(2)腹痛:在早期不明显,有时仅一侧少腹隐痛。

当输卵管破裂时,患者突感下腹一侧撕裂样剧痛,持续或反复发作。

腹痛可波及下腹或全腹,有的还引起肩胛部放射性疼痛。

(3)阴道不规则出血:阴道不规则出血,量少,色黯。

有时可排出蜕膜管形或碎片。

(4)晕厥与休克:腹腔内急性出血及剧烈腹痛可导致晕厥与休克,其程度与腹腔内出血量与出血速度有关,但与阴道出血情况不成正比。

3、检查(1)腹部检查:下腹部有压痛及反跳痛,以患侧明显,腹肌紧张不明显,可有移动性浊音。

(2)妇科检查:阴道后穹隆饱满,触痛,宫颈摇摆痛明显,子宫稍大而软,但比停经天数小;出血时子宫有漂浮感,子宫一侧后后方可触及肿块,边界不清,触痛明显。

陈旧性宫外孕的肿块边界稍清楚,但不易与子宫分开。

(3)辅助检查:妊娠试验阳性或弱阳性。

B超提示宫内未见妊娠囊,于一侧附件区可见混合性包块,或包块中可见胎心搏动,破损时子宫直肠陷窝有液性暗区。

后穹隆穿刺可抽出不凝血。

二、西医诊断:异位妊娠包括输卵管妊娠、卵巢妊娠、腹腔妊娠、阔韧带妊娠、宫颈妊娠以及子宫残角妊娠。

输卵管妊娠最常见,其临床表现与受精卵着床部位、有无流产或破裂以及出血量多少与时间长短等有关。

(一)临床表现1、症状典型症状为停经后腹痛与阴道流血。

(1)停经:除输卵管间质部妊娠停经时间较长外,多有6 一8 周停经史。

有20%一30 %患者无停经史,将异位妊娠时出现的不规则阴道流血误认为月经,或由于月经过期仅数日而不认为是停经。

(2)腹痛:是输卵管妊娠患者的主要症状。

在输卵管妊娠发生流产或破裂之前,由于胚胎在输卵管内逐渐增大,常表现为一侧下腹部隐痛或酸胀感。

当发生输卵管妊娠流产或破裂时,突感一侧下腹部撕裂样疼痛,常伴有恶心、呕吐。

若血液局限于病变区,主要表现为下腹部疼痛,当血液积聚于直肠子宫陷凹时,可出现肛门坠胀感。

随着血液由下腹部流向全腹,疼痛可由下腹部向全腹部扩散,血液刺激隔肌,可引起肩押部放射性疼痛及胸部疼痛。

(3)阴道流血:胚胎死亡后,常有不规则阴道流血,色暗红或深褐,量少呈点滴状,一般不超过月经量,少数患者阴道流血量较多,类似月经。

阴道流血可伴有蜕膜管型或蜕膜碎片排出,系子宫蜕膜剥离所致。

阴道流血一般常在病灶去除后方能停止。

(4)晕厥与休克:由于腹腔内出血及剧烈腹痛,轻者出现晕厥,严重者出现失血性休克。

出血量越多越快,症状出现越迅速越严重,但与阴道流血量不成正比。

(5)腹部包块:输卵管妊娠流产或破裂时所形成的血肿时间较久者,由于血液凝固并与周围组织或器官(如子宫、输卵管、卵巢、肠管或大网膜等)发生粘连形成包块,包块较大或位置较高者,腹部可扪及。

2 .体征(1)一般情况:腹腔内出血较多时,患者呈贫血貌。

可出现面色苍白、脉快而细弱、血压下降等休克表现。

通常体温正常,休克时体温略低,腹腔内血液吸收时体温略升高,但不超过38 ℃。

(2)腹部检查:下腹有明显压痛及反跳痛,尤以患侧为著,但腹肌紧张轻微。

出血较多时,叩诊有移动性浊音。

有些患者下腹可触及包块,若反复出血并积聚,包块可不断增大变硬。

(3)盆腔检查:阴道内常有来自宫腔的少许血液。

输卵管妊娠未发生流产或破裂者,除子宫略大较软外,仔细检查可触及胀大的输卵管及轻度压痛。

输卵管妊娠流产或破裂者,阴道后弯隆饱满,有触痛。

将宫颈轻轻上抬或向左右摆动时引起剧烈疼痛,称为宫颈举痛或摇摆痛,此为输卵管妊娠的主要体征之一,是因加重对腹膜的刺激所致。

内出血多时,检查子宫有漂浮感。

子宫一侧或其后方可触及肿块,其大小、形状、质地常有变化,边界多不清楚,触痛明显。

病变持续较久时,肿块机化变硬,边界亦渐清楚。

输卵管间质部妊娠时,子宫大小与停经月份基本符合,但子宫不对称,一侧角部突出,破裂所致的征像与子宫破裂极相似。

(二)诊断输卵管妊娠未发生流产或破裂时,临床表现不明显,诊断较困难,需采用辅助检查方能确诊。

输卵管妊娠流产或破裂后,诊断多无困难。

如有困难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若阴道流血淋漓不断,腹痛加剧,盆腔包块增大以及血红蛋白呈下降趋势等,有助于确诊。

必要时可采用下列检查方法协助诊断。

1 .血hCG测定血hCG 测定是早期诊断异位妊娠的重要方法。

异位妊娠时,患者体内hCG 水平较宫内妊娠低,需采用灵敏度高的放射免疫法测定血hCG 并行定量测定,对保守治疗的效果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2 、超声诊断 B 型超声显像有助于诊断异位妊娠。

阴道B 型超声检查较腹部B 型超声检查准确性高。

异位妊娠的声像特点:宫腔内空虚,宫旁出现低回声区,其内探及胚芽及原始心管搏动,可确诊异位妊娠。

由于子宫内有时可见到假妊娠囊(蜕膜管型与血液形成),有时被误诊为宫内妊娠。

诊断早期异位妊娠,若能将血hCG 测定与B 型超声相配合,对确诊帮助很大。

当hCG 大于等于18kU / L 时,阴道B 型超声便可看到妊娠囊,若未见宫内妊娠囊,则应高度怀疑异位妊娠。

3 .阴道后弯隆穿刺是一种简单可靠的诊断方法,适用于疑有腹腔内出血的患者。

腹腔内出血最易积聚于直肠子宫陷凹,即使血量不多,也能经阴道后弯隆穿刺抽出血液。

抽出暗红色不凝血液,说明有血腹症存在。

陈旧性宫外孕时,可抽出小块或不凝固的陈旧血液。

若穿刺针头误人静脉,则血液较红,将标本放置1o 分钟左右即可凝结。

无内出血、内出血量很少、血肿位置较高或直肠子宫陷凹有粘连时,可能抽不出血液,因而阴道后弯隆穿刺阴性不能否定输卵管妊娠存在。

4 .腹腔镜检查目前腹腔镜检查视为异位妊娠诊断的金标准,而且可以在确诊的情况下起到治疗作用。

适用于原因不明的急腹症鉴别及输卵管妊娠尚未破裂或流产的早期。

有大量腹腔内出血或伴有休克者,禁做腹腔镜检查。

早期异位妊娠患者,腹腔镜下可见一侧输卵管肿大,表面紫蓝色,腹腔内无血液或有少量血液。

5 .子宫内膜病理检查目前很少依靠诊断性刮宫协助诊断,诊刮仅适用于阴道流血较多的患者,目的在于排除同时合并宫内妊娠流产。

将宫腔排出物或刮出物做病理检查,切片中见到绒毛,可诊断为宫内妊娠;仅见蜕膜未见绒毛,有助于诊断异位妊娠。

治疗一、中医辨证论治宫外孕辨证主要是少腹血瘀之实证,治疗始终以活血化瘀为主。

本病辨证治疗的重点是随着病情的发展,动态观察治疗,并在有输血、输液及手术准备的条件下进行服药。

1、未破损期主要证候:停经后可有早孕反应,或下腹一侧有隐痛,双合诊可触及一侧附件有软性包块,有压痛,尿妊娠试验为阳性,脉弦滑。

证候分析:停经妊娠,故可有早孕反应;孕卵于输卵管内种植发育,气机阻滞,故患侧有包块、压痛,及下腹患侧隐痛。

脉弦滑为瘀阻之征。

治法:活血化瘀,消癥杀胚。

方药:宫外孕Ⅱ号方(山西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方)。

加蜈蚣、全蝎、紫草。

丹参15g 赤芍15g 桃仁9g 三棱3~6g 莪术3~6g方中丹参、赤芍、桃仁活血化瘀,三棱、莪术消症散结。

加蜈蚣、全蝎、紫草破血通络、杀胚消癥。

天花粉蛋白注射液杀胚,一般5-7天可收到效果,但必须严格使用程序,防止过敏反应。

现在有人观察用息隐(米非司酮)杀胚,也有用MTX、5-FU进行杀胚(要严格掌握剂量)。

由于B超扫描、p。

HCG测定和腹腔镜的应用,使宫外孕早期诊断、治疗监测及非手术治疗成功率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2、已破损期指输卵管妊娠流产或破裂者。

临床有休克型、不稳定型及包块型。

(1)休克型输卵管妊娠破损后引起急性大量出血。

临床有休克征象者。

主要证候:突发下腹剧痛,面色苍白,四肢厥逆,或冷汗淋漓,恶心呕吐,血压下降或不稳定,有时烦躁不安,脉微欲绝或细数无力,并有腹部及妇科检查的体征;证候分析:孕卵停滞于胞宫之外,胀破脉络,故突发下腹剧痛;络伤内崩,阴血暴亡,气随血脱,则面色苍白,四肢厥逆,冷汗淋漓;亡血心神失养,故烦躁不安:脉微欲绝或细数无力,为阴血暴亡,阳气暴脱之征。

治法:益气固脱,活血祛瘀。

方药:生脉散(《内外伤辨惑论》)合宫外孕I号方(山西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方)。

丹参赤芍桃仁方中人参大补元气以固脱;麦冬、五味子养阴敛汗而生津;丹参、赤芍、桃仁活血化瘀以消积血。

对于休克型患者,应立即吸氧、输液,必要时输血,配合中药生脉散积极抢救,补足血容量,纠正休克后即加服宫外孕I号方活血化瘀,并及早防治兼证。

若四肢厥逆者,酌加附子回阳救逆;大汗淋漓不止者,酌加山茱萸敛汗涩精气;内出血未止者,酌加三七化瘀止血。

(2)不稳定型输卵管妊娠破损后时间不长,病情不够稳定,有再次发生内出血可能者。

主要证候:腹痛拒按,腹部有压痛及反跳痛,但逐渐减轻,可触及界线不清的包块.兼有少量阴道流血,血压平稳,脉细缓。

证候分析:脉络破损,伤络而血溢,血不循经成瘀,瘀血阻滞不通,则腹痛拒按;瘀血内阻,新血不得归经,故有阴道流血;气血骤虚,脉道不充,故脉细缓。

治法:活血祛瘀为主。

方药:宫外孕I号方加党参、黄芪。

此期仍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注意再次内出血的可能,做好抢救休克的准备。

(3)包块型指输卵管妊娠破损时间较长,腹腔内血液已形成血肿包块者。

主要证候:腹腔血肿包块形成,腹痛逐渐减轻,可有下腹坠胀或便意感,阴道出血逐渐停止,脉细涩。

证候分析:络伤血溢于少腹成瘀,瘀积成症,故腹腔血肿包块形成;瘕块阻碍气机,则下腹胀痛或坠胀。

脉细涩为瘀血内阻之征。

治疗:破瘀消瘕。

方药:宫外孕Ⅱ号方(见未破损期)。

为加快包块吸收,可辅以消瘕散(经验方)。

千年健60g川断120g追地风花椒各60g五加皮白芷桑寄生各120g艾叶500g透骨草250g 羌活独活各60g赤芍归尾各120g血竭乳香没药各60g上药共为末,每250g为一份,纱布包,蒸15分钟,趁热外敷,每日1-2次,10天为一疗程。

兼证的处理:最多见及最重要的兼证是腑实证,表现为腹胀便秘,胃脘不适,腹痛拒按,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①属热实者,于主方中加大黄、芒硝清热泻下。

②属寒实者,用九种心痛丸(《金匮要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