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月第37卷 第1期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bimonthly)Jan.2005Vol.37No.1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再认识Ξ华中师范大学 熊 兵 提要:本文讨论与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有关的四个问题。
1)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与索绪尔语言理论有密切联系;2)布龙菲尔德提出IC分析,主要是基于W.Wundt的构造心理学中关于话语的认知分析;3)不应夸大行为主义对美国结构主义的影响。
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语言的社会功能和意义的本质;4)在美国结构主义学者对意义的处理这一问题上,应区分两个不同层面:a)语言分析中对意义的使用;b)语言研究中关于意义的研究,即语义学的地位。
关键词: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索绪尔、IC分析、行为主义、意义 [中图分类号]H02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0429(2005)01-005029 在一般意义上,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是指以布龙菲尔德(L.Bloomfield)和后布龙菲尔德学派的学者(post2Bloomfieldians)为代表的美国描写语言学派的一整套语言理论。
关于这一学派的理论与方法,国内学界有所评介,如许国璋(1958)、高名凯(1964)、赵世开(1978)、索振羽(1981)、赵世开(1989)、刘润清(1995)、冯志伟(1999)等。
但是有些问题仍待澄清,下面分四个方面来讨论。
1.索绪尔语言理论与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关系 关于索绪尔和美国结构主义的理论渊源关系以及前者对后者的影响,学界的看法并不一致。
国外学者起初对这一问题关注不多。
20世纪80年代则有过一番热烈讨论,如Hymes 和Fought(1981:15)及Harris(1987:xii2xiii)等认为,美国结构主义是独立发展起来的学派,与索绪尔语言思想并无多大联系。
Hockett甚至一度认为索绪尔对布龙菲尔德没有任何影响(不过他后来改变了观点,见许国璋1997a: 152);而Newmeyer(1986:3)、Joseph(1989: 55263)、K oerner(1989/Fought1999a[II]: 2102217)等则认为两者关系密切。
国内学者对此做过较为深入讨论的是桂灿昆(1963)和许国璋(1997b)。
他们都基本认可索绪尔对布龙菲尔德的影响,以及后者对前者在理论上的某种继承和发展。
但也有学者认为这两种语言理论“相互间不存在继承关系”,它们属于“彼此独立发展起来的两种语言理论”(程曾厚1999: 75)。
造成以上分歧的原因,一方面在于大多数美国结构主义学者在其著述中很少讨论索绪尔理论,甚至也很少提及索绪尔的名字及其语言学术语1;另一方面也在于两者的理论背景有很大差异:索绪尔是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解释语言,而以布龙菲尔德为代表的美国结构主义学者则是从行为主义和机械主义的立场来看待语言。
不过,这并不能掩盖两者之间的密切联05Ξ本文系作者博士论文的一部分,导师为北京外国语大学姚小平教授。
系,以及后者对前者的继承、发展关系。
对此可通过史料的考察对比与分析来证明。
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第一版问世于1916年。
不过,由于191421918年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因此当时远在美洲大陆的布龙菲尔德并未得到这个版本。
直到1922该书的第二版问世后,布龙菲尔德才得到该书。
在此之前,他曾给美国人类学家T.Michelson写过一封信,信中写道: 你手头上有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吗?我还没见到过这本书,不过Wackernagel教授在一封信中提到过该书。
我已经订购了一本,现在正急于得到它。
(Hall1987:41) 布氏对该书的关注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不过令人感到奇怪的是,虽然同属结构主义这一流派,但布龙菲尔德在其论文或著述中却很少提及作为结构主义语言学奠基人的索绪尔的名字或其大作《普通语言学教程》。
偶尔提到之处,也只是寥寥数语,一笔带过。
在布龙菲尔德主要的论文和著作中,大概只有五、六处提到索绪尔或者《教程》。
特别是在其皇皇大作《语言论》里,涉及索绪尔时,布氏只是说: 索绪尔多年来在大学讲课,详细讨论过这个问题(指描写性研究和历史比较研究之间的关系———笔者注);在他去世后,他的讲义以书本的形式出版了。
(Bloomfield1933:19) 众所周知,《语言论》是布龙菲尔德语言学思想的集中体现,也是美国描写语言学的奠基之作。
在这里,他仅以如此简略的方式提及索绪尔和他的“讲义”,这不能不使人感到疑惑:或许布龙菲尔德对索绪尔的语言理论并不怎么看重?实际上,布龙菲尔德在《语言论》中对索绪尔和其《教程》的这种“轻描淡写”(Andresen 1990:237)的处理的确令某些语言学家感到不满。
例如,1944年,普林斯顿大学的G.Bon2 fante教授就曾给耶鲁大学的语言学教授Hall 写过一封信,对《语言论》一书“未曾提及《普通语言学教程》”表示了不满。
值得注意的是,当后来Hall把此事告诉布龙菲尔德后,布龙菲尔德于1945年1月给J.Cowan教授写了一封信,在信中他对这种不满做出如下回应: 现在有一种说法,说我在《语言论》中没有提到索绪尔(其实《语言论》的几乎每一页都反映了《普通语言学教程》的思想),还说该书没有讨论“意义”。
……对这种不实之辞我是无法接受的。
(Hall1990:78) 其实,《语言论》第一章的确提到了索绪尔(尽管只是“轻描淡写”地提到),在其后面所附的人名索引和参考文献中也列出了索绪尔的名字和《普通语言学教程》。
所以,说布龙菲尔德在《语言论》中“没有提到索绪尔或《普通语言学教程》”,是欠公允的2。
值得注意的是,布龙菲尔德的上面这段话中有这样一句说明:“其实《语言论》的几乎每一页都反映了《普通语言学教程》的思想。
”这种说法固然有点夸张,但同时也表明,布龙菲尔德自己是完全认同索绪尔对其语言思想所带来的影响的。
实际上,布龙菲尔德在其他一些论文中对索绪尔语言理论的评价是非常积极的。
如在为萨丕尔的《语言论》(L anguage)撰写的一篇书评中,他认为“索绪尔那本书为语言学研究的新方向奠定了理论基础”(1922:142)。
显然,这里所说的“新方向”就是指结构主义语言学的方向。
另外,布龙菲尔德还专门为索绪尔的《教程》写过一篇书评,指出: 这部著作广受赞誉,它不仅显示了人们对语言的兴趣,而且还表明了学界人士对从事语言学理论研究的愿望,而这种理论的每一次进步,都会改变我们对人文研究所抱有的某些先入之见。
(Bloomfield1924:317) 关于《教程》的主要价值,他写道: 《普通语言学教程》的价值体现在对一些基本原则明晰而严谨的阐述上。
作者所论及的大多数问题15熊 兵 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再认识由来已久,在不同的场合也零零碎碎地为人们所谈到,但对这些问题的系统化则要归功于索绪尔本人。
(Bloomfield1924:317) 此外,在这篇书评中他还肯定了索绪尔关于“历时”和“共时”以及“语言”和“言语”等概念的区分。
1926年,布龙菲尔德在L anguage第2期上发表了一篇重要的论文《语言科学的一套公设》,在该文引言的注解部分,他说: 我也受益于萨丕尔的《语言论》(纽约,1921年)以及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巴黎,1922年)。
这两位作者都采取了一些步骤对语言学的研究范围作了规定。
(Bloomfield1926:155) 这里布龙菲尔德对索绪尔的启发之功表示了谢意,虽然这种感谢仅限于索绪尔关于“语言学的研究范围”对他的启迪。
从以上列举的史料可以看出,布龙菲尔德对索绪尔理论的评价是积极的,同时也认可自己的语言理论受惠于索绪尔的某些思想。
不过,在《语言论》及其他众多的论著中,他对索绪尔及其《教程》的确提及不多,且所涉之处也绝无过多的溢美之辞。
这多少使人感觉到,布龙菲尔德在承认索绪尔语言理论重要价值的同时,似乎也想“淡化”索绪尔对其语言理论的影响。
而这种感觉也并非毫无道理。
首先,虽然索绪尔被公认为现代语言学理论的奠基人,但其声名大起之时是迟至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事,在上世纪初他并无如此盛名。
而在二三十年代的美国,随着博厄斯、萨丕尔、布龙菲尔德等一批语言学家的崛起,美国语言学界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自然也就“犯不着攀上欧洲这份亲家”(许国璋1997b:183)。
其次,布龙菲尔德等一批美国语言学家秉承了自W. Whitney以来一些美国语言学家的传统,致力于在美国建立起一套独立的、不依附于欧洲的语言学理论(an autonomy from European ap2 proaches),这种努力或许也促使他竭力淡化索绪尔对他的影响。
虽然如此,在其语言理论体系的构建中,布龙菲尔德在许多方面实际上是接受了索绪尔的思想,并在某些方面加以发扬光大。
从某种意义上说,布龙菲尔德语言理论是索绪尔理论的延续和发展。
把布龙菲尔德和索绪尔的语言理论进行比较,可以看出两者之间的相通之处。
索绪尔理论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在于其语言的“系统”(système)观。
在索绪尔看来,符号间的相互关系构成了语言的“系统”,符号的价值在于其相互关系,而不在于符号本身(即“语言是形式,不是实体”[Saussure1983:120])。
布龙菲尔德虽未提及或讨论“系统”的概念,但他对语言的分析完全建立在“系统”及与之相关的“价值”、“关系”、“差别”等结构关系的基础之上。
这正是为什么美国描写语言学被称为“结构主义语言学”的根本原因。
例如,在阐述音位的概念时布龙菲尔德说:“音位的重要性并不在于其声波的实际形状,而仅仅在于这种波形跟同一语言里所有其他音位波形之间的差别”(1933: 128),这与索绪尔(1983:116)对音位概念的表述几乎同出一辙。
而且,布龙菲尔德提出的一些语言分析的操作方法,如替换法、对比法、IC 分析法以及在他之后得到进一步发展的分布法等,都是基于“符号的价值在于其相互关系”的语言“系统”观。
此外,索绪尔语言理论的其他一些重要思想,如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的区分、语言和言语的区分、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的区分等,都在布龙菲尔德的《语言论》中得到了直接或间接的反映。
总之,虽然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产生和发展有其自身的土壤和相对的独立性(如对印第安人土著语言的研究),但不可否认的是,索绪尔语言理论为该学派的产生与发展打下了基础,它构成了这一学派的理论背景。
2.直接成分(IC)分析的思想来源关于IC分析的思想来源,国内学界鲜有介绍或讨论。
伍铁平(1981)曾详细讨论过IC分析的理论基础,认为“直接成分学说可能同索绪尔的组合段(syntagme)有关”(44)。