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姓名:张卫华
工作单位:奉新县冯川一小
论文题目:浅谈数学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冯川一小张卫华
数学课堂教学主要是数学知识的传递,其间关乎学生接受知识情况的反馈、
师生间的情感交流等。
所有这一切都必须依靠语言的力量来完成。
那么,教师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语言艺术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教师语言的情感引发着学生的情感,所以我们说教师的语言艺术是课堂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感悟和粗浅认识:
1. 数学教学语言的严密性。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严密性很高的学科。
要表达数学的思想,传达数学的知识,对数学教师的语言要求很高。
数学教师对概念、规律、法则等知识点的叙述要严谨,一定要在自己熟练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讲解与叙述。
例如,“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可以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这句话如果说成“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可以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加上几个0”就不严密了。
这两句话虽只有一字之差,所表达的含义却完全不同:“添”表述的是一种动作与行为,而“加”所表述的是一种运算过程,显然,在这句话中,用“添”更确切。
再例如,老师平时喜欢说诸如“57这个数字”这样的话也不正确,因为在阿拉伯数字中只有“0~9”这10个数字,“57”是一个数而不是一个数字。
还有像“是、比、占、转化”等,都是数学语言中的精华,又是分析和解题的关键。
因此,教师要养成规范使用数学语言的良好习惯,使自己的思维更严密,从而提高自身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
2. 数学教学语言的启发性。
施教之功,贵在引导,妙在开窍。
数学具有逻辑的严谨性,当它以尽可能完美的形式表现出来,呈现在学生面前时,已略去了它发现的曲折过程。
学生看到的只是概念、公式、法则以及由它们组成的演绎体系,而看不到这些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这给学生数学学习的“再发现”带来困难。
这就需要教师在叙述事理时,曲而不直,含而不露,隐而不显,营造出最富于暗示性和启发性的意境,让学生在回味、追索、咀嚼中深入思考,开启思维。
如教学“年、月、日”时,教师首先给学生提出一个生活中的问题:奶奶去年过第16个生日,而奶奶的孙子去年过第18个生日,奶奶和孙子今年各是多少岁?当学生的思维“断路”时,教师引导学生想:(1)一般情况下,几年过一次
生日?现在奶奶过的生日反而少,说明什么?(2)生日跟什么有关?奶奶有些年没有过生日,又说明什么?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回答,说明奶奶生日的那天,在有的年份中没有出现。
这时,引入新课,唤起了学生强烈的探求新知识的欲望。
由此可见,数学教师要善于在学生处于“愤徘”之时,用逻辑严密,句句连贯,环环紧扣,层次分明的启发性语言给予恰当的点拨引导,能促使学生开动脑筋,积极主动地去探求解决疑难的途径。
3. 数学教学语言的简洁性。
教学语言要简洁明快,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不啰嗦重复,要言简而意明、意赅、意丰,这样学生既容易接受,又便于记忆。
必要时,当学生有积极主动地学习行为和发言欲望时,数学教师所扮演的是一个懂得适当地“藏巧”,会激发学生潜能的智者。
在教学“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针对学生好奇、求胜的心理特征,“不管你说多大的数,老师都能判断出能不能被2、5、3整除”激情激趣;而教学相遇应用题时,则根据题目要求分层设疑,“这题中两地的距离是指什么?”(两人所走的路程和)“怎样解决问题?”,学生讨论合作,猜想验证;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解题时,“你喜欢哪种解法?”“你认为哪种方法简便?”,抓住重点,有的放矢。
教育是一门艺术,在适当的时候教师可以表现得低调一点,弱势一点,因为这样做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自我展示的条件,提供更多独立思考的机会,提供更多涵泳的时间。
4.数学教学语言的形象性。
由于数学内容的高度抽象性,致使数学教学中必须强调形象性。
数学教学语言的形象性,主要表现在教师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借助于比喻、类比、模拟、描绘等艺术手法,给学生以感性认识,从而掌握难以理解的抽象概念、公式等知识点。
有一位教师,在讲“两步计算应用题”时,把两步计算应用题中的间接条件,用一个非常形象的字——“藏”来代替,她说:“这里还有一个条件,藏起来了,谁能把它找出来?”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这一生动的“藏”字调动起来了,他们都想自己找出来。
又如,有一道让学生在数字后面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的题目,问:弟弟的身高130( )。
有个学生答到:括号里应写“米”,听到他的答案教师没有急于回答是对还是错,而是问:一米大约多长?我们的一层楼有几米?这时,其他同学争着回答:“三米多!”“那么这个同学回答的对吗?”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这位教师通过举例,自然而然地将抽象的长度单位与生活中学生所熟悉的大楼联系起来,更有利于学生对长度单位“米”的认识。
数学教学语言的形象性体现在教师适时的因势利导中,将抽象的哲理或逻辑分析尽可能地融化在具体可感的形象中,多举例子、打比方,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性,使数学教学有声有色。
5. 数学教学语言的丰富性。
教师运用暗示、含蓄、幽默的丰富语言及语调的抑扬变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具有精湛教学艺术的教师讲课时能打动学生的心灵,以炽热动人而富有理性的语调,生动幽默而富有激励性的语言,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创设愉快、和谐、合作、轻松的学习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学生特别欢迎轻松活泼、诙谐风趣的语言。
严肃的真理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也更易被学生所接受。
小品、相声的语言是很值得我们借鉴的。
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射线》这一课时,让学生举例说说生活现象中有哪些是射线?有一位学生说:“老师,我的头发也是射线。
”教师风趣地说:“假如你的头发一直不剪,而且还要笔直地朝一个方向生长,那就是射线。
”同学们听了都哗然而笑,在一个假设、一片轻松的笑声中领悟了知识。
语言艺术十分讲究节奏和韵律。
数学教学语言也应这样,在讲解重点难点时,必须沉稳,要似涓涓细流慢慢沁入学生的心田;在说到关键词语时,必须一字一顿、铿锵有力,将每一个音节都清晰地送入学生的耳鼓;在提示数学美时,要运用高雅优美的语言,再配以浓重的感情色彩,创设出一种如诗如画的意境;在复述学生已经熟悉的内容时,必须疾速流畅;在总结概括知识点时,必须凝练浓缩,并尽可能地编成口诀,使之押韵合辙、朗朗上口,使用时得心应手。
我们要学习影视戏曲演员处理台词对白的技巧,以增加数学语言的艺术感染力,丰富数学教学语言。
事实上,教师的课堂语言艺术多种多样,远非上述五点所包罗,语言艺术既
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又和教学效果的好坏紧密相连。
数学教师应该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语言,达到数学教学语言的科学性、艺术性的辩证统一。
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进,对数学教师教学语言艺术修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也曾说过:“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
”这句话,精辟地道出了教师课堂语言的重要性。
倘若全体数学教师都能有的放矢地进行语言艺术修炼,用感性的语言艺术恰到好处地诠释着理性的数学,在学生心灵里播撒下数学美的种子,我相信,我们的教学质量肯定会有着更大的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